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探索
——以广东新会茶坑村旧乡府建筑为例

2015-01-09作者辛艺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流行色 2015年1期
关键词: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

作者:辛艺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历史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探索
——以广东新会茶坑村旧乡府建筑为例

作者:辛艺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历史建筑可说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面镜子,它既是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实物体现,其存在仿佛是在给人们叙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表达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同时,它又记载着人类的光荣和梦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由于天灾人祸,不少老的建筑被毁坏,直至永远消失,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幸,而也有一些老的建筑留存至今,无不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历史建筑的色彩,更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特定地域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本质。其历史建筑色彩传承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文脉延续的层面,还展现在对当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对建筑特色塑造的层面,从而使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色彩的文化理念及其审美情趣得以维护、更新和持续发展(图01)。

图01. 历史建筑可说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面镜子,它既是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实物体现,如英国的伦敦塔桥与中国的荆州太晖观,均历经风雨岁月留存至今,无不显得弥足珍贵。

一.历史建筑释意及其内外环境色彩的内涵

对历史建筑最为权威的定义是1982 年来自于英国国际古迹及遗址理事会主席伯纳德.费尔顿(Bernard Fielded)提出的,他认为:“历史建筑是能给我们惊奇感觉,并令我们想去了解更多有关创造它的民族和文化的建筑,具有建筑、美学、历史、纪录、考古学、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和精神或象征性的价值;但最初的冲击总是情感上的,因为它是我们文化自明性和连续性的象征,是我们传统遗产的一部分。”[1]我国2008年4月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四十七条将历史建筑定义为“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这个定义主要强调的是历史建筑应具备的法律身份,是基于法律制度层面的意义所确定。有关历史建筑的释意,还有不同且多样的解释,如在地方立法中,以广州为例,在2013年11月25日广州市法制办公布的《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中,对“历史建筑”的界定即为“建成50年以上并能够反映地方城乡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但如果是突出反映地方城乡建设历史或者社会生产、生活历史,以及重要的名人故居或者纪念性建筑等建筑物,可以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对建成虽不满50年,但是反映地方时代特点的建(构)筑物,也可以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

基于上述定义,本文所提的“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色彩”,其内涵则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性的,能够突出代表反映所属地域文化的,为当代人们仍在使用的那部分老旧建筑及其内外环境的色彩。

而从建筑造型的角度来看,历史建筑可以解构为由“形”和“色”共同构成的空间,其中,色彩具有很强的空间识别性、象征性与装饰性,并能展现造型中“形”等建筑要素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因而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色彩作为是一种符号,能够最直接地表现历史建筑的风貌特色。此外,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色彩还是建筑美学的与城市环境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当我们说到意大利古城佛罗伦萨时,一定会联想到由红瓦屋面与黄色墙身立面构成的城市整体色调;提到江西婺源,由古城中的明清传统建筑屋面与墙身立面构成的黛瓦粉墙,给人又是别样的建筑与环境色彩印象,这些都是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色彩的人文魅力所在(图02)。

图02. 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色彩是城市环境色彩的重要组成因素。诸如意大利古城佛罗伦萨的红瓦屋面与黄色墙身构成的城市整体色调,以及江西婺源古城中的明清传统建筑屋面与墙身立面构成的黛瓦粉墙,带给人们为不同的建筑与环境色彩视觉印象。

二.历史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

建筑是有生命的东西,历史建筑内外环境在现代的不断演绎下,可以继续生存。对历史建筑内外环境的更新改造及再利用,既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移,又可体现其文化价值的延续。其深远意义在于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并集中从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价值观念、社会属性、建筑美学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出来。

从历史建筑更新改造来看:其建筑更新改造的概念在根据美国《建筑、设计、工程与施工百科全书》(EncyclopediaofArchitecture,Design,Engineering&Construction)的解析,即指“在建筑领域之中借助创造一种新的使用机能,或者是借助重新组构一幢建筑,使其原有机能得以满足一种新需求,重新延续一幢建筑或构造物的行为,有时也被称作建筑适应性利用。建筑更新改造可以使我们捕捉建筑历史的价值,并将其转化成将来的新活力。建筑更新改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建筑师是否能抓住一幢现存建筑的潜力,并开发其新生命的能力。”[3]

其中更新是以既有历史建筑为设计主体,以改良和修缮其功能为手段,使建筑资源被充分利用和内外环境品质得到提高为目的的二次设计行为。改造是比较完整地剔除历史建筑现有环境中的某些方面,目的是为了开拓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历史建筑内外环境质量。只是对历史建筑而言,不论是更新还是改造,直至再次利用,多数历史建筑主要用作艺术或历史博物馆、住宅、商业或办公等公共建筑使用。

而从历史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来看,早在1931年第一届历史性纪念物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的《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中就首次提出,当历史建筑由于坍塌、破坏而必须修复时,应尊重其过去的艺术风格,历史建筑应予以利用来延长寿命,但新的使用功能也必须以尊重建筑的历史和艺术特征为前提。在该宪章中反复提到历史建筑的艺术风格应当包含其色彩。这一点在后来的诸多国际历史建筑、环境保护宪章中都予以细化。如 1962 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二届会议通过的《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4]中规定。在一个已列入保护目录的区域内,当艺术特征为头等重要时,列入保护目录的应包括: 控制土地,遵循美学要求— —包括材料的使用、颜色、以及高度标准。

在1987年于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八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中,再次要求: 所保存的特性包括历史城镇和城区特征……特别是用规模、大小、风格、建筑、材料、色彩以及装饰所决定的建筑物的外观,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对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凡现存的传统环境必须予以保持,决不允许任何导致群体和颜色关系改变的新建、拆除和改动。[5]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与公众的关注,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色彩的保护也成为国内相关保护法规中重要组成部分。如《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2年实施)中有: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5年实施) 中有旧城的保护内容: 历史河湖水系……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目等。《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2014年实施)中有:在不改变外观风貌的前提下,根据建筑的价值、特色以及完好程度,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分为两类:其一是主要立面、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特色装饰、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不得改变;其二是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部位、材料、构造、装饰不得改变。并对“在历史建筑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应当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不得破坏历史建筑的环境风貌。”[6]的规定。随着人们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在其承载艺术风格以及城市历史文脉信息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方面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

三.广东新会茶坑村旧乡府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探索[7]

新会茶坑村旧乡府建筑及其内外环境更新改造项目设计背景位居广东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旧乡府建筑,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已有50年。随着旧乡政府功能转变,其办公场所另迁他址,旧乡府仅剩茶坑村老人基金会作为办公场所使用。

从旧乡府建筑及其内外环境看,它为一组中西合璧、颇具侨乡风情,融合了岭南建筑和西方建筑特色的园林式院落建筑。而新会茶坑村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清末发起著名“公车上书”、“戊戍变法”,推动中国维新改革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的故乡,也是其长子、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的祖籍地(图03)。而据茶坑村民介绍,旧乡府在新会茶坑乡间早已流传为梁思成1962年返乡主持的设计,但要确定旧乡府是否为梁思成设计,相关文物工作者认为需要更多证据,故只能疑似推测。然而为了做好旧乡府建筑与周边具有侨乡特色历史建筑的维护工作,以及传承其在中国近代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价值,新会区委、区政府与主管部门近年来依据国家及广东省文物保护等相关条例,已将茶坑村旧乡府列为江门市新会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予以保护。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基于近年来山西大同、河北正定在梁思成、林徽因考察中国古建筑所在地建设纪念馆的行动,认为作为梁思成先生的祖籍城市,更有责任为家乡赢得声誉的梁思成先生建设一个纪念馆,以彰显家乡人民对梁思成先生所做重要贡献的崇敬之意。为此,广东省江门市规划局新会分局提出将新会茶坑村旧乡府建筑作为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建设选址加以更新改造及再次利用,且在批准实施的《会城茶坑旅游规划》中,将旧乡府作为茶坑村旅游规划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来建设(图04)。并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室进行其更新改造设计工作,以对整个新会侨乡文化与旅游景点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梁启超纪念馆

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

茶坑村凌霄塔

图03. 从广东新会茶坑村凌霄塔鸟瞰村貌及环境色彩构成印象。

图04. 旧乡府作为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优秀历史建筑,已成为会城茶坑村旅游规划线路上的重要节点。

旧乡府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设计构想

1.建设场地与建筑用房现状

从新会拟建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的建设场地现状看,旧乡府为一中西合璧、颇具侨乡风情,融合了岭南建筑和西方建筑特色的园林式院落建筑,院落内留有前后两栋房屋及由院墙围合而成的院子。旧乡府前楼为一层,门楼部分为二层高,但实际使用面积仅为一层门厅通道;后楼为二层5 间,楼的右侧设有狭窄外梯供上下使用。旧乡府院门外有两株百年保护树木,院门外也有数株佳木,后楼背面有一不规则用地,如今长满荒草需整治,并与登山步道相连(图05)。

从旧乡府建筑用房看,该建筑原功能为办公,使用范围仅为前楼及后楼,以及前后楼之间的院落空间,总用地总平面为1280m2,前、后楼建筑面积分别为81m2与168m2。其中前楼为一层,平面布局为正中门厅,左右两侧为门房及收发,以及管理人员值班休息用房。后楼为二层,正中为一开间较大的办公空间,主要用于会议及村民活动的开展,左右两侧各两间相同大小的独立办公或居住空间。旧乡府后楼二层上下楼梯设在建筑南端,且十分狭窄。

2. 更新改造设计理念与构想

利用茶坑村旧乡府作为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建设选址,依据建设场地与建筑用房现状条件,我们确立新会梁思成 • 林徽因纪念馆概念设计的理念是:对建筑环境整旧如旧•对内外空间有机更新•对室内展示内容提练•用艺术手段营造氛围其更新改造设计构想是运用整旧如旧、有机更新的方式对旧乡府内前后两栋建筑及院落空间进行改造,并以“家乡”为主题和特色来建设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这对已荒废的旧乡府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进行维护来说,是具有建设意义的。只是作为纪念馆,其建筑在空间与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如何在维护其旧乡府建筑整体风貌及整旧如旧的前提下,做到对其建筑与外部环境的有机更新,则是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索的问题。

图05. 新会茶坑村旧乡府更新改造建设场地与前、后楼建筑用房现状图。

3.作为纪念馆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探索

⑴ 旧乡府建筑与外部环境更新改造及其色彩设计

基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原则,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旧乡府进行更新改造及其色彩设计。

① 建筑空间重构

在空间序列方面,沿着纪念馆建筑及院落空间中轴线,将其分成为“起始一一过渡——展开——高潮——结束——余音”等段落,并将其段落组成一组具有起伏变化、结构严谨、整体完整的空间序列(图06)。 起始段——纪念馆入口空间;过渡段——纪念馆前楼建筑;展开段——纪念馆前院环境;高潮段——纪念馆后楼建筑;结束段——纪念馆后院环境;余音段——纪念馆梁林塑像等。通过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建筑及院落空间改造形成的空间序列,以让观者和游人能够在其空间序列的展开中感悟到中国建筑一代宗师的文化意蕴。

② 建筑更新改造将旧乡府建筑及院落空间改造成为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后,就其建筑平面来看,前楼建筑平面布置基本维持现状,建筑正中门厅改为纪念馆门厅,左右两侧的门房及收发、管理人员值班休息用房空间分别改为纪念馆的管理与接待用房。后楼建筑作为纪念馆主要展示空间,其建筑平面布置在功能上需做相应调整,以适应展示主题与陈列内容的布置。其中:后楼一层正中用房改为纪念馆序厅,序厅之后改为媒体演示空间;正中用房左右两侧办公空间隔墙按展示陈列需要局部打通,以形成室内完整的展示陈列空间。后楼二层5间办公空间隔墙按展示陈列需要局部打通,以形成3个展厅主题内容的陈列。并在后楼二层正中阳台处设置具有岭南特色的休息茶座空间,方便参观游人在此小憩交谈。

③ 院落场地拓展在旧乡府入口与前院空间场地的基础上,对后院场地进行拓展,并与登山步道联通,使改造后的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能够成为茶坑村整个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后院场地设可供游人休息的矮墙,中间铺地广场可用于纪念馆举办户外专题展示活动使用。另在后院南侧仿建取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居住空间----新林院8号建筑一角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以展现家乡名人之子在清华大学取得令人瞩目的各项学术成就。后院场地东端设梁林塑像,并后置竹林与登山步道相连。

④ 环境色彩设计

对旧乡府建筑与外部环境进行色彩设计,按“尊重历史、再现历史,修旧如旧”的思路予以整修复原。只是旧乡府前、后楼建筑采用中西合璧风格建造,且造型各异,在其建筑与外部环境修缮维护中,力求在遵循旧乡府前、后楼建筑风格原真性的基础上,对旧乡府前、后楼建筑等的色彩予以分析与提炼,并通过即色谱、比例与材质分析等方法来进行(图07)。归纳来看,旧乡府前、后楼建筑与外部环境色彩迥异,其中前楼立面偏浅土黄色调,前楼立面为白色色调。在其立面修缮维护中,拟恢复保留原旧乡府前、后楼建筑立面的这种色彩关系,并用整旧如旧的方式及同色同质的手法对旧乡府前、后楼建筑屋顶、墙体、地面、门窗、细部与外部环境色彩进行修缮,以取得历史建筑与外部环境色彩传承的设计效果(图08)。

图06.作为纪念馆其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与空间序列重构。

图07. 茶坑村旧乡府建筑与外部环境色彩予以分析与提炼。

图08. 作为纪念馆,其旧乡府建筑与外部环境更新改造及其立面色彩设计效果。

⑵ 作为纪念馆建筑室内展示空间环境的色彩设计

结合茶坑村旧乡府作为历史建筑更新改造与再次利用的目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更新改造及其色彩设计。

① 提出室内展示空间设计概念

基于对茶坑村旧乡府作为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建筑展示空间更新、改造利用的目标,不管选用何种方案,我们认为提出室内展示设计概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即:

一是对内外空间有机更新----旧乡府原建筑用于办公,改为纪念馆后,原其建筑内部空间在使用上无法满足室内展示需要,应对其内部空间格局作相应调整,以在参观线路设置上满足室内展示的要求;

二是对室内展示内容提练----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中国建筑及其教育发展影响巨大,学术成果丰富,需要室内展示内容丰富,而目前茶坑村旧乡府作为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面积有限,加上国内已有多地在建与准备建设梁思成纪念馆。为此,基于新会馆址的现状,应对其室内展示内容予以提练,并尽可能从家乡纪念馆的角度来精选室内展示内容,以形成纪念馆室内展示内容上的特色;

三是用艺术手段营造氛围----作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家乡的纪念馆,且依据室内展示条件,其室内展示可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来增强表现的效果,通过现代艺术手段营造氛围与文化内涵。

② 构建室内展示陈列空间序列

将旧乡府原办公空间改建为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从现有建筑及其内外环境条件看,虽可尽量利用,但若要满足参观活动与室内展示,尚需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改造,以适应室内展示空间环境布置。而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室内展示布置,由序厅与5个展厅,以及纪念馆后院仿建其新林院8号一角室内展示空间组成,其室内展示空间序列由“起始一一过渡——展开——高潮——结束——余音”等展示空间所构成,即∶起始段——纪念馆序厅;过渡段——纪念馆第一展厅;展开段——纪念馆第二展厅、多媒体演示厅;高潮段——纪念馆第三、四展厅后楼建筑;结束段——纪念馆第五展厅;余音段——纪念馆后院仿建新林院8号一角室内展示空间等(图09)。

③ 确定室内展示陈列设计内容

新会梁思成 • 林徽因纪念馆室内展示陈列设计的内容,为和国内已建几家粱思成纪念馆有所区别,且彰显家乡人民对梁思成先生所做重要贡献的崇敬之意。我们认为其展示陈列设计内容应围绕“家乡”的主题做文章,主要通过序厅及多媒体播放厅,家学渊源•成长之路、一代宗师•一代才女、学术成就•名人评述、珠联璧和•相濡以沫及故乡的云5个主题展厅,以及后院仿建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居住空间----新林院8号建筑一角的生活与工作场景等专题内容来展示梁思成•林徽因伉俪的学术人生,以呈现家乡纪念馆在设计内容上不可比拟的展示陈列特色(图10)。

④ 进行室内展示空间色彩配置

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色彩配置,依据所提出室内展示空间设计概念、构建室内展示陈列空间序列、确定室内展示陈列设计的主题内容,结合旧乡府建筑与外部环境更新改造及其色彩设计中做的相关要素,以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中色彩配置的叙事性与情景性为基础,对不同主题内容的室内展厅色彩基调予以配置(图11),其中,不同室内展示空间中色彩配置的具体设计效果分别为(图12):

●序厅空间----以红色为主,饰以金色,取梁.林俩人设计国徽时所选色彩之意,体现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设计意蕴。

●多媒体演示空间----以深蓝色为主,以满足室内媒体演示空间的光影需要。

●家学渊源•成长之路主题展厅----其空间左右2个展厅分别展示梁林两家世代相传的学术渊源及对儿女的教育,以及梁思成•林徽因俩人各自的求学征程与成长之路,色彩基调以黄褐色为主。

●一代宗师•一代才女主题展厅----拟采用“集约化”与内容精选的方式分别展示梁思成•林徽因俩人各自生平与取得的学术成果。其中:展示梁思成的主题展厅,以嫩绿到深绿渐变为主色调;展示林徽因的主题展厅,以粉红到深红渐变为主色调,从而给参观游人传递出成长渐进的理念。

●学术成就•名人评述主题展厅----以橙黄色调为主,寓意成果丰硕之意。

●珠联璧和•相濡以沫主题展厅----该展厅是纪念馆最具特色的展示空间。

其空间采用“叙事性”与“情景化”的方式,集中展示梁思成•林徽因俩人珠联璧和的绝世姻缘和家庭生活,

展厅以橙红色调为主,寓意“家”的温暖馨香之意。

●故乡的云主题展厅----从内向外做棕黄到彩色的渐变处理,以表现新会由古老走向充满希望未来的设计构想。

●户外展示空间造型----作为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展示陈列的另一亮点,是在后院仿建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居住空间----新林院8号建筑一角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以展现家乡名人之子在清华大学取得令人瞩目学术成就的憬仰之情与自豪感。户外仿建展示空间以北方旧红砖为建筑外观色彩主调,内部墙面为旧红砖色,地面为旧木地板的褐黄色,力求原汁原味来呈现原建筑的色彩风貌。

图09. 纪念馆室内展示环境空间序列与展厅布置主题。

综上,历史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与其历史建筑更新改造同步,其中建筑与外部环境更新改造采用整旧如旧的方式,其色彩设计也尽可能呈现原有建筑与外部环境的色彩效果,以达到色彩传承的目的。历史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由于再次利用的目标不同,在更新改造中在考虑到建筑风貌传承的基础上,尚需结合历史建筑再次利用的功能需要来进行设计,诸如茶坑村旧乡府作为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其室内展示陈列设计的色彩配置即需依据所提出的室内展示空间设计概念、构建的室内展示陈列空间序列、确定的室内展示陈列设计主题内容,以及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需表现的叙事性与情景性等要求对不同主题内容的室内展厅色彩基调予以配置,从而实现空间有机更新及用艺术手段来营造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氛围的设计构想。

历史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不可缺失的文化资源。今天,随着“建设美丽中国”观点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历史建筑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其历史建筑内外环境更新改造中的色彩设计探索,显然是对历史建筑内外环境色彩资源的一种永续利用。而解决历史建筑的生存危机,缓解经济利益驱动下不断出现的新生建筑带来对历史建筑的损害,促进历史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色彩的文化理念及其审美情趣得以维护、更新和持续发展,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及历史使命。

图10.纪念馆一.二层室内展示空间平面布置设计图

图11. 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色彩配置图

图12--1. 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中序厅与多媒体演

图12--2. 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中学术成就•名人评述,珠联璧和•相濡以沫与故乡的云主题展厅的色彩配置效果

图12--3. 新会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室内展示空间中户外展示空间造型---仿建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居住空间----新林院8号建筑一角的色彩配置效果。

[1]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6] 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EB/OL].http://www. huaxia.com .2014.01.08 16:02:27

[3]陈志华译.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M].台湾:博远出版有限公司,1993.

[4][5]张松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7]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新会区茶坑村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环境景观及室内展示设计[Z].2013年.73--171。

猜你喜欢

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