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萝卜产业现状与对策

2015-01-08袁尚勇袁伟玲张锋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萝卜现状问题

袁尚勇 袁伟玲 张锋

摘 要:运用大量统计与调查数据分析湖北萝卜生产的效益状况,从生产第一线研究了湖北萝卜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北实际提出了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调整优化生产模式、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强化质量安全生产、搭建产销信息平台、推进萝卜加工、打造萝卜品牌等发展萝卜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萝卜;现状;问题;对策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萝卜生产大省,高山、丘陵及平原均有大面积萝卜专业化生产基地,一年四季都有萝卜生产与供应,尤其是江汉平原的露地秋冬萝卜和鄂西南的高山夏季萝卜,在满足湖北供应的同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中城市,为保障全国蔬菜供应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萝卜已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民生农产品,成为蔬菜产业的一大亮点。

1 湖北萝卜生产效益现状

萝卜为湖北第二大蔬菜作物,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103 051.5 hm2增至2013年的125 396 hm2,产量由2005年的331万t增至2013年的431.2万t,由秋冬应时供应的时令蔬菜发展为四季持续稳定大量供应的周年蔬菜。

1.1 生产规模逐年提高

2012年以来,在全省蔬菜生产规模逐年提高的大背景下,萝卜播种面积、产量亦呈现出逐年增加态势。2012年全省萝卜播种面积118 259.1 hm2,较2011年同比增加8 737.7 hm2,增幅7.98%;产量416.0万t,同比增加54.7万t,增幅15.15%。2013年全省萝卜播种面积125 396 hm2,同比增加

7 136.9 hm2,增幅6.03%;产量431.2万t,同比增加15.2万t,增幅3.65%(图1)。尤其在抗灾应灾生产中,萝卜种植发挥了积极作用,叶菜用萝卜从播种到上市仅1个月,根菜用萝卜2个月可上市。

1.2 周年生产、全年供应

湖北萝卜产业实现了周年生产,全年供应,主要有3种生产模式。一是平原萝卜,早春萝卜3月地膜覆盖播种,5月上市,秋冬萝卜7~9月分期播种,9月到翌年4月中旬前收获;二是高山萝卜,利用鄂西山区海拔800 m以上高山独特的温凉气候条件,4~8月分期播种,6~11月收获;三是耐热萝卜,5月底至7月分批播种,7~9月收获。

1.3 产地价格有所下降

根据湖北省蔬菜生产监测预警,对24个蔬菜主产县的240个信息采集点的数据分析得出,2012年以来,萝卜产地批发均价逐年下降。由表1可看出,2013年全省萝卜产地批发均价为1.17元/kg,较2012年同比下降0.04元/kg,降幅3.31%;2014年1~10月均价为1.08元/kg,较2013年同比下降

0.18元/kg,降幅14.08%。

1.4 产业效益不稳

萝卜产地批发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产业效益不稳,甚至在个别时段局部地区出现滞销、“卖菜难”现象。从近3 a价格趋势来看,1~5月全省萝卜产地批发价格逐月攀升,6月随着春播蔬菜的上市,萝卜价格下降,7月受高温的影响价格再次大幅上涨,8月随着高山萝卜的大量上市价格出现回落,9月价格大幅上涨至全年最高点,10~12月随着露地秋冬萝卜的陆续大量上市,价格持续下降,12月至翌年1月期间达到全年价格最低点(图2)。从2014年前9个月均价来看,与上月环比有6个月涨跌幅度超过15%,其中有2个月(7月和9月)涨幅超过40%以上,价格波动较大(表2)。

2 湖北萝卜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多、乱、杂,地方品种推广不足

萝卜种子品种繁多,参差不齐,存在品种多、乱、杂现象,专业化萝卜种植主栽品种主要以日韩进口的白萝卜为主,对地方特色品种资源缺乏保护。如钟祥市旧口镇荆沙蔬菜合作社,以白玉春、高山白雪为主,其次是世农春秀、9188;广水市长岭镇李畈蔬菜合作社,以3051板叶、本地品种红皮萝卜为主,其次是雪单1号、天鸿春、606板叶、韩国美玉1号。从钟祥、枝江、广水3个地方反映的情况来看,因经营利益诱惑,仅韩国世农公司的世农春秀萝卜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地方被命名不同的名称或代号。湖北省农科院积极选育并推广了本土化新品种——雪单1号、雪单2号、雪单3号,打破了进口品种的垄断地位,但是推广面积有限。黄州萝卜、脉地湾萝卜等地方品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多年来农民自己留种自己种,品种纯度难以保持,甚至出现品种退化现象,萝卜外形大小不一,品质参差不齐,商品性差,影响产品质量。

2.2 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

萝卜生产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随着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过去忽略不计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农忙时节有的地方150元/d都难以请到人工,萝卜生产种植成本逐年上涨。据在钟祥市旧口镇荆沙蔬菜合作社调查,萝卜667 m2平均生产成本1 000~1 200元(不含收获、清洗、分级、包装、上车等人工成本),其中种子150~450元、肥料200~250元、农药100元、农膜70元、翻整土地60元、生产用工150元左右。2012年以来,萝卜产地批发价格呈下降趋势,而生产成本却逐年上升,导致比较效益下降。当地农民有一个成本标准,那就是萝卜收购价高于0.2元/kg可采收,0.16~0.2元/kg由收购商直接采收,而低于0.16元/kg则弃收,直接还田。

2.3 集约化程度不高,出现“卖难”现象

萝卜生产主要是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农民难以研判产销形势,往往根据上年价格和种植习惯来确定种植规模和品种,生产中盲目生产问题突出。萝卜产业化虽有一定发展,但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还是不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对萝卜市场需求信息获取得不及时、不准确。这些因素引起区域性、季节性面积过大,造成萝卜供应的结构性过剩,出现“卖难”现象,导致增产不增收。如枝江市鸭子口镇蔬菜合作社近3 a在萝卜销售尾期,每年都有6.67~13.34 hm2萝卜因价格低而直接翻地埋在田里。

2.4 操作规程不尽落实,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在萝卜种植过程中,存在非法使用高毒高残留等禁用农药的现象,如个别产地甚至存在用克百威杀灭地下害虫的现象,超范围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施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部分农药成分标注不清、部分使用农药为假冒产品、生产档案记录不完整、“三品一标”不规范、基地自检室等产地准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给萝卜产品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2.5 冷链设施不完善,影响产品品质

萝卜产区仅长阳火烧坪乡等个别地方冷库、贮运设施较为完备,绝大部分产区萝卜没有预冷而直接运销至目标市场。据粗略估算,产地实现预冷的萝卜数量不足生产总量的10%。如枝江市鸭子口镇蔬菜合作社主要是在运输途中利用冰块降温来延长商品期,只有少部分萝卜5~6月期间通过冷库预冷。冷链设施不完善,经过长距离运销后,萝卜品质、商品性都有所下降,影响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2.6 加工发展缓慢,产品附加值低

萝卜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业相对滞后,目前,全省萝卜深加工率不足5%,且以腌制、泡制等加工为主,加工品种单一、技术设备及工艺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增效不明显。同时,在萝卜产品集中上市期,外形稍差等不合规格的残次品即被直接丢弃,没有充分加工利用,采收环节浪费严重。

2.7 萝卜废弃物处理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萝卜收获后,对于萝卜叶、残次品萝卜等废弃物,农民大多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或者倾倒在沟渠中,或者直接翻地在田里腐烂,容易导致病害传播,加大病害防治难度及农药施用量,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发展湖北萝卜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一是推广国产优秀品种,如雪单系列等;二是提纯复壮地方特色品种,如黄州萝卜、脉地湾萝卜、南乡萝卜等;三是开展科技推广和培训,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进行萝卜种植技术培训、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萝卜种植能手、科技带头人、营销人才。

3.2 调整优化生产模式

根据目标市场需求,拉开播种期,错开上市期,周年上市,均衡供应,防范出现“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现象。针对不同栽培季节、栽培模式、种植品种,制定和应用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推广机械播种技术,实行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3.3 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扶持发展萝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支持这些主体依法运用土地流转政策,扩大萝卜种植基地规模,提高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4 强化质量安全生产

一是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二是严禁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三是优先使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如“三诱”技术(昆虫性诱剂、杀虫灯、色板),合理使用农药;四是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农药和肥料等)台账、生产记录,提高萝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5 搭建产销信息平台

广泛收集、及时发布萝卜产销信息预警,帮助萝卜生产经营者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变化趋势,防范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

3.6 推进萝卜加工

鼓励研发萝卜清洗、加工等机械,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大力开展萝卜储藏保鲜技术的应用,完善冷链设施建设,延长萝卜储藏期和供应期,加大运输半径,做到储旺补淡。发展萝卜系列产品深加工,合理利用残次品及副产品,研发不同口味、不同类型的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7 打造萝卜品牌

《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有滋补药膳之功效”,利用萝卜的药理作用,宣传萝卜饮食文化,推介脉地湾萝卜、黄州萝卜、南乡萝卜等地方特色萝卜品牌。鼓励萝卜加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打造萝卜系列加工产品品牌。

2.4 操作规程不尽落实,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在萝卜种植过程中,存在非法使用高毒高残留等禁用农药的现象,如个别产地甚至存在用克百威杀灭地下害虫的现象,超范围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施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部分农药成分标注不清、部分使用农药为假冒产品、生产档案记录不完整、“三品一标”不规范、基地自检室等产地准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给萝卜产品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2.5 冷链设施不完善,影响产品品质

萝卜产区仅长阳火烧坪乡等个别地方冷库、贮运设施较为完备,绝大部分产区萝卜没有预冷而直接运销至目标市场。据粗略估算,产地实现预冷的萝卜数量不足生产总量的10%。如枝江市鸭子口镇蔬菜合作社主要是在运输途中利用冰块降温来延长商品期,只有少部分萝卜5~6月期间通过冷库预冷。冷链设施不完善,经过长距离运销后,萝卜品质、商品性都有所下降,影响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2.6 加工发展缓慢,产品附加值低

萝卜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业相对滞后,目前,全省萝卜深加工率不足5%,且以腌制、泡制等加工为主,加工品种单一、技术设备及工艺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增效不明显。同时,在萝卜产品集中上市期,外形稍差等不合规格的残次品即被直接丢弃,没有充分加工利用,采收环节浪费严重。

2.7 萝卜废弃物处理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萝卜收获后,对于萝卜叶、残次品萝卜等废弃物,农民大多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或者倾倒在沟渠中,或者直接翻地在田里腐烂,容易导致病害传播,加大病害防治难度及农药施用量,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发展湖北萝卜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一是推广国产优秀品种,如雪单系列等;二是提纯复壮地方特色品种,如黄州萝卜、脉地湾萝卜、南乡萝卜等;三是开展科技推广和培训,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进行萝卜种植技术培训、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萝卜种植能手、科技带头人、营销人才。

3.2 调整优化生产模式

根据目标市场需求,拉开播种期,错开上市期,周年上市,均衡供应,防范出现“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现象。针对不同栽培季节、栽培模式、种植品种,制定和应用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推广机械播种技术,实行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3.3 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扶持发展萝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支持这些主体依法运用土地流转政策,扩大萝卜种植基地规模,提高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4 强化质量安全生产

一是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二是严禁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三是优先使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如“三诱”技术(昆虫性诱剂、杀虫灯、色板),合理使用农药;四是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农药和肥料等)台账、生产记录,提高萝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5 搭建产销信息平台

广泛收集、及时发布萝卜产销信息预警,帮助萝卜生产经营者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变化趋势,防范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

3.6 推进萝卜加工

鼓励研发萝卜清洗、加工等机械,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大力开展萝卜储藏保鲜技术的应用,完善冷链设施建设,延长萝卜储藏期和供应期,加大运输半径,做到储旺补淡。发展萝卜系列产品深加工,合理利用残次品及副产品,研发不同口味、不同类型的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7 打造萝卜品牌

《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有滋补药膳之功效”,利用萝卜的药理作用,宣传萝卜饮食文化,推介脉地湾萝卜、黄州萝卜、南乡萝卜等地方特色萝卜品牌。鼓励萝卜加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打造萝卜系列加工产品品牌。

2.4 操作规程不尽落实,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在萝卜种植过程中,存在非法使用高毒高残留等禁用农药的现象,如个别产地甚至存在用克百威杀灭地下害虫的现象,超范围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施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部分农药成分标注不清、部分使用农药为假冒产品、生产档案记录不完整、“三品一标”不规范、基地自检室等产地准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给萝卜产品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2.5 冷链设施不完善,影响产品品质

萝卜产区仅长阳火烧坪乡等个别地方冷库、贮运设施较为完备,绝大部分产区萝卜没有预冷而直接运销至目标市场。据粗略估算,产地实现预冷的萝卜数量不足生产总量的10%。如枝江市鸭子口镇蔬菜合作社主要是在运输途中利用冰块降温来延长商品期,只有少部分萝卜5~6月期间通过冷库预冷。冷链设施不完善,经过长距离运销后,萝卜品质、商品性都有所下降,影响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2.6 加工发展缓慢,产品附加值低

萝卜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业相对滞后,目前,全省萝卜深加工率不足5%,且以腌制、泡制等加工为主,加工品种单一、技术设备及工艺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增效不明显。同时,在萝卜产品集中上市期,外形稍差等不合规格的残次品即被直接丢弃,没有充分加工利用,采收环节浪费严重。

2.7 萝卜废弃物处理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萝卜收获后,对于萝卜叶、残次品萝卜等废弃物,农民大多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或者倾倒在沟渠中,或者直接翻地在田里腐烂,容易导致病害传播,加大病害防治难度及农药施用量,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发展湖北萝卜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一是推广国产优秀品种,如雪单系列等;二是提纯复壮地方特色品种,如黄州萝卜、脉地湾萝卜、南乡萝卜等;三是开展科技推广和培训,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进行萝卜种植技术培训、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萝卜种植能手、科技带头人、营销人才。

3.2 调整优化生产模式

根据目标市场需求,拉开播种期,错开上市期,周年上市,均衡供应,防范出现“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现象。针对不同栽培季节、栽培模式、种植品种,制定和应用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推广机械播种技术,实行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3.3 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扶持发展萝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支持这些主体依法运用土地流转政策,扩大萝卜种植基地规模,提高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4 强化质量安全生产

一是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二是严禁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三是优先使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如“三诱”技术(昆虫性诱剂、杀虫灯、色板),合理使用农药;四是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农药和肥料等)台账、生产记录,提高萝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5 搭建产销信息平台

广泛收集、及时发布萝卜产销信息预警,帮助萝卜生产经营者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变化趋势,防范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

3.6 推进萝卜加工

鼓励研发萝卜清洗、加工等机械,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大力开展萝卜储藏保鲜技术的应用,完善冷链设施建设,延长萝卜储藏期和供应期,加大运输半径,做到储旺补淡。发展萝卜系列产品深加工,合理利用残次品及副产品,研发不同口味、不同类型的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7 打造萝卜品牌

《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有滋补药膳之功效”,利用萝卜的药理作用,宣传萝卜饮食文化,推介脉地湾萝卜、黄州萝卜、南乡萝卜等地方特色萝卜品牌。鼓励萝卜加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打造萝卜系列加工产品品牌。

猜你喜欢

萝卜现状问题
萝卜蹲
买萝卜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