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安市竹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1-08曹碧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永安市对策建议现状

摘 要:该文通过对永安市竹业发展现状、潜力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以项目促发展、以科技促服务、以产业促资源培育、以协会促推进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竹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永安市

中图分类号 F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112-03

竹业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增长潜力[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然林木材资源越来越匮乏,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竹子作为环保高效的可再生资源,将成为以竹代木、以竹胜木的最好的替代品。因此,加快发展竹产业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永安竹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永安市是我国竹子的重点产区,有“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之称。全市现有竹林面积6.8万hm2,立竹量1.5亿根,其中毛竹林面积5.8万hm2,农民人均拥有竹山面积0.45hm2,居全国之首。2002年以来,永安市启动实施竹业开发工程,大力扶持丰产竹林基地建设,培育笋竹加工企业,使得全市竹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加快竹产业基地建设,该市与浙江林学院、福建省林业厅共同建立了福建省首个“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与福建省科技厅、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创建了全省首个“福建省中小径竹科技示范园”。2009-2014年,该市又连续六6a年实施了福建省现代竹业项目建设,按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要求,在每个竹业重点乡镇建设8~10个示范片,培植竹林高效示范户,重点推广竹山测土配方施肥、竹山引水喷灌等竹林高效经营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竹林资源培育工作。2013年全市年产笋干5 000t,年产鲜笋16.8万t,年采伐商品毛竹2 750万株,全市竹业总产值达到36.2亿元,其中竹山产值8.1亿元,人均竹业收入达3 85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竹业已成为永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竹农增收的重要来源。

2 永安竹业发展潜力分析

2.1 竹资源潜力巨大 永安竹业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竹山效益显著提高。与2005年相比,全市竹林面积增加了0.97万hm2,丰产竹林面积从1.5万hm2增加到2.7万hm2。据调查统计,全年竹林施肥面积达0.8万hm2以上;累计建设蓄水池890口,容积29 063m3,实现灌溉面积约1万hm2;开设竹山便道3 686.5km。丰产竹林示范基地效益从原来的4 500元/hm2普遍增加到1.5万元/hm2以上,最高达到7.5万元/hm2。由于竹山分布广泛,竹山地理条件、立地条件差异大,有许多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无法实现集约经营,全市竹林资源总量虽大,但整体质量不高,每年的平均产值仅为1.2万元/hm2,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仍处在较低水平[2]。因此,该市竹山争取更高的产量和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 竹产业政策优惠 长期以来,永安市立足于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大力扶持竹产业基地建设,始终把竹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持续出台扶持政策,筹措竹产业发展基金。2002-2014年期间共下达了41项推动竹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竹山标准化建设、竹山基础设施改善、竹林高效经营示范基地、品牌建设、竹产业税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例如,2012年永安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的方法,配套150万元资金用于竹山水利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2013年又下达150万元资金用于病虫害专项防治、毛竹林森林认证管理等;2014年出台扶持竹业专业合作社奖补政策和“以电代柴”生产笋干奖励政策,计划2014-2017年3a时间推广电烤笋干设备1 000台以上,对购买功率3~5匹的电烤笋干设备补助8 000元,5~10匹的电烤笋干设备补助10 000元。近10a来,全市共整合支农资金1.6亿元用于竹业生产开发专项补助,同时,积极争取福建省现代竹业生产发展项目支农补助资金2 550万元。并配套项目资金,加大对竹产业建设的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优势特色竹业发展,同时带动地方整合支农资金集中投入现代竹业,有效提升了竹农科学育竹水平和竹业产业化程度。

2.3 竹农积极性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笋竹制品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笋、竹价格逐渐提升,笋干平均收购价由24元/kg飙升至60元/kg,最高达80元/kg;冬笋价格从6元/kg升至14元/kg;春笋价格约在1.2元/kg左右;竹材价格从500元/t提高到750元/t。竹农在经营竹山的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许多农户仅靠经营竹山收入可达10万元/a以上。竹山效益的提高,大大激发了竹农建设竹业、投资竹业的积极性,尤其是不少示范户在享受到优惠政策和技术扶持后,尝到了科学育竹的甜头,主动现身说法,承担起典型示范和榜样带动的作用。

2.4 竹制品需求日趋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森林资源的保护,自觉选用竹家居、竹制品等非木质产品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竹制品市场不断扩大。尤其在全球性的低碳、生态、绿色、环保的呼声下,人们提倡返璞归真、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全竹家具的面世,竹制品种类、功能的多元化,使得竹家居产品逐渐成为21世纪家具行业的消费新宠。虽然竹家具目前在我国家具的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竹材所具有的独特的生物性和所蕴含的文化气质正逐渐被消费者所认可[3]。并且,竹子作为一种生长迅速、取材方便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其它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4]。因此,充分利用竹资源,培育高效竹林丰产示范基地,是应对资源短缺,发展林区非木经济的一个很好的出路。

3 永安竹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 竹林培育成本不断提高 竹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竹资源培育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完成。随着竹山高效培育技术的推广,竹林施肥、喷灌、开设竹山便道、挖笋采竹、防治病虫害、制作笋干等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大量使用农村劳动力。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经营竹山的劳动力基本上是40岁以上的竹农,青壮年越来越少,竹山出笋盛期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工价越来越高,挖笋工价最高达到1个工300元/d,比5a前100元/d的工价提高了3倍。采伐毛竹的工价约150~200元/d。竹林高效培育所需投入的成本大约在7 500~15 000元/hm2。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导致竹林培育成本不断提高,在笋竹价格较低的时候,竹农因为无法高价雇工,对竹山的经营也逐渐粗泛。endprint

3.2 竹产业竞争力不强 永安竹业在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永安拥有与浙江安吉相似的竹业资源面积,但同样的资源创造出的效益却只有浙江安吉的1/5。与建瓯相比,永安竹林面积只比建瓯少了2hm2,但竹业总产值仅为建瓯的2/3。目前,永安的竹加工产业主要生产以竹地板、竹凉席、竹工艺品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缺乏具有较高附加值与研发技术的深加工产品,中下游产业链配套水平较低,致使竹产业发展滞后,对竹资源培育的带动作用不强。同时,大部分的竹加工企业基本上依赖于订单式生产,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力度较为薄弱,欠缺科技驱动与创新。此外,竹加工企业因缺乏代表自身研发技术的品牌产品,在市场开拓与扩展方面缺乏主动权,产业的市场化水平亟待提升。

4 永安竹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充分发挥竹业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与和谐林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应把握永安作为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良好契机,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发挥优势,又好又快地推进竹业开发工作。

4.1 以项目促发展 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与竹农增收密切,且有利资源培育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主攻项目建设。首先要抓落实。以福建省财政重点项目《现代竹业项目》、三明市《竹业开发竞赛活动》、永安市《竹业开发项目》等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竹林标准化基地建设、竹林机耕路建设,建立竹林丰产示范片,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和经营效益。力争竹林示范基地单位面积竹材、竹笋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50%以上,单位面积产值达1 800元以上。其次要抓巩固。巩固历年来建立的2.7万hm2高效丰产竹林基地,确保示范基地的持续高产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种植林下金线莲、食用菌、中草药等,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竹林单位面积产值和效益。再次要抓提升。加快低产竹林的改造力度,大力推广竹林科学育竹技术,培育中小径竹等。充分发挥丰产示范片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林区加大竹山投入,更大范围地提升竹业产业化程度。竹产业的发展不仅将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而且将增加竹农收入,促进竹业和林区经济和谐发展。

4.2 以科技促服务 一是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继续与国际竹藤中心合作实施《毛竹林生态经营技术》项目;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合作实施《西南退耕还竹区麻竹林经营技术研究》项目和《耐寒丛生竹优良竹种组培和选育》项目;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实施《上阔下竹复层竹林经营》项目。二是组织鲜笋、笋干等国家标准制订,规范竹笋和笋干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探索并推广“以电代柴”笋干烤制等实用工艺技术并向全市推广。三是根据竹农对毛竹经营技术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竹农经营技术上的难题。重点开展与竹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竹林灾害预防及灾后管理技术研究,毛竹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竹笋保鲜技术研究,毛竹丰产培育技术、分类经营技术、生态可持续经营等竹业关键技术难题的攻关研究,提升竹业科技服务水平,积极为竹农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

4.3 以产业促资源培育

4.3.1 以加工产业促资源培育 要实施加工带动战略,以市场促加工,以加工促资源培育。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永安笋竹节、“11.6”三明林博会为契机,吸引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在永安市落地投产,促进林竹产业发展。二是提高林竹企业竞争力。以项目实施为手段,重点推进竹层积材、竹纤维、中密度纤维板林板房一体化、竹家居生活日用及工艺品加工、林竹产品仓储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林竹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林竹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快推动园区建设。以促进产业集聚为目标、以建成集约型开发区为方向,规划建设竹家具产业园区,加快推动曹远大兴林竹工业园区、洪田竹集成材加工集中区等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竹高新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产品物流、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的延伸拉长。

4.3.2 以竹文化产业促资源培育 依托竹文化创意产业园、九龙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湖竹种园、万竹山生态公园,发展以竹林旅游、笋竹文化为主题的森林文化产业,加大对竹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建设投入。同时,积极引进优良竹种,建立竹子种质资源圃,将旅游区建成集竹种保存,科学研究,良种培育,丰产示范,科普宣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竹文化博览区。以旅游开发创造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促进竹种保护和科学研究,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带动现代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以协会促推进 近年来,永安市竹业协会及竹业分会在创建品牌、协助企业落实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竹产业的稳步发展。因此,永安市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注重竹业协会及其分会的成长,加强与协会的联系,经常听取协会的情况汇报,在明确职责义务的同时,也要赋予一定的权利,在机制运行、组织活动、考察调研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经费扶持,为其排忧解难;要立足全市竹业,借协会之力,做好相关工作,共同推进竹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红梅,曹华.遂昌县竹业可持续发展实例分析[C].浙江: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2006.

[2]曹碧凤.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材用林竹材生物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05-107.

[3]胡敏君,赵月.再设计对提高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作用[J].世界竹藤通讯,2006,4(1):31-3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永安市对策建议现状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富和福
永安 永安市建成全省首家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
永安市马山——下洋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