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析输电线路的损耗、运行及维护
2015-01-08汲国威
汲国威
摘 要:电力在我国乃至世界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企业发展、国家建设、民生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经济发展、民生需求,促使电力发展。输电线路的损耗、运行及维护等问题,则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电力;输电线路;损耗;运行维护
输电线路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力能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使用的电力能源量越来越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腾飞。众多原因致使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以及损耗保护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电力线路某一处发生问题,产生连锁反应,将会影响全局。输电线路是电网的脉络,不容有失。
1 输电线路雷击损耗与防雷保护
在整个电力系统的防雷工作中,输电线路的防雷问题最为突出。输电线路长度长,地处旷野,往往是地面上最为高耸的物体,因此极易遭受雷击。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对此认识从18世纪就已经开始。富兰克林通过著名的风筝试验提出了雷电是大气中的火花放电;罗蒙诺索夫提出了关于乌云起电的学说。计算结果显示:在高度为8m、100km长的输电线路中,一年中的受雷击次数大约为4.8次,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停电事故大部分都是遭受雷击引起的。雷击中输电线路侵入发电所、变电所会产生雷电波。对设备造成损耗、破坏。这种问题时刻存在,必须谨慎对待。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至关重要。可就目前而言却不能保证输电线路绝对防雷。
输电线路防雷方面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点是耐受雷击的水平,也就是说雷击输电线路,绝缘无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小于耐雷水平雷电流击中线路不会引起闪络。相反,就会发生闪络。第二点是跳闸率,就是100km线路范围内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这可以衡量线路的防雷性能。可以看出,若雷击跳闸率越低则防雷性机会越好。显而易见,控制好跳闸率对防雷保护至关重要。经过多方考虑,我们可以从地区雷电活动强弱、线路是否重要。投资防雷设施来提高耐雷性所得经济效益高低来决定。
输电线路遭受雷击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情况:(1)雷击输电杆塔塔顶;(2)雷击避雷线或挡距的中央;(3)雷击输电导线或绕过避雷线绕击于输电导线。输电线路的防雷设备在可行的情况之下,要做到以下几点:就算输电线路不是直接受雷;或者输电线路受雷后不发生闪络或者闪络后建立相对稳定的工频电弧;又或者建立工频电弧之后仍不中断的供应电力。确定输电线路防雷方式时,有许多要考虑的方面:线路相对来说重要与否,线路所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的电阻率。因而应结合本地本有线路运行经验、依据经济技术比较采取合理保护措施。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架设避雷线;(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3)架设耦合地线;(4)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5)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6)装设自动重合闸;(7)装设排气式避雷器;(8)加强绝缘。
2 输电线路的冰冻损耗与防护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在输电线路导线表面出现凝冰,极易造成输电线路的冰冻灾害。凝冰后保杆两侧张力不平衡会出现导线断落。输电线遇冷收缩,有时会因不堪重负断裂。就算不会断裂,最终也会使导线、杆塔、绝缘子等受到疲劳损伤。由凝冰引起的输电线路倒杆、断线、跳闸等一切都会给电网造成重大的损失。从而影响民生。国家发展,问题十分严峻。
3 外力对输电线路的损耗
输电线路大多架设在旷野、山区、无人区地段。由于工程建设等一切野外作业需要动用大型机械,挖掘机、吊车等。在输电线路附近施工有时会碰到电线、杆塔。从而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在线路下方农户燃烧废弃农作物以及不法分子盗窃电力设施碰坏输电线路等,这些都是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外力破坏导致的故障越来越多,我认为:第一,需政府及执法部门加大处罚力度,相互配合,依照法律严格惩罚不法分子。第二,应增大宣传力度,普及维护电力设备的重要性,维护输电线路从自身做起,对附近施工单位予以警示,提出安全要求。对于高压线下有鱼塘的地方,立警示牌。对于偷盗严重地段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不法分子偷盗输电设备造成的损失与悲剧。第三,加大巡线工作。仔细巡查输电线路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增强自身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加强输电线路完整,增设变压器。把旧变压器换成新变压器。对于导线方面,应更换截面较大的导线,降低线损。
4 增加对输电设备的投资
提高电压等级,低功率换成高功率。可以降低损耗,但要考虑其经济性。建立起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方便计算发电厂中生产的电量。在用户、变电所中装设无功补偿设备。
5 输电线路改进、维护
检修电网,改变原有接线方式,尽可能以最好的接线方式参加运行,进而改进电路。提高运行电压水平,线路中电流减小,从而降低电能损耗。在检修期间尽量减少停电的输电线路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瓷绝缘受外力破坏,发生损坏,应予以更换。避免因绝缘降低而引发的事故。
参考文献:
[1]张一尘.高电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杨以涵.电力系统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重庆大学,南京工学院合编.高电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5.
[4]王锡凡.现代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