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5-01-08齐飞宇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构建方法体育课程

齐飞宇

摘 要:体育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学校体育更是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发挥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强身健体、增强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院校的体育课程却存在着很多弊端,难以满足学生提高身体健康的需要。所以把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之中,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是目前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当前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涌现出了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即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所谓课内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使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校和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早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就已经明确额提出过。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很多院校体育教育学者的积极反响。例如在湖北大学的公共体育教育课程中,就把“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教育理念中,并且已经实践了五年之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体育教学旧模式,构建了一个课内和课外相通的开放式的体育课程新局面。本文将结合当前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体育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 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很多院校体育教学中,仍然采用体育教学的旧模式,课内和课外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难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发展身心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许多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以技术教学、掌握运动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仍然是以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为主,项目具有局限性,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陈旧,仍然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没有真正体现出主体地位,没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不能够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也就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二)体育学时相对较少

对我国普通高校来说,体育学时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每周仅安排两个学时的体育课,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难以满足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和拥有强壮体魄的需要。

(三)体育设施缺乏

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数量相对较少,不能够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场地进行运动锻炼。场馆的设施配置单一,主要以球类项目为主,也不能满足学生锻炼和教学需求。

2 课内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长效性、多元化,可以多开展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有群体参与的项目,有目的、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课。例如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田径运动会,为使运动会开的精彩、热烈,使更多的学生参入到这项活动中,在比赛项目设置上即考虑到田径项目,又兼顾设有群体项目,在竞赛中强化学生参入意识、规则意识和育人意识。

(2)建立多种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单纯的传授式教学,采用课内教师指导的小组训练为主与课外体育单项协会组织的训练形式练习为辅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内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外教学是为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开展不同院校之间的竞赛,按计划有规律的组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拓展了体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二)合理分配体育学时

学校要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在课内体育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分配学时。例如,第一学期可以开设必修基础体育课和体质达标测试内容,课外开展选修课。这样可以调动学生适应大学体育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训练活动。

第二学期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可以增加一些课程:形体课,体育舞蹈,健美操,花样跳绳,武术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课程,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三)完善体育设施

笔者做了一个调查,在大学校园里,主动运动的都以男同学为主,而女同学很少主动的去参加体育锻炼。个人认为,这个与学校设置的体育设施和课程体系有很大一部分的关系。女同学本来就是一个不太好动的群体,而我们的操场上偏偏又都是一些力量型的运动器材,比如单双杠,吊环,足球场,篮球场,这些根本不适合女同学进行运动,所以运动场就成了男生的天下。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完善体育设施,让全校不管男生女生都能够动起来。比如说,多开辟一些羽毛球场,排球场场地。同时开辟健美操,形体舞等女生喜爱课程的场地,这样才能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当前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方法。这种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大大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增多,不仅巩固和拓展了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学习内容,还能够自由运用课外时间学习体育文化、练习体育运动,这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贵霞,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02).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构建方法体育课程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