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2015-01-09袁茜

市场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经济带长江

袁茜

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袁茜

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两会”的召开,2015年国企改革势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大风口和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据此,从长江经济带出发,构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模型,分别对以上11个省市的研发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国有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都较高,但是各省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据此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R&D上的政策支持;深化区域中的省际合作;加大R&D投入力度,提高产出水平。

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一、引言

研发活动是一种创新活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而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其研发水平直接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截止到2013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是8318.4亿元,国有企业的资产占工业企业资产总和的39.3%,达到3.41亿万元①数据是根据《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2014)》整理计算得出来。。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应遵循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从而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具体措施包括全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等②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整理得出。。因此,为了促进创新资源集成,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对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很有必要。

二、文献综述

企业所有制与研发激励、创新效率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Rong(2011)收集了2003-2008年国有企业数据,计算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外国公司。Yanbing(2012)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双重损失,指出在国有企业中,创新效率损失高于生产效率损失。在此基础上,Wang、Tu和Liu(2014)采用了中国南方国有企业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的产权模式对企业研发效率的不同影响。Cheng和Liu(2014)则使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探讨了中国工业部门研发生产效率,认为影响因素包括行业的因素技术水平、股权结构、人力资本、研发生产效率和物理资本存量等。与此持相同观点的还有Dai和Cheng(2015)。

由于国企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内研究显得更为丰富。刘贵鹏,韩先锋等(2012)基于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研发创新活动的双环节理论框架,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研发创新转换效率和转化效率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汪锦,孙玉涛等(2012)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指出国有企业自身的国有性质和企业性质在创新活动上存在一定的冲突,研发和创新动力不足。李政,陆寅宏(2014)分析出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上的技术创新效率较低,特别是在原始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上。而李鹏(2014)通过对国有企业专利方面的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陈东琪,臧跃茹(2015)强调了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应顺应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及企业组织的新形势。另外,还有的学者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洪功翔(2014)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国有企业效率的高低、效率的损失、效率的改善及宏观效率来分析国有企业效率问题。刘海云,田敏(2013)从国有企业的科研创新投入、生产率与其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出发,得出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出口竞争力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任毅,丁黄艳(2014)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出国有企业规模效率优于私营企业,并且部分省份已经达到有效的状态。胡洪力,李晓(2013)利用超效率的DEA模型,揭示了国有企业研发效率上的问题。曲直(2014)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中国各省份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值进行了估算,并发现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钟苏,曾易(2014)则结合固定效用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也有的学者从区域层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例如,王岭,熊艳(2010)强调省际研发效率的横向差异性,发现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较低。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可以看出,关于国有企业区域和微观上的研发效率研究不多,动态研究不足。为了更为全面地分析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近年来研发效率变化,本文根据2011-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方法(DEA),构建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状况。

三、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分别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国有企业R&D效率评价体系。投入方面主要考虑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本文以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作为人员投入指标,以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资金投入指标。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是指全时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量。R&D经费内部支出是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的实际费用。支出方面则主要考虑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具体见表1。

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 R&D经费内部支出金额(万元)专利申请量(件)有效发明专利数(件)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项)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二)模型构建

目前在进行效率评价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参数分析方法必须预设生产函数,并对误差进行估计,而非参数分析法则无须预设生产函数及其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就是一种测度效率的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由美国著名学者Charnes和Cooper在给予相对效率的概念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通过综合评价决策单元间投入、产出指标,进而分析这些具有相同类型的决策单元(DMU)之间的有效性以及效率水平。DEA方法在R&D效率评价中的主要优点包括:第一,R&D活动是一种多投入多产出活动,DEA方法本身就适用于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问题;第二,DEA方法不需要事先确定各R&D投入产出指标间的权重关系来进行效率评价;第三,DEA方法在对多个同种类型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时,可以提供效率改善建议,符合R&D效率评价的特点和要求。因此,DEA已经成为测度效率和系统分析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本文在DEA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CCR-DEA模型和BBC-DEA模型。下面具体描述一下模型的构建。

首先假设共有n个评价对象,每一对象记为DMU,且每一个DMU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令Xi=(x1i,x2i,…,xmi)(i=1,2,…,n)为第i个决策单位的投入指标向量,其中xmi为第m项指标投入值,Y为第i各决策单元的产出指标向量,其中ysi为第s项产出指标产出值。

DMUi的效率可以表示为Ei,uT和vT分别为投入和产出指标权向量,适当选取权重u和v,能够使Ei≤1,i=1,2,…,n。

如果对第i0个DMU进行评价,记为DMU0。其中投入为X0,产出为Y0,则第i0个DMU相对效率CCR-DEA评价模型为:

其一般对偶规划形式为:

其中,s+与s-为松弛变量,分别表示产出不足与投入冗余值。若θ=1,则说明该决策单位弱DEA有效;若θ=1,且s+= s-=0,则说明该决策单位DEA有效;若θ<1,则说明该决策单位DEA无效。

如果在BBC-DEA模型中加入凸约束∑λ=1,则可以得到BBC-DEA模型:

(三)实证及结果分析

本文根据《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2012~2014)》,分别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国有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综合技术效率是指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用之比,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是指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对现有技术水平的利用程度;规模效率是指在制度和管理水平一定的前提下,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现有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异。综合技术效率=1,表示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是综合有效的,即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纯技术效率=1,表示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其投入资源的使用是有效率的,未能达到综合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规模无效。规模效率=1,表示在目前的规模水平上,现有规模已经达到最优规模,未能达到综合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技术无效。具体见表2。

表2 2011~2013年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

1.综合技术效率

从均值上看,2011~2013年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分别为0.896、0.932、0.944,投入产出总体水平较高。并且在样本期间内,除了湖北存在小幅波动外,其他9个省均呈现或保持或增长的趋势。除此之外,2011~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国有企业综合技术效率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2011年DEA有效的省市有6个,2013年DEA有效的省市增加到8个,约占省市总数的73%。说明长江经济带中的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研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研发投入产出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从各省的效率值上看,2011~2013年,上海、湖南、四川和贵州综合技术效率值一直保持有效。这些省市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安徽和云南由2011年综合技术效率无效的省份,晋升为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的省份,说明安徽、云南中的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对R&D的政策扶持力度迅速增强。而浙江、重庆和江苏2011~2013年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呈现W曲线形式。2011年,浙江和重庆综合技术效率有效,但在2012年,却小幅下降,这可能与部分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受到冲击导致研发创新能力削弱有关。到2013年,两省的综合技术效率重新达到有效。江西和湖北综合技术效率值一直不高,虽然连续三年呈现增长的趋势,但上升幅度有限,后劲明显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研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缺乏。

2.纯技术效率

纯技术效率是衡量在给定投入资源下,提供相应产出的能力。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2011~2013年的纯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961、0.953、0.969,略高于同期综合技术效率。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高,虽然没有实现DEA有效,但均位于0.95之上。纯技术效率的走势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除江西和湖北外,其他省份均实现了纯技术效率有效。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8个省市国有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连续三年有效,说明这些省市中国有企业的投入要素组合较为合理,取得了较高的产出效果。重庆从2011~2013年有两年纯技术效率有效。在2012年,国有企业纯技术效率出现了波动。分析其2012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与2011年国有企业在人力和资金上的投入相对值比较,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R&D活动人员折合当时全量由2011年的18572人上升到2012年的21243人,R&D经费内部支出由2011年的575557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709463万元),但新产品销售收入却出现短期波动,偏离了长期均衡(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13380811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11954807万元)。因此,应该调整投入要素组合、不断加强研发管理。湖北和江西纯技术效率不够理想,2013年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技术的利用程度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规模效率

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2011~2013年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928、0.974、0.971,与综合技术效率相比,规模效率表现一直较好;与纯技术效率相比,2011年规模效率有效性稍差一些,后两年规模效率有效性超过纯技术效率有效性。2011~2012年,长江经济带规模效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而到了2013年,则出现回落。整体上,长江经济带中国有企业的实际规模接近于最优规模。

2011~2013年,国有企业规模效率有效性的省份所占比例的区间为[55%,73%],反映了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总体规模效率水平较高。从长江经济带各省的规模效率分析,上海、湖南、四川和贵州连续三年规模效率有效,实际规模达到了最优生产规模。如果国有企业保持原有研发阶段生产方式不变,应该会继续维持这样的投入规模。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及重庆规模效率波动上升。在2012年,浙江、江西、重庆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时,产出增长的倍数低于投入的倍数,即出现规模收益递减。这与企业研发工作上的分工协调难度、生产有效运行障碍、获取研发生产决策信息渠道等因素有关。安徽和云南在2011~2013年规模效率递增,并且在2012年和2013年均达到规模经济有效,说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的研发投入实现了企业良好的发展。除此之外,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在不同年度出现技术有效而规模非有效(江苏2011、2013年,浙江2012年,安徽2011年),且绝大多数规模收益呈现递增趋势。这三个省份的国有企业在加强研发管理的过程中,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会带来更大比例的产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R&D效率的视角,立足于长江经济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2011~2013年11个省市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总体上看,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较高,但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说明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重视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产出,R&D效率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但由于市场不成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优状态,技术的利用程度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第二,从省际上看,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参差不齐,存在差异性,但分异程度不断缩小。上海、浙江、湖南、四川等地经济发展较好,机制较为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效率水平较高。而江西、湖北等地国有企业研发效率水平则低于平均水平,通过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来进一步缩小差距。

(二)建议

为了缩小区域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差距,本文对长江经济带中的国有企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继续加大对国有企业R&D上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综合运用宏观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提高国有企业研发资金支持力度,拓宽国有企业研发资金的筹集渠道,扩大国有企业的规模,特别是对江西、湖北等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省份。同时,还应对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国有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创新,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从而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

2.长江经济带内部深化省际合作

应建立长江经济带国有企业研发交流平台与互动合作机制,拓宽先进技术、科技成果等资源开放共享的范围,形成良好的R&D创新环境。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由于国有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应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人才及资本优势,加强对区域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带国有企业R&D效率的提高。而江西、湖北等省份应积极引进研发资金,完善人才机制,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国有企业加大R&D投入力度,提升产出水平

在研发投入上,国有企业应加大科技要素的比重,优化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结构,加强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提高研发的技术效率。在研发支出上,国有企业应通过加快研发速度、缩短研发周期等途径来提高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提高产品性能等方式来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另外,还应加强自主创新成果的保护意识,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

[1]Rong M.Research on the 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J].Shanghai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02):3-12.

[2]Yanbing W.The Dual Efficiency Losses in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12,(03):4-8.

[3]Wang S,Tu Y,Liu S.The Evol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South China:The Choice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Perspective [J].Anthropologist,2014,(01):103-111.

[4]Cheng S,Liu J.China's R&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mpact Factors[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2014(4):362-378.

[5]Dai X,Cheng L.Public selectio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state owned enterprises versus non-state owned enterprises[J].Innovation,2015:1-14.

[6]刘贵鹏,韩先锋,宋文飞.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工业行业研发创新双环节效率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8):42-50.

[7]汪锦,孙玉涛,刘凤朝.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09):146-153.

[8]李政,陆寅宏.国有企业真的缺乏创新能力吗——基于上市公司所有权性质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与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2):27-38.

[9]李鹏.大型国有企业专利竞争力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3):30-35.

[10]陈东琪,臧跃茹,刘立峰,刘泉红,姚淑梅.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改革举措研究 [J].宏观经济研究,2015,(01):3-17.

[11]洪功翔.国有企业效率研究:进展、论争与评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03):180-195.

[12]刘海云,田敏.研发投入、生产率及企业出口竞争力[J].中国科技论坛,2013,(04):54-58.

[13]任毅,丁黄艳.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率的比较研究——基于规模效率、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4,(01):103-110.

[14]胡洪力,李晓.中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22):19-23.

[15]曲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效率研究——基于SFA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4,(01):42-50.

[16]钟苏,曾易.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效果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4,(07):27-33.

[17]王岭,熊艳.研发效率的省际差异性——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3):32-36.

F276.1

A

1008-4428(2015)07-07-04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焦点企业核型结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进模型与实证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焦点企业核型结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进模型与实证研究”(SK2014A165);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长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2011LY022)。

袁茜,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商学院2014级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评价。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经济带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