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措施及发展思路
2015-01-08袁永强阮宜斌
袁永强+阮宜斌
摘 要:简述了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成效、主要措施,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主要包括: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
关键词:现代农业;成效;措施;发展思路;肥东县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09-03
肥东县是合肥市东大门,现有耕地8.07万hm2,人口109万,主要耕作制度为一油(麦)一稻。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关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现代农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 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效
1.1 积极培育主导产业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旱涝保收水平;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等措施,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上下工夫,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预计,2014年全县粮食总面积11.35万hm2,比上年增加0.29万hm2,增长2.7%;总产72.2万t,比上年增产4.1万t,增长6.1%。其中,水稻7.39万hm2,总产53.6万t,较上年增产2.58万t,增长5.1%。2013年我县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1.2 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近城近郊的区位优势,围绕城市需求,大力发展蔬菜生产,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今年以来,已新增规模蔬菜基地0.12万hm2。预计,全年蔬菜面积可达2.13万hm2,总产45.6万t。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形成,全县规模蔬菜基地达0.67万hm2;涌现出店白路沿线、合蚌路沿线、店忠路沿线3个“万亩设施栽培产业带”和店埠、梁园、撮镇和长临河等乡镇的“万亩露地蔬菜、水生蔬菜基地”。
1.2.1 设施栽培强力推进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栽培基地0.26万hm2;围绕蔬菜基地建设,建立以育苗中心为主的温控连栋大棚13.4万多m2。全县形成了牌坊乡546.67hm2,撮镇镇李六、瑶岗、华光、河滨等村居266.67hm2,白龙镇长王、同心,八斗镇大张、小普,长临河镇星二、罗店等村居一批133.33hm2以上规模设施栽培基地。特别是牌坊乡已成为合肥市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基地,也是上海世博会期间合肥市唯一的供菜基地。丰宝食用菌生产基地已发展成为合肥市最大的单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也是全省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之一;元疃丰宝公司、长临河田丰合作社蔬菜基地还被评为“国家级设施栽培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1.2.2 露地蔬菜基地不断集聚和扩大 随着生产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露地蔬菜基地通过多年的市场选择,不断得到集聚和扩大。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有梁园镇柯岗村133.33hm2青蒜,店埠镇花滩和赵岗村200hm2青蒜、雪里蕻、平包菜等,撮镇镇李六、长乐、旭光等村的333.33hm2香葱、丝瓜等,撮镇赵光、唐安、龙塘等村的266.67hm2青菜等。
1.2.3 水生蔬菜生产潜力得到挖掘 沿巢湖圩畈区以撮镇镇建华、赵光、河滨和长临河镇姚埠、施口、东红等村居为中心,已形成规模莲藕基地2万hm2,既促进了环巢湖生态农业发展,又提高了农民收入。其中建华合作社莲藕基地达到333.33hm2,被认定为“国家级露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园”。
1.3 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农业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全县形成93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85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以瓜菜为特色产业的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45个,总种植面积达1万多hm2。其中,牌坊乡牌坊、三王村的杭椒,梁园镇柯岗村的青蒜,撮镇李六村的香葱和建华的莲藕等,通过多年培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声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牌坊乡牌坊村的“千柳”牌杭椒,产品热销南京、北京等大中城市,2013年该村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我县的食用菌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全县大棚食用菌规模基地面积达266.67hm2,品种主要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其中,丰宝公司的食用菌生产面积达80hm2,成为合肥地区最大的单个食用菌基地;合肥福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4hm2,建有1万m2生产厂房,配套生产机槭、温控设备,常年进行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平均每天出成品菇5t以上,年产量可达2 000t,成为合肥地区主要金针菇生产基地。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要求新建规模蔬菜基地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制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开展“三品”认证,建立生产档案,逐步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全县“三品”认证数量达到90多个,建立市级以上标准化基地26个,元疃丰宝公司、长临河田丰合作社建立的蔬菜标准园被认定为国家蔬菜标准园。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形成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龙头、1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为主体、12个蔬菜基地农残检测室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年检测蔬菜样品达到5 000个以上,农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切实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自律,做到检测不合格的,不采收、不出售,确保为市民提供安全、合格的“放心菜”。三是积极开展蔬菜产地准出试点。在金色大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5个蔬菜基地开展产地准出试点,制定了产品准出制度,实行持证上市;还选择撮镇作为试点,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途径。
1.5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打造,我县白龙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主导产业规模壮大,农业经营方式发生较大改变,示范区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整个示范区,包括核心区和辐射区,以现代牧业(肥东)公司为龙头的奶牛养殖年存栏达到1.85万头以上,设施栽培面积达到0.07万hm2,经果林和花卉苗木面积达到0.14万hm2。落户示范区的规模企业达到20多家、种养殖大户68个、农业合作社23家,示范区的规模经营比例明显提高,达到50%以上。此外,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1个核心区在200hm2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达到2.33万hm2,其中核心区0.6万hm2,辐射区1.73万hm2,共流转土地0.89万hm2,占38.4%。目前,这些示范区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高效产业发展达0.7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1.4%。
1.6 农业规模化发展加速 全县土地流转稳步推进,规模经营大户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3.69万hm2,其中流转耕地3.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9.7%。全县6.67hm2以上规模经营540户,经营面积1.87万hm2;33.33hm2以上规模经营192户,经营面积1.33万hm2;66.67hm2以上规模经营72户,经营面积0.82万hm2。
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58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达到61家,入社成员3.1万户,带动非合作社成员农户4.75万户;全县注册家庭农场241家,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对本地家庭农场的发展发挥了促进和引导作用。
1.8 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5家,其中省级15家,有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龙头企业集聚度位居安徽省前列。201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17.2亿元,今年1~9月份,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81.3亿元。肥东县食品工业园创造了农产品加工快速集聚的“肥东模式”,已形成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粮油加工、畜禽加工4大产业集群,分别被授予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首批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成为全省首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元园区。2013年园区实现营销收入143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80亿元以上。
2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2.1 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 肥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把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纳入肥东县“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县农业部门根据规划,分别制定了蔬菜、粮食、土地流转、农产品加工等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我县白龙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8个乡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都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切实做到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从而保障农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持续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聚集和规模发展。
2.2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进规模经营 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的新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激发和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县出台土地流转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推进土地确权登记试点,为在全县推广积累经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规模经营主体,努力把小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集约化、市场化发展轨道。
2.3 创新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一是全面建成7个农技服务区域中心站和1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实现农业服务窗口前移;开通“农技110”,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答疑解惑。二是结合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安排200多名农技人员全面参与,开展包村联户,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技术指导。全县每年培训农民6万人次以上,为2 200多个农户上门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农机农艺融合,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和开展病虫草害防治,集成技术,大力开展粮油高产攻关,全县建立粮油高产攻关示范片20多个、面积2多万hm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33多万hm2,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16万多hm2次;建立标准化育秧工厂13家,推广机械化插秧近2万hm2。此外,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还积极引进农业物联网、设施二代大棚、光伏温室大棚等新设备新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含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4 加大投入,强化考核 我县连续多年制定农业产业化、蔬菜产业发展、农业机械购置等扶持政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关项目,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给予奖补;对白龙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财政也拿出专项资金给予扶持,确保市级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兑现。县政府将发展现代农业纳入乡镇年度考核,对土地流转、设施栽培、示范区建设、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品牌培育、质量安全等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全面考评,促进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发展思路
3.1 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重点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到位率,努力增加粮食单产,提高粮食总产,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3.2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主要发展店白路沿线、店忠路沿线、合蚌路沿线等乡镇的蔬菜瓜果生产,进一步推进规模种植,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集约化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全省蔬菜生产大县。
3.3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继续打造肥东白龙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包公石塘、撮镇建华仙临、八斗大张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各乡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在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上寻求新突破,培育示范区主导产业,引进和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示范区建设管理新机制。
3.4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3.5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搞好土地确权登记,积极培育和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3.6 创新农业服务机制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实现农业科技服务窗口前移;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