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国高中教育制度看我国中学教育改革

2015-01-09陈易文冯帮周艳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国教育改革启示

陈易文 冯帮 周艳华

摘要: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后,美国高中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善:全面的三维发展目标,合理的高中年级结构,高中与中学后教育良好的连续性,高效的学习体系等等。反观我国,单一的“升学”教育目标,固定死板的年级设置,缺乏学生中学后发展考虑的课程设置等问题。通过对两国高中教育制度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高中教育制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美国 高中 教育改革 启示

高中作为联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使命,备受大家关注,不容分说地被推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时至今日,美国的高中教育改革已经经历了好几拨浪潮,如上世纪30~40年代的“生活适应教育”运动、50~60年代的“英才教育”运动、70年代的“生计教育”运动,以及80年代“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1]。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高中教育在改革上逐步取得显著成就。反观我国,自19世纪80年代后期起,教育改革便一直强调“深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却一直没有实质成效,始终是小修小补,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牢笼。而美国近一个世纪的探索成果恰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一、美国高中教育改革现状

1.确立“升学,就业和全人”的三维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美国,高中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分类各异的。英格利斯在《中等教育原理》中论述了美国中等教育的3大目标:(1)社会公民目标,使学生将来成为民主社会的一个良好成员;(2)经济职业目标,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一个良好生产者;(3)个人修养目标,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健全的人格。1913年全美教育协会成立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在1918年发表的《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中确立了七项基本目标:保持身体健康;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成为有效的家庭成员;为就业做准备;胜任公民职责;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讲究伦理道德。还有伍德罗·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所确立的四大目标等。综合分析各种目标的内容,它们的核心就是强调“升学、就业和全人”三个维度。他们注重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的作用,强调每个高中青年都能够在今后成为独立的社会“良民”,同时也强调他们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行业里的精英。这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考虑到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需求,是值得赞许的目标培养观点。综上所述,美国高中的培养目标就是一个“升学、就业和全人”的三维目标,要求学生能为以后的深造、就业和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学有所用。

2.改善传统的高中学制结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

在新的环境下,美国社会认为,高中毕业证书不仅仅是学生花费时间在课堂上的一个证明,而是必须成为通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工作的通行证[2]。因此,要改善传统的高中学制结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美国的学制设置是多样化的,不同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有选择的实行不同的学制。其最普遍实行的是四年一贯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有人发现这种“课堂时间累积”的四年制高中学习,对学生后继的学习并没有帮助,于是纽约市曼彻斯特高中对此进行了改革实践:允许学生用3至5年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所在完成高中学业[3]。这种形式是用四年时间完成5年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利用高中时间去学习更多大学的知识。同时美国高中在此项改革基础上实行学分制,以实现对学生的分流,为学生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

针对美国大学入学率低,就业率高的现状,美国的高中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将毕业要求分为大学准备类、技术准备类、普通类。选择的方向不同相应课程的完成要求也就不同。大学准备类课程对核心课程的修习时间及内容的要求高于其他类课程,学生要考虑不同院校对高中课程及学分的特殊要求进行选择。技术准备类课程则是通过实践的途径来进行学术类学科学习,其课程教授分成不同性质的组别,不同组的学生除了要修习共同的文化基础课,还要修所在组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这种课程主要是将高中的最后两年与高中后的两年技术教育计划衔接起来,将生活实践与学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4]。而想就业的学生,则会利用学校提供的以服务和工作为基础的机会进行实践学习,例如,有些学校就允许学生每天在当地工厂里见习两个小时,这些时间累积起来约九周[3]。总而言之,各所学校都努力提供各种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以实现学生顺利合理的分流。还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出台政策中要求建立更加严格、合理的学业标准和评价标准,让中学生们有机会去读、写和思考那些重要的问题。并且要求中学生内化这样一种观念——什么是高质量的工作和为什么这些工作很重要,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同时激发学生追求高质量工作的兴趣,从而去完善自己[5]。

3.建立P-16委员会,增强高中与中学后教育的连续性

美国通过调查得出数据,在美国获得的学历越高,收入也会越高,即就业会比较理想。而现状是:面对中学后教育体系的变化,能顺利完成严格的高中学习的仅有44%的学生。这样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获得好的工作的机会很飘渺,因此,美国政府尤其强调,如果要真正实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就必须鼓励教育政策上的创新,要改革教育入学权。针对学生要求在缺乏学术准备的情况下继续接受教育,美国委员会提出:各州建立一个P-16委员会,扩大接受中学后教育的学生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3]。目前在美国大约已经有18个州建立了K-16或P-16委员会。已建立的K-16或P-16体系主要特点有:形成了教学和学习间的合作,弥补了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之间的缝隙;加强了从学前教育到中学后教育每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联系;改革考试体系,将熟练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结合。另外美国认为前13年的教育教学(从幼儿园到12年级)都要为以后的就业和生活做准备,还在文件中要求:在21世纪后,所有的美国高中毕业生都要再额外接受两年的正规教育和一些方面的培训[2]。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帮助更多的高中生顺利进入大学,也有利于减轻“高中”这一教育阶段的负担与压力,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完美过渡。这就有效地加强了高中与中学后教育的联系,有利于实现高中教育的职能。endprint

4.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在经历了长期的高中改革实践后,实行的经典的课程模式是选课制和学分制。美国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为学生毕业后接受高等教育或成为有所作为的雇员和公民做准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实施学分制,确定了选课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而选课制度是由“必修+选修+计划”的模式构成,也就是课程分为基本的核心课程、丰富的选修课程和综合的教育计划与项目。1983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协会发表了《大学学术准备:学生应该知道且能够去做》绿皮书,认为学生在大学就读的条件是要拥有基础学历,学习基础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最终以全美州长协会以及州教育官员理事会联合起草的“K-12共同核心课程标准”(K-12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在全美大多州得到了支持。另外,美国高中开设的选修课程不胜枚举,为升大学做准备的学生主要提供高级课程,具有代表性的有AP课程、IB课程、DE课程[6]。以AP课程为例:AP课程主要是为高中生提供大学预设课程,它由大学教师委员会和有经验的AP课程老师来设计。另外AP教师还会加入专业发展工作室进修,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经验。同时大量数据表明,高中选修AP课程有利于高中生在大学期间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7]。另外还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或就业所需的职业课程,它主要是一些时尚、有趣、实用的社会与生活课程,例如,新泽西海洋技术高中就常把学生安置在海上或船上进行实习作业,而纽约散德斯贸易和技术高中则是定期安排修习自动化供热和制冷专业的学生到现场实习[4]。但是美国选修课程并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而是由他们过去的学业成绩、诊断性的标准测试成绩、指导教师的建议以及家长的要求而定。

二、我国现行高中教育改革概况

1.“分数至上,升学第一”的教育目标

在我国高中,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办学者还是学生家长,对一个学校是否高质的评判标准都是看其升学率。近些年来,更有许多地方政府把高中校园建设当做重点工程、政绩工程,尤其是把高中生毕业升学指标化,这就导致了在学校出现的“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尽管我国开展了历时长久的素质教育改革,但教育工作者认为素质高低是无法直接衡量的,分数才是最基本的量化指标。于是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提高升学率,就采取“时间加汗水”的策略,不惜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占用学生的早操、课间时间,采用题海战术,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除了上课就是“练、训、测”。这样的目标观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教育的本质相悖,亟需我们重视,并且有所作为。

2.学生缺少全方面发展选择权的单一学制体系

我国普通高中是固定的三年制,一般情况都是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修习完所有课程,剩下的时间用来复习所有课程内容,以应对高考。基本上就是所有学生都为了升学而学习,没有更多其他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对于那些成绩不太好、希望就业的学生,基本是“求生”无门。虽然我国鼓励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后进行就业,但学校在这方面的指导却很少。有的学校虽然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但基本都是走形式,对学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在职业技能的培训上,也是基本一些高中职业学校的职能,和普通高中之间是基本没有联系的,更不用说学生之间的流动与交流。这样的学制使得学生无法有更多的选择,在高中的学习只能完全为高考服务,对以后的生活与就业毫无帮助。

3.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紧密

我国历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一直在增长,但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究其根本是大学教育的质量问题,毕业生没有真正学到提高自身能力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要。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衔接不紧密。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管是学习模式还是知识内容上,都跟不上节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体系内部各部分之间处于分离状态,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高中毕业生一般只限于完成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以顺利完成高考,缺乏必要的进入高等学府的学术准备,所以在大学学起来很吃力,等到毕业了要进入社会时才发现学到的东西寥寥无几。

4.缺乏落实的新型学分选课制

目前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中开始实行“必修+选修”的课程制度,其落实的成效并不好。广大高中普遍存在着选修课所占比例小、门类少的问题,有些学校选修课实际开成了必修课。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面临的是对自己学习评价方面的“一刀切”,对具有区别于以升学为目标追求的学生来说,会在其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而对于升学的学生而言,现行学分管理制度会因学生个性化选择性不足,“规定动作”过多而不能真正追求自己的志趣,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8]。这样就致使新型学分选课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真正实行的还是老一套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美国高中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打破单一“升学”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只有掌握好正确的指挥方向,才能让教育在正确、合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赋予普通高中的基本使命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学生既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素质、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精神面貌,又能为升学或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9]。这就强调普通高中教育要达到三个层次:成为一个合格高中毕业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健全人、成为一个合格劳动者。

第一个层次是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中学知识与技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为升学做好知识储备。一般情况下学校安排学生在高一和高二学习基础高中课程,来达到这项目标。第二个层次是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还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全人”,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第三个层次就是每个学生还要为就业做好准备。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这一部分。校内应该提供一些选修课程或者开展“职业生涯”类的专门项目;校外可以与职业学校一起开展一些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endprint

2.实现向“综合型”高中的转型

目前在美国绝大部分是综合中学,在综合中学内部一般分为3个方向:学术科、普通科、职业科。这个分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学生自由选择,各科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学生可以在其中流动[1]。美国这样的学校类型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国可以建立类似的综合中学,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分流教育。开设学术课、实践课、技术科、艺术课等,朝着不同的发展目标进行培养,将学生编入不同的教学轨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方向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转变方向,自由在各科间流动,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3.增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我国应该摒弃传统的一味加大高校招生的方法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切实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做好各教育阶段的衔接,培养更多达标的高中生、合格社会劳动者和准大学生。

针对选择升学方向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将大学学科知识与高中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再分类,让学生在学术知识层面打好基础。或者开设一定的大学预设课程,为有能力的升学倾向者提供更多专业知识。在活动形式方面,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课和项目研究,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成熟、辩证地思考与研究,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还有选择在中学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校不仅应该教授适当的职业技能知识,还应该在提供足够多的实习岗位和机会,让学生真正在工作岗位上增长知识和经验。这对选择就业的学生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学校还要做好高中毕业考、大学入学考和学分课程考之间的衔接,让学生迅速适应中学后的考核方式,突破以前的“考什么学什么”的局面,真正达到在考核标准下自由、创造性的学习的局面。

4.切实落实学分选课制

借鉴美国等国高中课程管理经验,我国现行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十三个学科、若干课程模块,分必修(共同基础)、选修(不同基础)两部分内容。由齐步走、统一性课程转向多样化、分层次、选择性课程[4]。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根据我国高中教育情况出台明确的学分管理办法,对具有不同人生规划的学生作不同的学分要求,以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合理分流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中主要应修习基础学科。根据不同学科性质与重要性规定修业年限和修习学分数,并且将内容分为一定层次。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意愿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在修满相应学科学分之后就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一般情况基本标准要定的稍低一些,只要达到基本课程标准即可,以确保其在整个高中阶段全面、均衡的发展。选修课则包括学术类、职业技能类和艺术类三个部分,提供给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学术类课程中应包括核心的基本学科,也可提供高层次的大学预科课程;职业技能类中则根据几大职业进行安排,如医学中的基础生理学、心理学中的学校心理健康、建筑学里的基本测量学等;最后是为有多种才能的学生准备的艺术课程,基本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还有不容忽视的就是实践课。学校要和一些工厂、社区还有大学取得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可以租借大学实验室让有科研能力的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定期输送部分学生去工厂实习,学习基本技能,积累经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在社区做志愿者,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课程制度充分实现了三维培养目标,突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知识本位的局限性,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决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3).

[2] The Woodrow Wilson National Fellowship Foundation, Raising Our Sights:No High School Senior Left Behind. Final Report,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High School Senior Year,October 2001.

[3] 李绯,韦立君.美国高中改革的“3A计划”.全球教育展望,2006(2).

[4] 朱红.美国高中学分制及其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启示.教育科学论坛,2010(8).

[5] Education Week,As America's High School Crisis:Policy Reforms That Will Make a Difference,April 2,2003.

[6] 陈时见,赫栋峰.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11(5).

[7]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Access to Success:Patterns of Advanced Placement Participation in U.S.High Schools,July 2008.

[8] 胡庆芳.美国高中教育普及的历程与现行改革.全球教育展望,2006(2).

[9] 廖哲勋.关于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整体构想.课程·教材·教法,2009(6).

【责任编辑 关燕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国教育改革启示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