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客之城”的军民融合
2015-01-09王舒颖
□ 本刊记者 王舒颖
深圳:“创客之城”的军民融合
□ 本刊记者 王舒颖
根据2014年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深圳已经超过广州,排名第二。3月10日,“MAKE WITH SHENZHEN(与深圳一起创造)”的深圳“创客之城”巨幅广告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向全世界的创新人才发出邀请。
深圳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之城”,军工产业的发展有何特点?军民融合有哪些独到经验?为找到答案,记者近日采访了深圳多家涉军企业,以探寻“创客之城”的军民融合之路。
3月10日,就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创客”不久,“MAKE WITH SHENZHEN”的深圳“创客之城”巨幅广告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深圳正式向全世界的创新人才发出热烈邀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多年来,深圳不断接受创新,也不断孕育创新。创新成为深圳的符号,让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在各路英豪组成的创新大军中,一支“军”字招牌的力量格外引人注目,涉军企业在诸多领域已经成长为业内翘楚。不仅如此,伴随着规模的增长,涉军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凸显。
截至2014年年底,深圳市备案涉军企业共140多家,几乎占了广东省涉军企业的半壁江山。2014年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利润总额23.5亿元,同比增长26.0%。
为什么落地深圳
深圳备案涉军企业中民营企业共120多家,占总体的84%,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可以说大部分涉军企业由民品市场孕育而生。深圳领先于全国的市场化程度既对民参军提出了需求,也为民参军创造了条件。还有哪些因素让众多涉军民企在深圳发展得风生水起?
深圳有引以为傲的“4个90%”: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和90%的专利产出均来自企业。这些都离不开深圳市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根据深圳市经信委发布的数据,深圳全社会对研发的投入,几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接近国际排名第二的韩国。此外,深圳是全国首个将专利、商标、版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进行集中管理的城市,并在全国第一个设立知识产权法庭。2014年深圳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连续11年居全国之首。
深圳电子产业拥有较完善的中下游产业链,在硬件领域形成了科技、资本、信息、人才的聚集。深圳已经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信息产业大市,电子产业的产值几乎占到深圳市总产值的八成以上。位于深圳的华强北是亚洲数一数二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中国IT市场指数也是从这里发出。这对深圳的电子类涉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据深圳市国防科工办统计,深圳涉军企业从事电子信息的占63.8%,2014年有军工资质从事电子信息的企业实现军工产值15.85亿元,同比增长33.8%,占资质企业军工产值的74%。
立足创客之城,还必须有大量高层次人才的支撑。2011年,深圳推出了本地版的“千人计划”,即 “孔雀计划”:5年内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业创新,给予80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其中,光启公司的创始团队就是这50个海外高层次队伍之一。
众所周知,深圳是座移民城市,近1400万的人口中95%以上是新移民,平均年龄29岁。大多数创业者来到深圳,都源自对原住地的不满足和对未来的更高期许。无论是“5个研究生在28平米场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研祥,还是“我要掌握自己的人生,所以没留一点退路从部队转业”初衷下建立起来的邦彦,亦或是“从美国杜克大学归国,为了从事航天事业投入巨资研发飞艇”的光启,记者采访的每一个参军民企,创办的原初动力都离不开“梦想”二字。移民文化使城市文化更为包容、多元,同时,移民网络形成的“章鱼”模式,能够用其发达的触角快捷高效地利用国内外资源,迅速获取、整合各种最新信息,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深圳的包容文化吸引了大批创客,优厚到位的政策扶持让创新落地,完善的产业链让好点子实现产业化,这就是深圳涉军企业选择在此落地并迅速成长的原因。
门槛之争
在2014年军民融合论坛上,部分民营企业提出“民参军”存在门槛限制,办证手续多、时间成本高为部分民企所诟病。民参军的门槛之争也一直持续着。
深圳研祥公司是国内特种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广东省第一家参军民企。“2005年时,公司已经‘四证’齐全”,研祥的军品事业部总监俞时辉对本刊记者介绍,“我们的特种计算机技术早已在行业打响了知名度,相关部门是主动上门了解情况,甚至帮着我们办证,倒没觉得有什么门坎”。目前,研祥已经被纳入总装备部的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的供应体系,提供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集中采购。俞时辉笑说,“这也是军队主动要求的,我理解是否有门槛还是看技术是否真的过硬,是否军方真的需要。”
对此,深圳统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的看法是,“门槛有,但是现在降低了,尤其是在深圳市科工办成立以后”。
据统计,深圳市目前140多家涉军企业中,已经有约30家“四证”齐全。所谓“四证”,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装备承制资格名录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质及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取相关资质是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生产序列的入门标准。
“真正的门槛是质量”,深圳市国防科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军工集团的人是从一开始就接受质量教育,质量是生命的思想深入骨髓,民企的质量意识很难达到这一点。”
以深圳光启公司为例,在进行某新型机的雷达隐身罩生产时,公司引入了航空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高级项目经理王总用“苛刻”一词形容军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军品的质量管理要求万无一失,生产必须实现全过程监控,测试次数远远超过我们原来对民品的要求。但事实证明,看起来苛刻的体系是有必要的,某些零件确实也曾检测出了问题。”
对民企来说,“参军”也是不断增强自身质量意识和管理标准的过程。邦彦公司此前曾有一批12台产品已经交付军方,但后来发现设计存在潜在问题,于是主动要求撤回重新生产,“成本一下就翻倍了”。“参军的民企对自己的要求必须高于军方对我们的要求”,总裁祝国胜说,”公司一直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
坚持国家主导、市场化运作是军民融合的总体思路。这两点当中,市场化运作不存歧意,但怎样理解国家主导?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深圳是一个集中众多高科技民企的城市,市场化程度高,有其不同于内陆省份的独特之处,军民融合也自然有独到的地方。
深圳市国防科工办表示,深圳市政府的服务型特点鲜明,在这样一种政府运行模式下,工办在推进军民融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按照市场的规律去做好引导、做好支撑,“深圳市科工办给自己的定位是服务型地方工办,落实自身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做好企业‘贴身’服务。企业做什么,政府做什么,社会组织做什么,要分得清楚”。
自2013年成立以来,深圳科工办给予了一系列实惠的政策、资金支持,主动搭建平台,及时将需求信息提供给企业,同时甚至很多大型防务展都带民企一起参与。“比如企业取得一个资格证,我们工办会补贴20万,如果拿到直接与军方相关的科技项目,则会奖励项目资金的20%-30%。”
“我们承担军品任务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自筹资金,今年,从深圳2014年未来产业(军工专项)资金中,深圳市政府批复我们700多万元用于军品研发项目的开发”,深圳金信诺公司项目经理孙禹婷说,“自从深圳市科工办建成以来,我们这种民营参军企业终于找到了组织”。
对抗还是融合
“军用通讯现在落后于民用”,3月初,在深圳工办举办的小型涉军企业座谈会上,一家从事电子通讯的民营企业的代表做出上述结论。这一说法却在现场遭到了质疑。研祥军品事业部总监俞时辉说,“不是军工企业技术落后,而是没有对需求进行最优的整合”。
俞时辉认为,“某些领域民企做的更好,不是军工集团技术不行,而是我们选择军工集团没有做的”。国外比较成熟、国内仍属空白,这样的交叉点是很多深圳民企“参军”的方向。他们认为,军品最强调的是安全可靠,军工集团已经做得非常成熟的产品,军方不会轻易更换供货商。
此次采访中,多家民企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参军对民企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一方面,将高可靠性的军品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民品生产,提升了民品的技术、品质,促进民品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参军“在市场方面是块”硬招牌“。从事电子科技的金信诺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军品销售收入占比约10%,但成本研发投入远远高于这个比例,之所以投入这么大,不仅由于”参军“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力,也因为“军品一旦大规模订货,会非常稳定”。
对深圳的军工企业来说,民企在准确感知市场需求、快速反应以及成熟的资本运作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深圳市市长许勤就曾表示,深圳企业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主要是源于强烈的市场意识。
从事军用一体化融合通信系统研制的深圳邦彦信息技术公司,与军工集团“获得军队装备需求——提交项目书——获得科研任务与资金”的路径不同,邦彦“主动出击”,通过深入一线部队直接获得军方需求信息和装备改进需求的一手材料。由公司三位总裁、三位副总裁及核心人员组成的团队分别去军队进行调研,继而进行需求分解、架构设计,从而提出详细需求并进行设计、验证和测试。面对“如何更好融入军民融合大潮”,公司总裁祝国胜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军民融合不是潮,而是一种趋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属振华微电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冯雁生也认同民企的市场感知敏锐,他告诉记者,”深圳很多民品的技术很好,尤其是电子通讯方面,我们也会借鉴整合他们的技术。”
此外,深圳的军工企业还可以借助深圳丰富、便利的投融资渠道进行资本运作。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此前通过收购一家优质资产民企,对其整合上市,将宇航中用的降噪技术成功转为民用的耳机和助听器等产品,并推向市场。
深圳在推进军民融合的进程中,涉军企业,无论传统军工集团还是民营企业,逐渐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深圳此前还成立了特种产业协会,成员几乎囊括在深所有涉军企业,协会通过组织沙龙、会展等方式,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春天还是冬天
“气候已经变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所声学科技研究部副主任张焕胜如此表达军民融合的大环境发生的改变,现在,即使所里最核心的声学技术也无法“高枕无忧”。“我们动不动就要与其他军工集团或者民企pk,尤其是这一两年”,张焕胜说。
“春天来了”,来自研祥的俞时辉却得出刚好相反的结论,“民参军的玻璃门打开了,我们非常看好公司未来在军品领域的发展”。
公立医院作为一种医疗患者中心,属于一种服务与科研集于一身的重要集合点,在预算过程中,对于现金流量进行科学的编制管理,可以对医院的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的管控,并能将资金运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避免在投资运用上产生风险,可以依靠加大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提升在运用上的合理化管理。在医院内建立预算管理权限,是对资金运用的权限管理进行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部门进行相应的预算管控,对于一些存在项目预算增加的情况,必须由相关的预算资金管理人员进行研究讨论,保证资金运用的合理规范。对于公立医院研究以及医疗设备的支出管理,预算需要考虑合乎公立医院发展的需求与目标,严格控制资金流动方向。
随着军民融合推进的力度不断增强,军工产业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不同军工集团之间竞争不断升级。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先驱的深圳,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竞争则表现得犹为鲜明。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深圳自创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3、5年还没混出来,就离开深圳吧”,深圳振华微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刘国强说。回顾公司在深圳发展20多年的历程,他说,“一旦有决策失误,就会活不下来,被淘汰”。
在深圳闯荡意味着告别传统、直面市场挑战。
以振华微电子公司为例,落户深圳之前曾是贵州一家从事电子元器件研制的三线军工单位,在1986年做完最后一单军品后,作为振华的32个窗口单位之一来到深圳,“一下脱离母体被扔到市场的大潮里”。
当时厂里千方百计只筹集了300万资金成立公司,其中还有150万是固定资产——一批“60年代的旧设备”。当时电视产业正处在迅速发展期,因此公司瞄准的第一个产品生产电视使用的集成电路。但由于80年代末中国彩电产能急剧增长,电视很快进入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尽管有先进的技术,但落后的设备、对市场缺乏足够的认知,让“踩了电视产业尾巴”的振华微电子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也未在市场站稳脚跟,“户口、老婆、房子”三座大山仍压在大家肩上。于是公司在重新调研市场的基础上,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用振华科技注资的5000万购买了一批先进的设备生产数字交换机,生产规模很快达到世界前列,公司产值也大幅攀升。
在深圳市场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振华微电子,已经深刻了解市场的风云变幻。2000年前后,公司自主筹资2000万建设军用混合集成电路,并在2003年成为首条通过军工h级认证的混合集成电路。2010年以前民用销售收入占8成,2014年时已经互换,军品收入达到8成。“单纯依靠民品风险太大,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公司副总经理冯雁生说。当时来深圳的32家窗口单位几乎只剩下振华微电子一家。
在深圳,同样在军民融合号召下被推进市场竞争洪流的“老军工”还有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该公司科技质量部部长刘全胜说,“我们公司的定位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在南边的窗口,要逐步替代进口”。尽管背靠航天科技集团这座“大山”,但是在军品研制的过程中,从项目申请、立项、样品研制整个过程,都要与其他军工集团或者民企进行公平公开的“背对背pk”。
经过在市场多年打拼,这些军工企业的市场触觉更为敏锐,“这样的风浪都过来了,更没什么能打到我们”,刘国强笑说。
经受过冬天的锤炼,自然将迎来春天。随着电子行业的技术共有性越来越强,就深圳来说,大量的涉军企业面临着未来的走向问题。在采访中,多家涉军企业提出要整合资源,壮大行业整体实力。而这一点,与军工行业的电子巨头则不谋而合。“我们需要整合有力与强强联合,减少无谓的竞争内耗。如何整合力量,像高铁一样成系统走出去,让能力走出去,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烈宏在此前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金信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从元器件的电缆龙头企业变成系统互连的领军企业,成为制造军品关键元器件的小巨人企业。同时参与到军工企事业单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