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教材加工策略

2015-01-09谢文晶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有效教学

谢文晶

【摘要】本文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案例,阐述如何进行教材的再加工,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 有效教学 教材加工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55-02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起点也是基点。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文本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再创造”活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这样的加工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创建出有效、高质的数学课堂呢?下文试以两个教学案例的简介和反思,来作一些策略性探讨。

案例1: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一、认识“几分之一”

1.设疑引入

师:在三年3班有这么四个家庭,分别有2个、3个、4个、5个孩子。有一天,他们的妈妈分别到街上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饼,准备平均分给自己的孩子吃。要求每家的每个孩子都只能吃其中的一份,这四个一份相同吗?有何不同?(出示图)

生:大小不同。

师:哪一份最大?它正好是多少个饼呢?(半个)第二家的还能叫半个饼吗?那第三家、第四家呢?怎样才能说得清楚呢?

2.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⑴.交流

师:引导学生先看的图,这一份可以怎么说?(三分之一)

师:为什么可以叫三分之一?(平均分之后,三份中的一份就是三分之一。)

师:三分之一可以这样写:

⑵.依次教学、、

3.扩展

师:如果把这个饼平均分成六份、七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

师:对,把一个饼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二、理解“谁的几分之一”

1.在我们三年(3)班还有这么两个家庭,每家各有3个孩子,第一家买了一个饼平均分给3个孩子,第二家也买了一个饼平均分给3个孩子,哪家的孩子吃得多呢?学生:一样多

师:肯定一样多吗?

2.出示图

3.追问

还是一样多吗?为什么?

师:虽然他们吃得都是一个饼的,但是一家吃的是小饼的,而另一家吃的是大饼的。所以,要知道哪家的孩子吃得多,一定要看清是谁的。

反思:记得我以前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课的开始先是4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2块;2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1块;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半块。这里的半块还能用2、1这样的数来表示吗?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了一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后,就要学生完整叙述“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了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后,学生又紧跟着叙述“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通过折纸得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学生又要完整叙述。出现一个分数完整说一遍,学生说得累,说到最后,还有一部分学生说成“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分之一”。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不到位,尽管每一次叙述时都会说到“它的”两个字,但是学生对“它的”两个字并未真正理解,也没有感受到“它的”两个字的重要性。

而以上这个教学片断,正是紧紧围绕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描述分数的。先看引入分数的情境,就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己创造出“几分之一”的表达方式。每家的孩子都可以吃一份,但这一份却不相同,如何描述既清楚又简单?平均分之后三份中的一份、四份中的一份…,如此一来,“几分之一”的产生就水到渠成,成了学生们的创造。其次,教师们都很强调“谁的几分之一”,都会不厌其烦地追问:这里的“它的”是什么意思?可是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多少印象,心里也没啥感觉。而在以上的片断2中,起先学生们都一致认为“每家的孩子吃得一样多”,当教师拿出完全不同的两个饼之后,学生们才大跌眼镜——“原来我们全都想错了”。因此,理解“谁的几分之一”的重要性就牢记在心了,达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2: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案例。

一、提出问题,引出数据分析。

出示三位同年同月出生同学的头像,以及三种生活方式(吃得多,睡得多,不爱动;挑食,爱动,睡眠不足;合理饮食,早睡早起,生活规律。)让学生猜一猜三位同学各是哪一种生活方式?有什么办法?学生提出需要知道一些信息,比如身高、体重等。教师板书:数据分析

二、解决问题,体验数据分析。

1.出示身高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⑴.认识起始格表示单位较大量的统计图

出示身高数据:132厘米、136厘米、137厘米,以及横轴标明人名、纵轴空白的统计图。师:纵轴上你认为一格代表多少就写多少,同桌进行交流,感到有困难。①一格代表5厘米,画不下;一格代表10厘米,数据不是整十数,一格里面无法区别132厘米、136厘米、137厘米。②一格代表50厘米,太费劲,没有办法找准位置。

此时,教师演示课件:一格代表1厘米,接着进行格子压缩的过程,经过多次压缩,起始格代表130厘米。能表示这三个身高数据了,困难解决了。教师让学生讨论这种方法怎么好,最后小结得出大的数据适合用这样的方法。

⑵.依据身高数据分析三位同学的生活方式

2.出示体重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3.出示正常值进行分析判断

三、拓展问题,应用数据分析

1.出示跑步成绩进行分析决策

2.出示收集塑料瓶的数据进行预测

反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这样说,有“有效思维”才会有“有效教学”。在《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学案例中,经过对教材的精心整合、有效处理,让整个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把认识起始格表示单位较大量的统计图作为学生的学习重点,花大力气去探究。而把跑步成绩的横向统计图放在后面花少部分时间来学习。教材如此处理正是站在学生角度充分考虑、分析学生的已有学习水平,让学生把最好的探究学习时间安排在学生有困难的知识点上(起始格的认识)。而在纵向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横向统计图,问题不大。因此,这节课获得这么好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让数学课堂在恰到好处地加工、处理过程中,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圆满统一。对具体教材内容的充分理解、把握、加工、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富有实效性,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惠芳,许卫兵.“回归简约”与“走向丰富”[J].小学数学教师,2007(12):51-52

[2] 杨利亚,吴静.两个教学片断中的有效教学[J].小学数学教师,2012(9):40-48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有效教学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