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AP混合模式的组织压力管理模型构建研究

2015-01-09章长生王兴攀

商场现代化 2014年31期
关键词:组织

章长生 王兴攀

项目来源: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广西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合同编号:桂科软13180037)

摘 要:组织压力管理体系将压力管理划分为压力预防、压力评估、压力控制、压力善后4个阶段组成的循环体系。这一体系运转周而复始,永不停顿。在特定的组织背景下,EAP(员工援助计划)混合模式即EAP的内置、外设并举模式,可以有效渗透进组织的压力管理体系之中,发挥一定的引导机制,构建形成具有更高效率的组织压力管理模型,进而推进组织压力管理效率实现跨越性提升。

关键词:EAP混合模式;压力管理模型;组织

一、引言

伴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阶段,处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广大民众面临的压力日益剧增,而压力过大引发的社会生产效率的降低也受到了包括政府部门、科研学者等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关注。其中,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体系日臻完善,趋于成熟,在缓解公众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同时意识到基于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的弊端所在。它过度强调参与者主观上的配合和心理层面的压力干预治疗。如果面临参与者排斥状况,压力管理很难有效展开。此時,与个人层面压力管理实现机能互补的组织层面压力管理则显得愈加重要。在组织层面上探究压力管理,有益于在根本上解决组织和员工面临的压力困境,从而建立系统而科学的压力管理体系。

事实上,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将压力管理研究重点由个人层面转移到组织层面,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许小东等从个体与组织两个维度具体分析探讨了组织压力管理工作的要点,构建了以改进工作绩效为目的的工作压力“个体-组织”两维管理模型;朱少英等把模块化思想引进压力管理研究,将压力管理划分为预防、预警、反应、处理、善后5个阶段,构建出企业压力管理过程模型,视角新颖。诸如以上一些模型的构建,不但可以为组织进行压力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实施参照,而且帮助组织理清了工作压力管理体系的脉络框架。但是关于模型的合理化以及如何提升压力管理效率的研究鲜有提及。鉴于此,本文把PDCA循环思想引进组织压力管理研究,建立了压力管理循环体系,理论视角独特,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另外笔者拟将EAP的一类服务模式-混合模式整合进压力管理循环体系,构建出基于EAP混合模式的组织压力管理模型,旨在可以有效提升组织压力管理的效率。

二、EAP及EAP混合模式

EAP是英文“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的简写,汉语直译过来为“员工援助计划”。它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在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诊断、咨询、建议以及指导和培训,目的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行为及心理问题,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氛围,以及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EAP的服务内容包括个体咨询服务、团体咨询服务、咨询中介服务、教育培训服务、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服务(酗酒计划、健康促进计划)、危机处理,涉及职员身心健康、压力管理、裁员心理危机、法律纠纷、饮食习惯、理财问题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EAP 的实施使用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据统计,199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 项目,如今仅在美国至少2万个员工协助方案在使用。EAP对于国人来说属于十足的舶来品,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EAP才在中国内地广为传播,开始引起内地学者的关注。2001年,中国大陆第一个完整的EAP在联想集团实施。时至今日,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管理中对EAP 的迫切需要,EAP在这片沃土上成旺盛推广之势。

EAP实施模式按服务来源划分,可分为以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模式、以契约为基础的外部模式、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联合模式、以专业化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这四种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适合模式。其中,EAP混合模式也被称作内置、外设并举模式,是指组织内部EAP实施部门与外部EAP专业机构联合,共同为组织员工提供援助项目。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方式是最为理想的,既能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员工的信任度,同时也有组织内的联系人可以协助推进整体项目,并对质量进行监督。考虑到当前大部分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以及中国社会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显然EAP混合模式更适合在中国推广应用EAP。

三、组织压力管理的基本内容

对于压力管理,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进行解读:第一,追根溯源。处理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也就是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第二,缓解疏导。压力源引发的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出现后,在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进行缓解和疏导;第三,自我完善。改善自身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降低来自于压力源的可能干扰。以上对于压力管理的解读,涉及到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对于组织而言,我们认为压力管理就是为了减轻组织和组织内成员的压力,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组织压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压力预防。压力预防属于压力管理中事前控制环节,通过对组织软硬环境的营造,建立起有效的压力预防机制。一方面改良组织工作的物理环境,另一方面运用组织结构的变革、团队建设、领导力培训、员工生涯规划、工作轮换等手段创造支持性的工作软环境,帮助员工明确发展方向,丰富工作内容,尽量消除诱发压力的各种外在因素。

2.压力评估。对员工心理现状的调查是组织全面开展压力管理的前提。这项工作一般需要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采用诸如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信效度较高的量表,评估组织成员的心理生活质量现状,以期发现和诊断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导致的因素,准确定位组织心理援助方向。

3.压力控制。压力控制环节是压力管理内容体系中核心部分,也是压力管理理论应用的体现部分。组织在此环节具体的作法包括宣传推广、全员培训以及压力咨询等。组织运用自身的行政手段帮助自身改善组织压力现状,是压力预防、压力评估两项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4.压力善后。企业管理是一个不断改善,动态提升的过程。压力管理莫不如此。在此阶段,企业需要根据压力管理过程中的总结的经验教训,制定压力管理战略,完善压力管理制度,进而提升压力处理能力,提高压力管理的水平。

以上关于压力管理的四部分内容并非是独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并组成了一个循环流。基于此,我们在下文将架构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

四、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设计

组织压力管理的四部分内容分别代表了组织压力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同时构成了组织压力管理体系的四个环节。压力管理体系并非开放的,而是一个闭合的循环体系。如何实现闭合的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效率得到动态提升,不断优化,成为压力管理学者重点关注和试图解答的课题。

PDCA循环最早是美国统计学家休哈特作为科学的工作程序提出的,后来是被美国学者戴明博士带到日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开来,所以其也被称作戴明环。PDCA循环由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组成。四个阶段包括计划(P)阶段,实施(D)阶段,检查(C)阶段,处理(A)阶段;八个步骤是分析现状、提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成绩标准化和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国内学者郭咸纲博士认为PDCA循环是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广泛应用。也就是说PDCA循环方法并非仅仅适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它自身这样一种特殊的不断实施和再循环的机制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在本文中,我们将PDCA思想引入到压力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并试图借助PDCA循环的特点来解释我们构建的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的作用机制及优点所在。如图1即为我们构建的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模型。

组织压力管理循环由压力预防、压力评估、压力控制、压力善后四个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如同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一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循环。压力预防环节:分析组织所处环境,了解压力源所在,同时包括组织层面压力预防机制的建立。压力评估环节:在有效的预防机制下,科学评估员工心理状况,准确判断压力类型、压力强度,全面分析压力源,最后生成压力评估报告。压力控制环节:根据压力评估报告,分清应对不同压力所采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根据策略选取有效的应对方案,不断推进组织科学的压力管理制度的建立。压力善后环节:对上一阶段压力控制环节的追踪,了解压力控制的结果,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找出来,重新修订压力管理方案,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压力管理循环去解决。

PDCA循环十分有效,有赖于其自身的一些優点所在。同样,压力管理循环也具备类似的特点:其一,周而复始。压力管理循环的四个环节并非运行一次就告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了一部分压力问题,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新的压力问题,再进入下一个压力管理循环,依此类推;其二,大环带小环。类似于行星轮系,压力管理循环体系作为子体系与组织自身整体运行体系,形成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其三,阶梯式上升。压力管理循环并非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每循环一次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样一个新的水平上继续推进下一个循环。如此循环不已,不断解决问题,最终推进组织压力管理水平的提高。

图1 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模型

五、基于EAP混合模式的组织压力管理模型的构建

借助于PDCA循环思想,我们架构了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为组织压力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深化了压力管理研究体系。如果企业严格按照压力管理循环的方法来进行压力管理,可以使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长期稳定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之上。但是管理把效率视为灵魂所在,要想进一步提高压力管理效率,我们需要对压力管理循环体系模型进一步改进。为此,我们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基于EAP混合模式的组织压力管理模型。

本模型实际上是由内外两个循环构成。模型中间的大圆代表的是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这是模型的核心部分;模型的外围部分是由专业EAP服务机构、组织人事部和组织内部EAP实施部门三者串联形成的循环。这两个循环之间的联系则是通过EAP混合模式在压力管理循环体系的不同环节发挥的特定机制而建立的。EAP混合模式中的外设部分是由外部专业EAP服务机构为员工提供帮助项目的模式,模型中它作用于压力管理循环体系中压力预防与压力评估环节。在压力预防环节,外部EAP服务机构帮助组织建立专业预防机制,正确引导组织如何预防压力的产生;在压力评估环节,外部EAP服务机构利用自身专业评估体系,准确评估组织压力现状。而EAP混合模式中的内置部分是内部专门EAP实施部门为员工提供帮助项目的模式,模型中其作用于压力管理循环体系中的压力控制与压力善后环节。在压力控制环节,内部EAP实施部门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改善组织压力现状;在压力善后环节,内部EAP实施部门总结经验教训,协同有关部门改进压力管理体系,提高压力应对能力。将EAP混合模式中的两种模式有机的整合进压力管理循环体系的不同环节,一方面有利于他们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保证EAP项目工作的科学有效;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组织压力循环管理的专业化分工,驱动着组织压力循环阶梯式上升,大幅度提升了组织压力管理的效率。另外外部专业EAP服务机构和内部EAP实施部门二者之间并非是没有联系,而是通过组织的人力资源等部门作为媒介进行沟通协调,协同保证组织EAP项目发挥最大效用。

压力管理循环体系本身是一个动态提升、不断循环的过程,而循环的效率是我们务必关注的课题。本文将EAP混合模式通过一定机制整合进组织压力管理循环体系模型中,构建出具有更高效率的组织压力管理模型。

六、结束语

在对压力管理循环过程中各环节间作用机制的认识基础上,EAP项目的实施驱动着组织压力管理循环更高效率的推进,实现阶梯式的上升。从组织维度对压力进行管理,可以在整体上提高组织处理压力的能力,形成一种面对压力困境不退缩不回避的风气。这正是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作用机理所在。但同时由于组织成员性格、适应能力的复杂性,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仍就不能忽视。所以要想实现本模型应用价值的提高,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具体方面来把握,以达到指导实践、完善其理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小东,孟小斌.组织工作压力的两维管理模型构建研究[J].管理评论,2004(8):37-42.

[2]朱少英,凌文辁,陆俊丞.企业压力管理过程模型构建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1(2):77-81.

[3]张西超.员工援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5.

[4]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392.

[5]周敏.李明生.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力资源压力管理体系模型[J].企业家天地,2011(3):94-95.

猜你喜欢

组织
浅谈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的组织与实施
创业企业发展要素浅析
如何组织好初中体育课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党的组织工作
技师工作站的建设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