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指导第二外语教学
2015-01-08范莹莹解媛媛崔莹
范莹莹 解媛媛 崔莹
摘要:参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发现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能达到与读写能力相同的标准,师生双方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也都不够重视。鉴于此,在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第二外语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第二外语;听说能力;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150-02
2001年11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简称《共同参考框架》)作为欧洲语言在评量架构、教学指引、考试及教材选择等方面的基准。《共同参考框架》是全欧洲的共同参照基础,在为外语水平规定了等级的同时,全面介绍了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实现交际所必须学习的内容,详细列数了外语学习者具备有效的言语行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共同参考框架》为评估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提供了十分详尽的标准。笔者在第二外语的教学实践中参照《共同参考框架》提供的教学评估标准发现,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第二外语的总体笔头表达能力、总体阅读理解能力、总体笔头互动能力可以达到A2等级(初级),但是总体口头表达能力、总体听力理解能力和总体口头互动交际能力只能达到A1等级(入门级)。也就是说,学生的第二外语的听和说的能力与读和写的能力不匹配,听说能力明显低于读写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共同参考框架》理论为指导,针对提高学生的第二外语听说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笔者长期从事第二外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探索切实有效的方法,以期提高第二外语的整体教学水平。
1第二外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共同参考框架》是欧洲众多专业教师们十多年的工作成果,是制定现代外语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重要依据,是编写外语教材的指南[1]出版说明。同时,欧洲理事会在其部长委员会通过的1982年《建议》文件的附件中指出,各成员国应尽可能让本国各阶层人民切实有机会了解其他成员国的语言,切实让他们学会一种外语,足以满足交际的需求,尤其要使他们能用所学外语在目的语国家应对日常生活,能为在自己国家居住的外国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能用所学外语同目的语国家的青年人和成年人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传递感情,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他们的文化传统[1]2-3。欧盟各国对外语教学的目标与我国教育部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谋而合,我国教育部也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因此,广大外语工作者应转变原来的“重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轻听说能力的培养”的观念和做法,从而培养出各项能力均过硬的、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外语人才,这是新时代外语教学的目标。
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逐渐显现:随着不同国家间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学生走出校门后运用第二外语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学生选择继续学业还是参加工作,甚至是休闲旅游,都极有可能使用到第二外语;而良好的第二外语听说能力可以使学生迅速与目标语言国人士建立起沟通关系,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对完成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现阶段第二外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
笔者以《共同参考框架》的精神和要求为指导,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出学生的第二外语听说能力不足的原因:
首先,第二外语教学与外语专业课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二外语的课时通常为192学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作、翻译和听说能力,能够运用第二外语作为工具,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打下基础。因此,第二外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尤其对于零基础的小语种第二外语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从客观上说,从事第二外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确实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其次,从主观上来说,师生双方都对听说训练不够重视。我国传统的“重语法、轻听说”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使师生双方都受到了影响。教师更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训练,学生能考出高分,却不敢也不善于用外语进行交流。而学生则更关注考试会用到的知识点和内容,甚至去追求“标准答案”。这使得第二外语教学逐渐变成“老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模式,双方都不愿打破这个模式。
3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要提高学生的第二外语听说能力,最重要的是师生双方共同的重视和配合。教师方面要积极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提高学生的第二外语听说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学生方面要将关注点放长远,努力使自己符合新时代外语人才的标准。有了师生双方对第二外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再加上切实可行的方法,持之以恒,必有所成。
第一,要做到“挤时间”。第二外语课程时间有限,要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有效地培养听说能力,就要求教师调整课程计划,优化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挤”出时间来做听说能力的训练。比如,各个版本的第二外语教材都配有大量练习,这些练习中有些内容重复,有些过于陈旧,教师可以放弃这些内容,只完成对运用语法和理解课文确实有帮助的练习。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背诵课文或者默写单词,节省出部分时间,但是教师必须提前和学生说明背诵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积少成多,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听说方面的专项训练。
第二,要做到“利用时间”。教师节省下来的时间不会太多,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是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听说训练并使用各种办法,让学生敢于说话,不怕出错,这是听说训练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讲解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用几句话概括归纳课文内容;或教师将书后的笔头练习转化为口语练习,让学生将头脑中的句子用口语表达出来。在学生们习惯了课堂上的听说训练后,教师可以运用其他方法继续深化训练。endprint
(2)将《共同参考框架》提倡的任务教学法引入第二外语的课堂教学中。任务,是日常生活中个人、公共领域、教育和职场中最常见的事情之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意味着策略地运用相关能力,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在某个方面采取一系列定向行动[1]149。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设计成一个个的任务,引导学生分团体合作完成,这是非常有效的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手段: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参与者进行互动、语言输入(接受)、语言输出(表达)、理解或中介服务,或者同时从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这类交际活动[1]149。此外,完成一项交际任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语言使用者会采取最有效的语言策略,将有关任务的信息、目的、条件和限制因素进行加工、调整和筛选,使之与自身的资源、学习目的和自身特有的学习方式相一致[1]152。这是一种与现实场景高度相似的模拟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学生们一个可以自行组织并在课下实践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并在关键环节提供帮助。例如,根据第二外语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实际需要,教师可以设计旅游咨询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扮演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和有旅行需要的客人,在询价、景点设计方面准备相应的问题和应答,如果学生在表达法方面遇到困难,教师可帮助解答。长期接受任务训练法的学生,会以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策略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这就是今后共同的培养目标。
(3)将多媒体引入第二外语课堂教学。如今,互联网上的资料越来越多,很多视频资料如带双语字幕的动画片和剧集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资料,并可以将台词和字幕打印好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继续阅读并加以背诵。这是对课本教学非常好的补充,不仅满足了学生“听”的需要,还引导了学生“说”的方法,并且简便易行,一台电脑即可实现,非常适合第二外语的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第二外语听说能力,这不仅是现代外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给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面衡量学生外语能力的标准,也展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供教师们参考。笔者遵照《共同参考框架》的精神,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适合第二外语教学条件的方法,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的关注,大家积极讨论,付诸实践,切实提高第二外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