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义“颠覆性创新”的深圳光启

2015-01-09王舒颖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空间材料

□ 本刊记者 王舒颖

定义“颠覆性创新”的深圳光启

□ 本刊记者 王舒颖

“光启,改变世界的创新”,这是深圳光启公司网站首页的大字标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安排的第一次地方调研,就考察了深圳的两家企业:一家是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另一家则是光启公司,这让光启迅速进入公众视野,也引起各方的关注和猜测。

总部位于广东深圳的光启,开发了Meta-RF电磁调制技术、超材料技术、智能光子技术、临近空间技术等一系列技术,业务涉及航空航天工业、临近空间探索、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光启申请核心专利超过2600件,占过去十年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的86%。

临近空间飞行器织就通讯“天网”

“根据国际互联网协会数据,全球仍有40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我们的颠覆式空间技术,可以为这40亿人提供高效的互联网接入。”光启公司高级项目经理王总介绍,如果采用传统建设基站的方式,不仅耗费巨资,而且受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很大,信号容易被物体遮挡,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信息传输更弱。

天空、临近空间和太空是地表以上人类活动区域的三大空间,临近空间是距离地面20至100公里的地球大气层区域,此范畴内大气稀薄,固定翼飞机和地空导弹无法到达,其高度远低于人造卫星,有利于遥测、遥感、通讯、广播电视、气象观测及情报侦察,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意义。此区域较少受电离层的电磁干扰且不受天气影响,因此可为运作通讯装置提供较稳定环境。

今年2月已经成功试飞的“云端”号,正是光启的颠覆式空间技术平台。“云端”号是集通信、互联网接入、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于一体的云端平台,成本低,载荷大,覆盖广,有望成为卫星通信和地面塔台、基站的有力补充和替代,改变通信领域的现有格局。光启科学品牌经理许毓钦介绍,“云端号”商测的时候,距离放飞中心点5公里的范围内,可以实现每秒117兆;40公里范围内,可以实现每秒26兆的数据传输。测试成功表明,“云端号”可以在4000米高空向8000平方公里面积提供WiFi信号。

“云端”号升空的方式将类似于垂直起降的直升机,不需要助跑跑道,其浮力来自其内部充满的氦气。“云端”号还利用新型材料技术,将光纤从高空连接到地面主干网,实现超大数据上下行功能。而且,由于气球高度只是普通卫星的1/18, 能随意控制方位,精准度和可控度大大提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的价格只有同样功能卫星的1/10左右。

目前,光启已与刚果(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地广人稀处展开商业化实践。这个项目将覆盖刚果(金)234.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为其提供互联网、通信、广播、资源监控服务。除了刚果(金)

外,光启目前还在与乌兹别克斯坦、南非等国家商谈合作的可能性。

“旅行者”号是光启开发的另一个颠覆式空间技术平台,它是一个直径约40米的球体。据介绍,球体采用光启自主超材料技术制成的复合材料,单位重量比传统材料更轻,密闭性更好,即使是充入符合升放条件的氦气后,“旅行者”号总重量也仅为1吨左右。此外,由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气密性要求则非常高,要保证在临近空间飞行期间有足够的浮力,决不允许发生大幅度泄气,因此不像普通的气球充气一段时间后容易变瘪。管理层透露,“旅行者号”可能于明年在新西兰发射。

“非典型”科学家做的“外星人技术”

光启把自己的科技称为“外星人科技”(Alien Tech)。除了通过临近空间飞行器提供互联网接入、建立对空对地观测的平台,光启正在做的产品还有让人像钢铁侠一样在空中自有穿梭的飞行喷射包(Jetpack)、实现提空运输的太阳能方舟(Solar Ship)以及利用光为传送介质实现识别和信息传递的光子技术。听起来都如此“天马行空”,无怪董事长刘若鹏都把自己的企业成为“另类企业”。

今年4月中旬,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上,光启初创团队首次在公开集体亮相。光启董事长刘若鹏在发言中描述了“创新的三个步骤”:第一,要对未来有一个设计,第二,需要技术把未来的场景变成现实,第三,要让大众从科技进步中得到好处。

关于刘若鹏,深圳市企联微博曾这样描述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申请超材料底层核心专利2100余件,20亿“超材料产业基金”发起人。采访过他的媒体则这样描述:看上去并不是那种“典型”的科学家,语速快、谈吐自信,面对管理层面的话题滔滔不绝,而对资本问题的把握俨然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确切地说,他更像一名商人。

如果看公开的个人档案,1983年出生的刘若鹏,最初在浙江大学学习电子信息工程,后赴美国杜克大学学习电子信息,主攻方向是超材料,属新兴科学领域。在杜克大学留学期间,刘若鹏与同属一个实验室的赵治亚、季春霖、栾琳及张洋洋等几名博士共同从事前沿技术研究。刘若鹏在25岁时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出“隐形衣”,发表在《科学》杂志后引起轰动。2010年,这群志同道合的留洋精英悉数回国,并选择在深圳正式成立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这也是深圳孔雀计划引入的创新团队之一。就是这个 “5个人借了20万元人民币”建立的企业,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成为投资横跨三大洲、上市平台总市值超过百亿元的巨头。

超材料技术是一种材料逆向设计技术,是一种由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超越自然界材料电磁响应极限的特性。尽管目前超材料的应用很多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都把超材料当成战略重点领域,如美国波音、日本丰田等公司已经在超材料领域进行研发布局。

在公司几位创始人看来,克服技术与市场的距离,是创业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据光启的创始人之一栾琳回忆,当时他们将超材料技术融入现有的核磁共振中,实验室结果非常好,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化模式。2012到2013年,光启在商业化方面遭受了巨大挫折。“基本上产业化的方向和商业结构、商业模式,包括产品的选择都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在经历了“技术上的巨大的成功和市场上非常大的失败”后,刘若鹏理清了颠覆式创新的公式,“在颠覆式创新里面,商业模式和科技创新产品的关系是鸡跟蛋同时产生,我们要解决的,既是一个商业创新的问题,也是一个科技产品创新的问题。”

2013年中,恰值光启成立三周年时,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光启的创建团队决定调整方向,对产业模式和市场定位都进行了重新规划。这次会议,被刘若鹏称为“光启的遵义会议”。光启意识到,需要将超材料的核心技术,在应用中尽可能地发展起来,使产品方案、形态,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

2014年光启的超材料技术在军品某重点型号上成功使用,大大提高了相关产品的性能,“现在我们的技术与国内其他单位技术是代差的区别。即使与美国相比,在超材料领域我们也基本实现了同步”,王总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豪。

根据光启科技2014年年报,其营业收入为7946.4万元,当年净亏损15353.5万元。王总解释,“光启从来都不是拼产值,深圳市把光启引进来也不是为了产值。我们的团队从一回来就踏实攻关技术,这种创新型技术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效益,但长期来看,却有非常好的前景。”

借力资本运作构建超材料产业链

刘若鹏并不满足于超材料在某一个项目的成功,他认为,推动尖端产品的成熟,用市场的方法效率更高,资源更多,主动权更大。光启要想在几乎空白的超材料领域崛起,需要迅速构建整个产业链。

2014年刘若鹏带领着深圳光启成功借壳港股英发国际,光启科学半年内股价曾由0.4港元涨至5.26港元,期间市值飙涨21倍至179亿港元,一跃成为2014年港股市场上当仁不让的最牛股票。

“不管在哪里干,都需要资本的力量”,刘若鹏说,“通过资本市场,通过扩展做战略并购,其实太符合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了,去硅谷看一看,那里的企业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据有关媒体报道,光启2014年9月正式更名为“光启科学有限公司”。自2014年9月至今仅半年时间内,“光启系”如旋风般在香港、澳洲和中国内地三次进击资本市场,也引发了产业界和资本界的强烈关注。光启主要布局的方向为“超材料、光业务以及商用临近空间技术”,均为有广阔前景的前沿科技。而光启也被一些媒体称为“外星人科技”,并包装了“近太空旅游”、“钢铁侠背包”、“隐身衣”等层出不穷的科技概念。

不久前,马丁飞行器公司收到澳洲证券交易所“ASX”上市申请的批准,于北京时间2月24日正式登陆澳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光启2014年12月和马丁飞行器公司达成协议,双方通过控股方式进行合作,互通技术并各自享有独立的运作空间。董事局主席刘若鹏和行政总裁张洋洋被委任为马丁公司董事,光启科学最终持有马丁飞行器公司约52%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光启的商业模式,“就像是建主题公园那样,会在不同的领域建立我们的主题公园。”刘若鹏表示,未来还会有更多“资本的并购”充盈这些主题乐园。“每个业务都不会是小公司,一上市可能是300亿市值的公司”。■

(本文参考《第一财经日报》《财经周刊》相关报道)

猜你喜欢

空间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新材料作文如何巧妙引述材料
创享空间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可爱的小乌龟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