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2015-01-08李彦彦吕园园
李彦彦 吕园园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目的与价值,初步认识奉献与索取,逐步建立起实事求是、勤奋踏实等心理品质的关键阶段。而高一年级的学生正是这个阶段的开始。但是此阶段学生没有中考的压力,对高考也没有紧张感,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而且可能会因为初中学过类似课程更加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产生懈怠心理。针对此问题本文在高一学生生理特点、高中历史学科特点、高中教学方法三方面试做浅析,希望能更好的根据学生特点讲授高一历史课程。
关键字:高一学生;历史课程;归纳能力
高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结束高中开始的初期,对于高一历史学生习题出错内容的总结,希望能发现一类性质的问题,并能进行总结,从而透析出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视角出发,以期能够做到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道题是:
对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 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
B. 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 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
D. 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
此题中,除了选择正确选项C之外,其他同学选的最多的是D选项,即大都认为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是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A选项,两者都忽视了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除了对立之外,也可以与领主协商,花钱赎买,否认了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是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的状况。究其原因,一为学生对题干和选项了解不够透彻,二则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基本史实。
另外一道题目则是:
右图是一张反映西欧中世纪的附庸向领主宣誓效忠的图片。让我们想象一下图中的细节,选择合适的词汇填写空格,完成未写完的句子。 这种场面发生的时间至少在_______以后;图中坐在椅 子上的人物被称为______;跪在地上的人物被称为______。 坐在椅子上的人物对跪在地上的人说:“我把_______和 对土地上的人的统治权授予你们,你们该为我做些什么?” 跪在地上的人物把双手伸向前者,放在他的双手之间说 “我以口和手向你宣誓:我将______________。”
A. 服兵役 B.采邑改革 C.土地 D.附庸 (或封臣 ) E.领主(或封君)
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是选择题干下面的选项,而是直接填的其他答案,如直接在空格处填写的“八世纪”、“六世纪”、“封建主”、“君主”、“农奴”、“臣属”、“自由”,或者选择错误,如在“我以口和手向你宣誓:我将__________”处填写“AD”。这道题填错或者选错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好好审题,另外一个原因也反映了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对于第二个原因,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反复强调、梳理史实等增强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把握了解。
上述两题虽然题目不一样,但是有相似性和共通性。学生在课后做练习册的时候是可以翻阅教科书等资料的,但是仍然出现史实混乱的情况,侧面上透露出学生可能复习的程度稍有欠缺,对于考察的知识点没有准备到,或者是当时课堂上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将讲过的知识点内化。对于此种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生理上的特点
高中阶段是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目的与价值,初步认识奉献与索取,逐步建立起实事求是、勤奋踏实等心理品质的关键阶段。而高一年级的学生正是这个阶段的开始。但是此阶段由于许多学生因没有中考的壓力,又因对三年后的高考没有紧张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而且可能会因为初中学过类似课程更加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产生懈怠心理。“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从中考后的休息、放松回归到紧张的学习,还不大适应”[1]。由于粗心或者对课堂知识把握不牢导致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现象,也算是松懈心理的一种体现。另外,“由于课程设置的增多……学习竞争的增强,这些使学生往往感到新鲜、紧张,甚至苦恼”[2],学生不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好课后练习,可能一部分因素与此相关。因此,对于出现类似于例题中的错误也可管中窥豹。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还有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总结归纳性的题目不能直接找到答案。
第二、高中历史学科上的特点
对于处于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的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历史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结构和概念、方法等都有变化。初中阶段学习方法以记忆为主,对于学生的察与分析等能力相对于高中阶段没有过多要求;而到了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知识点增多,综合性强,而且以理解和应用为主,思维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学生拥有更强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3]。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每课时的学习任务有所增加,课程内容的性质是知识性大于趣味性,即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历史故事的了解,更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并且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灵活运用。比如第一道题目考查的是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关系的相关内容,但是不是直接考查教科书上面的中世纪的史实有哪些,而是需要学生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得出答案,第二题的设计主旨亦然。
第三、高中教学方法
因为从《历史课程标准》中可以了解到“历史课标在具体目标分类上,仍以识记层次为主,占全部培养目标内容比重的70%;而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更重视能力培养的层次只占30%。”而且《历史课程标准》对于能力培养的规定,以培养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在课程目标上,仍是以知识传递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对于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性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因材施教,即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进行教学。首先,帮助学生转变身份认同,让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不同。增强学生认识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高中与初中的区别;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有附属初中的高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带动初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高一的学生再帮助初中学生的实践中体会到自己是高年级学生的身份,并加深对这一身份的认同;或者通过高年级学生或本校高中毕业生的讲座交流,认识到自己高中生的身份。其次,关于学生适应速度慢,与同学交流困难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同班组织素质拓展活动、全班分组进行历史知识趣味竞赛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外,针对学生心理压力和自卑的问题,帮助学生积极疏导,帮助其树立掌握基本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第一要素,不过分注重成绩的学习方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成绩的波动而过分影响学习状态,乐观面对失误,且积极改正。另外,还应该通过由易入难的形式,将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转换为简单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思考,逐步总结,培养归纳能力。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好奇心与兴趣,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各抒己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分析的文献资料可以搜集一些难度适中的,如讲述世界史的内容可以找一些英文故事资料,讲述中国古代史让学生分析古典文献中的桥段,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抢答,或者彼此为对方小组搜集资料让对方作答,答对加分打错扣分,营造一个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高一学生对于难度适中,全体都能参与的竞赛相对于一问一答的提问回答模式总是更喜闻乐见一些。另外,要注意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反过来通过历史知识的分析也可以更好的认识现实。也可以通过课外游戏或者组织社团的方式,将历史事件通过角色分配演绎出来,可以故意设计错误的剧情,并让作为观众的同学结合史实评议表演的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与观看表演中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实践的积极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三,进行教学的学段衔接实践。分别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实践。“初一、高一的学科教学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与小学、初中的教学衔接及过渡。”[4] 做好衔接工作,第一,可以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学段衔接。寻找高一历史与初中历史具体内容的连接点,根据初中历史的相似内容衔接到高中历史的同一内容,并进行深入讲解与拓展,让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上产生回忆与对高中历史新知识的共鸣。具体做法可以是通过列表对比分析,统计初高中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衔接方式,突出重点与分析难点。第二,对学生做好学情调查,调查清楚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历史基本知识,对其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方便进行全班进度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有机嵌入新的知识,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5] ,不断裂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基础——巩固上完成提高,促进学生转变学习历史的方法,了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探究能力。进行学情调查的方法则有简单直接的课堂考试、访谈或者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历史学习水平,根据课堂练习、课堂互动情况作为参考信息。第三,及時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总结,分析自己在历史知识的衔接工作中的得与失,对于例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通过给学生列举类似问题让学生选择来检验巩固效果。第四,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关注自身教法与学生学情的统一。加强对高一学生观察、归纳的训练。通过材料分析等问题让学生观察归纳材料提供信息,对于学生答对的方面及时积极鼓励,对于学生不能够想到或者答好的地方,积极引导,诱导学生逐渐树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对于学习出现困难或者学习方法不当的铜须,进行耐心指导,帮助其克服。对于不能起到作用或者不合适的教学方法,要积极改正,以学生为出发点,积极听取学生意见。
总之,在面对初中刚毕业的高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主动帮其客服,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与此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法,做到教法与学法链接。此外,还应该加强交流与学习,汲取其他老师教学所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当然,全文诸处只是从日常学生的习题中得出的些许方法,教法需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的检验,并在自身的不断完善中取得发展,希望以后能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编.课程教材改革实验(2003-2004)论文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
[2]柳州市教育局编.心海导航柳州市“十五”期间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选集.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30.
[3]朱仁宝主编.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现代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50.
[4] 林华玉等著.中学教育整合模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04.
[5] 张卫良著.“明治之学”历史教学与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