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决定论下的《野性的呼唤》

2015-01-09凌建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适应巴克

[摘 要] 通过文本细读和对作者的分析,本文试图找到巴克生活中不同时期环境所起的关键作用。此外,在环境决定论的指导下,本文分析了巴克由一只文明的狗退变成了一只野狼的原因。进而得出环境决定着巴克变化的结论。

[关键词] 巴克;环境决定论;适应

引言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富盛名的小说之一。从1903年出版以来,这部小说就在世界范围内成描述动物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亚布拉罕·罗斯伯格说这是伦敦写出的最完美的现实小说。批评家给予的好评也纷至沓来,学者们也对这部小说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国内研究者们从自然主义,叙事学,生态批评和主题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这部小说,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寓言故事,也有学者把它处理为人与自然或者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然而,从环境决定论这一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鲜有人问津。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这一领域做出补充。

《野性的呼唤》讲的是关于一只叫巴克的狗的故事。亚布拉罕·罗斯伯格认为这部小说有三层意义。第一层,关于巴克这只狗的故事。第二层,自传性的。第三层就是政治和哲学层面。从这一层面上讲,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教条。通过这种适应,人或者狗在生理上变得更加强大,而精神上无论在社会层面还是自然层面也更加贪婪,狡诈,残暴和自私。因此,本论文是从环境决定论方面来研究这部小说的第三个层面。

一、作家背景

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长篇小说家和短篇小说家,他出生在旧金山的贫民窟,是弗洛拉·韦尔曼和威廉·钱尼的(未婚)儿子。杰克的继父是一个文静的绅士,他热爱土地和饲养动物,这对杰克以后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杰克出身的非法性也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成为塑造他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1916年11月22日,年仅40岁的杰克·伦自杀于过多服用吗啡。他是美国的奇迹,他是个人创造自我和民族奇迹的综合体。杰克·伦敦作为故事叙述人的超级能力和他对动物以及人性精准的理解他的故事具有很强大的感染力,这也为他赢得了美国杰出作家的荣誉。

十九世纪后期,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的超人理论风靡一时。此外,法国作家艾米丽·佐拉的自然主义也为人所熟悉。上述几个理论都对杰克·伦敦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不同时期,不同的巴克

人类生态学作为一门社会文化科学,在鲁道夫·摩尔斯和罗伯特·布朗斯特恩的著作《环境和乌托邦:一种综合体》包含三层含义,它们是: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环境适合论。环境决定论把人看成是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这是观点也是这种理论最纯粹的个案。其实,决定论不仅仅是对环境限制个人努力的一种信任。这种理论推断自然会抑制人的行为。这种理论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其它动物。在这部小说中,巴克的一生可以分为七个不同的阶段,这七个阶段是:1在加利福尼亚米勒法官的家中;2被园丁的一个帮手麦尼尔贩卖给穿红外套的人;3被卖给帕罗特和弗朗索斯;4再次被贩卖,生活在哈尔,查尔斯和梅赛德斯的棍棒之下;5被约翰?桑顿挽救并与之相依为命;6桑顿被害;7接受野性的呼唤,最终变为一只野狼。

在第一阶段中,巴克在米勒法官的家中过着安逸稳定的完美生活。在米勒法官家长达四年的生活期间,巴克根本不用担心食物和安全问题。这种环境决定了巴克高贵而优雅的举止,寒冷、饥饿和为了领导权而斗争的思想从未在他脑海中出现过。“它是米勒法官家的国王,是这里所有爬行、飞行生物的国王,甚至包括人类”。(p22)作为一只狗,巴克甚至从不和其它狗交流,虽然它们都住在米勒法官家中,但它们之间有一层看不见的隔膜。“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和法官的儿子去狩猎,或者作法官女儿莫利和爱丽丝的陪护者;在冬季的夜晚,它躺在米勒法官的脚下,旁边是书房里熊熊的火炉;有时候,它会驮着法官的孙子闲逛或者在草地上和他们打滚……”(p22)这种情景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发生,也只有在这种环境才养成了巴克与世无争、闲适高贵的性格。

从以上分析很容易看出,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巴克还是一只天真温顺的狗;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巴克也体会不到荒野生活的艰难。另外,加利福尼亚温和的气候也决定了巴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雪,更不用说滑雪橇了。无论从自然还是从社会方面,它都有太多的地方要向环境学习。换言之,环境还要进一步塑造巴克。偶然的遭遇迎来了巴克生命中第二个阶段的到来,它也开始向环境学习。

巴克所经历的第二个阶段被认为是它一生中最重要的,在这一阶段中,它学会了残酷无情环境之下的基本生存法则。刚开始,它被绳子套在脖子上,这种事情以前从没在它身上发生过。虽然它也挣扎,但目前的巴克在环境面前是无助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去适应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巴克的野性已经有所流露,而且以后这种野性还会逐渐增强。为了让巴克长点记性,穿红外套的人在他和巴克之间进行了一场公平的较量。因为要求公平,所以巴克脖子里的的绳子被取了下来。巴克相信凭着“两天来它胸中被压抑的怒火,再加上它一百四十磅的体重”,它会好好教训一下眼前这个折磨它这么久的人。巴克的上述行为是不会在米勒法官家里的,因为那里文明的环境没有为它提供行为粗鲁野蛮的条件。然而,它却可以在此时此地放肆野蛮,因为环境不同。这场较量的结果是巴克被眼前这位手拿大棒身穿红外套的人彻底打趴下了。从此,巴克明白了最原始的法则:手拿大棒的人就是法则的制定者,是必须服从其命令的主人”。(p28)巴克从它的经历和周围环境中学到的对它以后的生存是必要的,而对巴克来说,懂得这一法则又是幸运的:必须服从规则的制定者,否则就要死。巴克从这一事件中所受到的启示为它的第三个阶段做了必要的准备。

在第三个阶段,巴克被以三百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帕罗特。于是巴克结束了旧的生活,开始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与前两个阶段完全不同的,因为“帕罗特了解狗,当他第一眼看到巴克时他就知道巴克是千里挑一的(好狗)”。(p29)虽然巴克对帕罗特和它的伙伴弗朗索斯没有感情,“然而,它越发的从心底里面尊重他们。巴克很快了解到帕罗特和弗朗索斯这两个人公平,正直,镇定,崇尚平等,并且对狗的常用伎俩了如指掌,不会轻易被狗所欺骗”。(p29)在此阶段中,巴克不用担心主人的威胁,但它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它会遇到不同的野蛮者。在第三个阶段,巴克第一次难忘的经历就是看到狗的相互撕咬。在撕咬过程中,一只叫柯利的母狗倒下了那个“肤色黝黑的混血儿站在柯利尸体上面厉声咒骂着……这就是结果。没有公平的游戏,你一旦倒下,游戏就结束了”。(p33)理解了这一点,巴克在无情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技巧又增进一步。越是理解环境,就越能适应环境,生存下来的几率就越大。

巴克越是远离文明,距离野蛮越是近。“自己文明的时候,出于道德,巴克甚至可以为了保护米勒法官的马鞭而死;然而现在巴克已经完全远离了文明,其明显标志就是它不再考虑道德的束缚,只为了保全自己而躲在狗窝里。”(p37)至此,巴克已经完成了由文明的狗向荒蛮野兽转变的准备,它开始展露它野性的一面。“寒冷寂静的深夜,巴克会把头高高扬起像狼一样对着天空嚎叫。它的祖先就是这样仰头长嚎,这样的长嚎延续了几百年,纵使那些祖先早已死去,成为灰烬,巴克依然和祖先一样嚎叫着”。(P38)巴克远离文明太久了,它内心的野性也被目前这种环境激发出来了。在一次和领头狗斯皮兹争斗的过程中,巴克毫不留情的将对方置于死地,赢得了斗争的胜利。“巴克呆呆的站着,眼睛望着(死去的斯皮兹),它是斗争的冠军,是内心的野性促使它完成这次杀戮,而巴克现在感觉这种杀戮很有趣”。(P51)巴克尊重眼前的两位主人,而主人对巴克也是恋恋不舍。

巴克生命中第四五六阶段与前三阶段相似:它的性格都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结论

通过分析作家和小说的细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环境在巴克生命的各个阶段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本文从环境决定论的视角下分析了巴克由狗退变成狼的过程中环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着巴克是狗还是狼,这也从另一方面再次向人类警示环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London,Jack.TheCalloftheWildand WhiteFang.NewYork:BantamBooks,Inc.,1963

[2]RudolfMoors,RobertBrownstein.EnvironmentandUtopia:ASynthesis.NewYork:PlenumPress,1977.p.7.

[3]耿霞.试论野性的呼喊中巴克野性的回归[J].新乡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简介:凌建平(1981—),男,河南开封人,硕士,主要从事英美小说研究和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适应巴克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第七章 野性的呼唤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7 The call of the wild 第七章 野性的呼唤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巴克的掌控
让故事化解孩子们的爱恨情仇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