APP下载

从写作创作论分析《诗艺》

2015-01-09孟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诗艺

[摘 要] 我们可以构建写作模型图。从模型图构造来看,贺拉斯的这套诗学写作理论内核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他自身已经把“写作的模仿”、“题材上的归类”、“叙述视角的把握”,甚至把写作性质主题已经陈列出来。如果单看上述“模型结构”这完全是“心灵写作”的内核。

[关键词] 写作内核;技术类型写作;作家的本体思维

这个现象很奇怪。《诗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本关于写作技巧艺术的书,却过度从西方美学角度被阐释成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诚然,结合历史语境,贺拉斯作为罗马帝国诗人他有个承前启下的作用。但不能因为局部特征而忽略整体上的风貌。这里,也有一个悖论,即使说还原历史,但我们身处启蒙文化之后的语境,又有多少还原的可能?只能依照文本解构书中的思想,分析调理的逻辑。而《诗艺》最大的启示就是:作家如何写作?

“如何写作”这个问题在当下已经被美国高校MFA(Master of Fine Arts )和创意写作工坊制(美国战后文学系统Creative Industry)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答。写作可教?作家该如何实现自身的写作训练?这些在《诗艺》中都有体现,而当代文论研究很少有这方面的成果,还是从传统古典主义美学肯定态度(批评态度显有)来强调《诗艺》的重要性。

笔者立足写作学原理,从作家本体论入手,尝试探索《诗艺》中作家该如何面对读者、文本、世界、思想等诸多写作技术元素。

写作内核:镜中厅堂

贺拉斯提出一个观点“你应当日日夜夜研究希腊的范例” 这个论点的提出更深一层是“模仿”。模仿自然(德谟克利特),模仿理念(柏拉图),模仿的四因基础(亚里士多德),到贺拉斯这里是模仿希腊。如果写作有公式,那么贺拉斯的"模仿希腊"是总的前提基调。王晓燕认为:“贺拉斯在鼓励年轻作家进行创作的时候,没有很好地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己年轻人的激情与创造力去开拓新的文学写作的疆域。而是给他们指出了一条貌似更稳妥、实际上却非常没有前途的创作之路。”王缺少客观论断,只是从单一文字来进行批评,贺拉斯的写作原理有其保守性,但不至于到“完全没有前途”的地步,若是没有前途,从一个原理学说自身的发展演变,他会被到来的时代所湮没,《诗艺》没有遭到遗忘,它还在成为学者们的研读对象,它未来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充满生机。贺拉斯在《上奥古斯都书》中书说:“我愤恨人们指摘一首诗不问精粗,不问风格之美丑, 而只说它不够古,对古人毕恭毕敬,不是取宽容态度。”选择希腊是贺拉斯的文化选择,罗马征服希腊,罗马没有自我的艺术观念。那个时期崇尚的是武力,那么在艺术创作上必须要有模仿对象。贺拉斯也自己说道,罗马文化过于理性,缺少希腊那种“天赋的智慧”和“表达能力”。作为一个文艺评论家和作家,贺拉斯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把文化学习对象放在古希腊上。即使现在,这是最明智的选择。模仿,不是模仿希腊的全部,而是有计划的进行筛选,他批评古代英雄诗系诗人不善于把握题材,不分巨细。他还从作品入手,否定作家自我“尊敬的荷马打瞌睡的时候,我也不能忍受” 有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写作的主题大都不超过二十多种分类如欲望、爱、恨、情、失落、节奏等等,而写作的基础便是要模仿。

古希腊文化(哲学“模仿论”)

我们可以构建写作模型图。从模型图构造来看,贺拉斯的这套诗学写作理论内核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他自身已经把“写作的模仿”、“题材上的归类”、“叙述视角的把握”,甚至把写作性质主题已经陈列出来。如果单看上述“模型结构“这完全是“心灵写作”的内核。

作家的本体思维

贺拉斯《诗艺》很强调“作家意识”这个概念。在文学作品中把作家当做文学本位,甚至让作家当作“寓教于乐”的先导,引导人们思想的发展。他很注重对作家的训练,他要求作家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拒绝生活的平庸,对自己的作品要有全面的认知,甚至到了“要把稿子压上九个年头”的极端。贺拉斯把诗人(作家)的地位上身到神话谱系,作家的主体意识成为作品的主导思想。因此,贺拉斯对作品论方面是作家主体意识为主,但检验的标准来自观众。或许发现诗人地位提高,带来的是严格苛求,贺拉斯说,人类天生避免不了的就是犯错,对于一些错误需要原谅。

结语

当然出于时代局限(文体局限),他无法把写作技巧化为系统性理论研究,只能通过举例类比进行探讨,在叙述中中没有引入批评学。这是不足之处。

但更多的是积极因素:柏拉图赋予诗人只是一个交流的载体(神与人的沟通),亚里士多德解放诗人的创造力(模仿论),而贺拉斯的《诗艺》对诗人地位提高。他把作家创作思维,写作的叙事技巧融入《诗艺》当中。写作内核直露给创作者。这是首创。同时,对当下写作、创意写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著.郝久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01页.

[2]《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著.郝久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98页.

作者简介:孟盛,男,上海,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影视与创意写作。

猜你喜欢

诗艺
诗艺产生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诗艺学》第4章论析
试析《诗学》与《诗艺》关于诗论的比较
诗艺范畴与 μίμησις的三重规定
——亚里士多德《诗艺学》第1—3章论析
“出奇制胜”话诗艺
向源头学诗艺
“童心”开启百年新诗——以王统照诗集《童心》小诗的诗艺为例
济慈与李贺诗艺对比分析
诗艺的铸造
哲人的诗艺
批评与文学创作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