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成祥继承与探索的中医人

2015-01-09

北京观察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

文 本刊记者 郭 隆

王成祥继承与探索的中医人

文 本刊记者郭 隆

作为农工党中央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成祥结合自身专业所长积极建言履职。老百姓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以及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的进步与创新都牵动着他的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诗人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表达了对济世活人的医者的钦慕之情。

医者仁心,扶危济困。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王成祥是新一代中医人的代表,中医科研的探索者和中医文化的继承人。从医30余年来,他一直孜孜以求地追求中医文化,坚持不懈开展临床医学攻关,更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祖国边疆地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之中。

研习民间偏方

“与中医药结缘,最早是受到了父亲的熏陶。”王成祥出生在山东省五莲县的一个山村,他的父亲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在部队里当过护理员,后来还以战地医生的身份随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早在孩提时代,王成祥便受到父亲的熏陶,上山采药,练习针灸,逐渐对传统中医萌生兴趣。回想起40多年前的经历,王成祥说有一幅画面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夏日正午,骄阳似火,家中院内的大枣树下却有一片凉爽的树荫,父亲与几位白须长者边品茶边高谈阔论中医养生之道,惬意、专注且颇具悠然之意。“这个场景真正感染了我,淡泊无争,悬壶济世,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态度。” 1981年,王成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未加思考就选择了中医院校,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读书期间,立志于传承歧黄精髓的王成祥,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华医药典籍中探索着医者仁心的术与道。

姜汤驱寒、芹菜降压。千百年来,人们经过长期生活和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验方、偏方,对某些病证每每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大学毕业后,王成祥回到家乡五莲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成为一名临床大夫。在父亲的引荐和帮助下,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遍访当地的名老中医,逐一向他们虚心请教诊疗和用药经验,了解到很多民间单方、验方,这进一步激发了王成祥继承与创新的动力。

当时,家乡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严重且传染性强,王成祥了解到,当地的老中医用一种叫白头翁的毛茛科植物,将其放入沸水中与鸡蛋一同熬煮,治疗和预防效果非常好。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他与导师杜怀棠教授的课题组成员利用此单方,辅以科技手段研制了白头翁注射液,充分发挥其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肺部感染且非常有效。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民间的单方验方都是长期实践积累所得,对于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不同药材的疗效。”谈及当时学习和总结老先生们的诊疗经验,王成祥深感受益匪浅。“只要单味药有效,必然有发挥作用的内在基础,便可以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辅以科技手段对‘基础因素’进行开发。所以我一直主张两条腿走路,一是研究其内部成分的有效性,如果含量较高可直接提取形成新药;如果含量低可研究其成分,通过合成方式加以利用。另外针对现代病源微生物不断出现的情况,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取得一定治疗效果。”

学习、继承、探索、创新,王成祥的中医之路沿着这样的轨迹不断前行。

2014年5月王成祥率医疗队赴陕西丹凤县为村民义诊

攻坚耐药菌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成祥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届“临床技能型”硕士研究生,三年临床后又于1994年考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他将老年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先后申请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一项。

老年人身体弱,一旦出现肺部感染,易发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原发性疾病。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刚开始治疗用抗菌素有效,但一段时间后病人身体产生耐药菌株,延续用药的治疗效果就很差了。加之近年来基层过度使用抗生素等,使得耐药问题成为后续治疗必须攻克的难关。

针对老年肺炎的耐药性治疗课题,王成祥主持了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课题组在全国选取了400多例中重度老年肺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采用公认的随机对照多中心双盲临床试验。到了第二周中药组的疗效就明显显现,说明中药对抗生素不敏感或产生耐药性的老年肺炎病人是有明显疗效的。这为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肺炎治疗打开了一扇窗。此后多年,对于老年人肺炎的诊治研究成为王成祥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他根据病症特点,提出老年肺炎的核心病机为正虚痰热淤毒内结,在此基础上组方扶正解毒化淤颗粒,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看到了中医药在针对耐药性方面的治疗前景,王成祥加快了科研和创新的脚步。他反复试验,从多种类的耐药菌中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绿脓假单胞菌,研究中医药对它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为下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凭借多年来的优异成绩,王成祥于2008年考取了全国“第二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该班被看做是国家培养中医名医的“黄埔军校”,毕业后获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2011年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当选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4年当选北京市中医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任主任委员。2014年9月被评为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中西部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水平改善的重视及政策倾斜,王成祥响应国家号召,多次组织和参加了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地区的医疗帮扶活动。2011年,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北京市委员会支援毕节地区中医院建设期间,王成祥协助毕节市中医院与北京东直门医院签订全面对口帮扶协议,经过为期两年多的帮扶,毕节市中医院晋升为三甲中医院。2012年,王成祥带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帮扶团队赴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支援活动,先后为当地培养了10余名中医专家。2013年王成祥率医疗队赴西藏日喀则地区支援活动,两次率医疗队赴内蒙古赤峰市中医院进行义诊和设备捐赠。2014年他多次赴贵州黔西南、陕西丹凤、湖北黄陂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医疗支援,并参加了赴河南最美乡村医帮扶活动。“与先辈们相比,我遇上了更好的时代,尽量多地帮助别人,让我觉得快乐而有成就感。”王成祥说。

2012年王成祥率医疗队赴甘肃甘南合作市开展对口支援

建言中医药产业发展

冬季如何驱寒保暖?怎样温补肾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医养生热度升温,养生类的电视节目越发受到追捧。作为中医药专家,王成祥把中医科普、养生宣传看做自己的分内事。他参加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作为嘉宾向观众普及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2013年王成祥到德国迪根道夫科技大学访问

“对于病人来说,吃上降脂、降糖的药并不表示万事大吉,而是一定要养成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注重锻炼身体,通过提高身体素质来防病。不少中青年人体检时身体指标不正常,只要通过科学锻炼把体重降低到合理范围内,不需要额外的药物治疗身体指标就恢复健康水平。”王成祥说,作为医生看病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还要让人少得病。中医早就讲未病先防、治未病不治已病的道理,所以要做科普宣传,告诉大家中医养生的道理,这对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作为农工党中央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成祥结合自身专业所长积极建言履职。老百姓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以及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的进步与创新都牵动着他的心。

针对百姓关注的看病难问题,王成祥认为当下群众对医疗健康需求趋向于多层次和多样化,这些需求完全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在《关于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尽快改善医疗条件的建议》中,他指出在目前公立医院为主体的情况下,引导社会资金采用多种形式进入公立医院,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显得非常必要。“可鼓励社会资金通过重组改制、股份制、或合作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等多种模式进入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模块,并对其赢利状况进行规范,防止成为暴利行业以加重看病负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王成祥将眼光投放到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上。“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大有可为,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看,可带动制药、高端医疗、养生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区域功能疏解和产业布局起到助推作用。”为此,王成祥对东城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调研,提交了《关于优先推动中医健康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提出中医健康文化产业能把城市风貌保护、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到一起。他建议: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细则,从政策、机制、投入、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二是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标准规范化建设与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业发展。建设一批从事中医药及其相关的学历教育、职称教育、职业教育等培训机构,进行中医保健、推拿、按摩等实用技能培训。三是进一步发展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通过引进中医药相关产业如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健身产品等公司总部,促进中医药相关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应用与交易市场的发展。四是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餐饮业、出版业的融合促进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基层中医药》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