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阔步进入改善民生的新常态

2015-01-09王石川资深评论人

北京观察 2015年2期
关键词:阔步排队居家

文 王石川 (资深评论人)

阔步进入改善民生的新常态

文 王石川 (资深评论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014年,国家下达了PM2.5浓度下降2.5%的目标,而北京去年全年PM2.5浓度实际下降4%,“APEC蓝”备受好评。其实,无论向雾霾宣战还是纾解交通拥堵,无论改变看病难、看病贵还是加大住房保障,哪一项不关涉民生?哪一项民生改善不受称道?

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民生仍是最富魅力的字眼,保障和改善民生仍是最悦耳的声音。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关注,1月29日上午闭幕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说是高票通过,可谓名副其实,出席的600多名市人大代表中,656人赞成、14人反对、6人弃权。北京市成为继浙江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出台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的城市,无论现实落点还是示范效应,都意义深远。

日前,笔者曾读到北京市一名“50后”市民的感言:“我们这一代人,如今大多都处于这样一种境遇中:自己即将或已经进入老年,而父母都已年过八旬。在自己的精力已明显下降、又要帮助儿女带孩子的情况下,照料父母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的下一代,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养老事业不能走入社会化,指望儿女照顾我们,则完全没有希望。”对北京市出台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拍手叫好,这种心态也许很有代表性。

早在1990年,北京就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9年。2014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已超过300万,预计2020年将超过400万,人口老龄化压力巨大。据悉,居家养老是北京普遍的养老方式,90%的老人选择在家养老,6%的老人在社区养老,只有4%的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之所以成为普遍的养老方式,与传统心理有关,也与养老服务机构匮乏有关。

此前,有媒体算了一笔账,入住北京“最牛养老院”——北京市第一福利院要排队等100年,理由是第一福利院共有床位1100张,目前已全部住满,而在册登记等待入住的老人已经超过一万人,按照每年可腾挪出100个床位计算,理论排队时间超过100年。这种算法不够严谨,但公立养老机构需长期排队等候确是普遍现象。因此,更需要强力推行居家养老服务。

北京市不独在养老保障上构建制度设计,在其他民生方面政府同样舍得花钱。比如,除了计划安排723.5亿元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文保区级文化事业发展,支持棚户区改造以及建设各类保障房10.5万套,还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投入重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随着民众对高质量生活的倍加追求,也对政府改善民生提供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改善民生将始终在路上。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在每年两会上,很多民生话题都似曾相识,甚至产生“老生常谈”的错觉。这既说明改善民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说明改善民生的步伐应该更沉稳、更大一些。改善民生已经进入新常态,如能始终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民众的生活就必然更有质地,脸上就写满更多尊严。

责任编辑 郭隆

猜你喜欢

阔步排队居家
居家的日子
怎样排队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诗剧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阔步前行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