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算经费管理提高经费执行力
2015-01-08尹相凤
尹相凤
【摘 要】近年来,在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深化的前景下,如何加强单位预算资金管理,提高预算经费执行力,是财政核补事业单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在岗经验,阐述了财政核补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不力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财政核补事业单位;预算经费;执行力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要求各级单位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财政预算管理上推行公开“三公经费”、“公车改革”、“精简会议”等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另外,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拨款的特殊性,也一直是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中央廉政建设及社会呼吁公共财政预算公开透明的背景下,加强财政核补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经费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经费执行力,是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预算单位提出的要求,也是单位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预算经费执行力是指预算单位按质按量地完成预算经费执行目标的能力,具体体现在预算单位各财务期间财政补助经费支出的完成程度,通常以预算资金执行率作为其定量考核指标。正常的预算经费执行率应与序时时间进度相配比,即按序时时间进度,预算资金在各财务期间应达到的正常支出水平。
一、财政核补事业单位预算经费管理与执行现状
财政核补事业单位有一定的事业收入来源,财政仅按一定的比例及定额标准对该类事业单位进行经费补助,事业收入补充经费不足。目前,一些单位对预算经费缺乏有效的管理,年初开支无计划,年中执行无控制,执行结果无评价,导致预算经费执行不力,给单位造成不利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及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经费支出过度,过早用完财政经费,引起财政预算资金执行率过高,出现个别项目经费不足,徒增事业收入弥补财政经费不足的负担,造成资金浪费,又隐藏着单位事业结余资金不足的风险;(2)期间执行率低下,期末冲刺达标,给人以年底突击花钱,违规乱花钱的表象,使单位形象受损,也因执行进度缓慢,存在财政收回额度或削减下年补助经费的风险。
因此,财政核补事业单位必须认真分析财政经费执行不力的原因,加强预算经费管理,严格控制预算经费执行率,力求各项经费在合法、合规、合理支出的前提下均衡有序平稳地进行。
二、预算经费管理不严、执行不力的现状分析
1.预算编制缺乏足够重视,预算分配计划性不强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领导未对预算编制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预算编制的财务专业性强,应该是财务部门负责的工作,不重视预算编制的过程,不考虑编制依据是否充分,而过于关注申请财政经费多少的问题,多报虚报总体经费需求。另外在年初财政预算经费下达后,没有按照预算经费总量做出全年支出计划安排,执行中支出随意性较大,为预算执行偏离正常指标埋下隐患。
2.个别工作人员专业性及责任心不强
事业单位大多实行以岗定薪的薪酬制度,缺乏完善有效的竞争及考核激励机制,部分岗位设置职责权限不明,容易滋长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不良风气。有的单位还安排非财务专业人员补充财务岗位,因该部分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履职能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容易为其假以借口,推卸责任,在报账过程反复出现取得凭证不合规、审批资料不齐备、报账不及时、未按规定或计划开支等问题,直接影响当期预算资金执行率,给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诸多不便,加重了财务核算工作负担。
3.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预算执行过程中业务经办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难以按财政综合平衡开支的要求开展业务,支出随意性大。特别是一些大额、分期项目,项目完成率难与正常资金支付比率相匹配,出现应支未支、缓支的现象,严重影响当期预算资金执行进度,同时面临财政按比例收走不达标经费额度的风险。
4.执行过程中特别项目的限制性约束
(1)公用经费中特殊项目规定的约束
公用经费中的一些定额项目,如清凉饮料、节日加班餐费、离退休管理费,因其经费特点,很难按与时间配比的支付进度执行。另外,财政补助单位还存在使用公用经费弥补人员经费中临工经费不足、社会保障经费不足的因素,导致人员经费前期执行率偏高,同时公用经费前期执行率偏低。
(2)政府采购及工程项目实施的时间性约束
在财政核补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及工程项目所涉经费比重大,且实施过程均要经历严格的立项审批、确定供应商、实施、验收、结算等程序,时间跨度较大,易造成前期预算经费执行率低下。还有部分单位对连续性项目合同到期前重新招投标所需时间的预测性不足,导致新旧合同不能及时接续,合同经费不能按期支付,也直接影响预算经费的执行进度。
(3)合同支付条款的限制性约束
一些单位在签订大额项目合同时,忽视了财政对各会计期间经费执行率需达标的要求,仅依据项目的完工程度分季度、年度支付,或在次月支付,使经费执行率难与序时时间进度相匹配。
三、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提高经费执行力的对策
1.预算编制讲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单位领导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由分管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使预算经费全面统筹各业务部门的需求,达到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化,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这是提高预算执行力的基础。基本支出预算应按财政核拨经费比例及定额标准编制,勿错报漏报,全面统筹各项经费需求。特别关注公用经费中的“三公经费”、“会议费”、“政府采购”项目,以零基预算为基础,对比往年支出水平,以本年实际需求出发,科学预测全年支出。项目支出预算是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的特殊需要,向财政申请的专项经费,具有专款专用、不得挪用的特点,单位应按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合理预测经费总量,不得多报虚报。
2.预算执行有计划,在事前控制好经费执行率
科学合理的支出计划是提高预算经费执行力的前提。年初预算经费下达后,建议单位领导组织财务部会同各业务部门分配预算经费总量,编制年度具体的业务实施计划,特别安排好重要项目或大额项目的实施进度与序时时间进度相配比,在经费执行前做好控制计划。
3.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重视经费执行分析与控制
积极有效的沟通是提高预算经费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各业务实施部门,特别是采购部、资产管理处、项目实施部门的信息对接与沟通。在预算执行中要以计划标准为准绳,注重各会计期间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及时发现并调整执行偏差,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特殊事项对预算经费执行率的影响:
(1)公用经费中定额项目支出要明确其具体的开支范围、时限要求及审批权限。对于公用经费补充其他项目经费的情况,应在保证其合理调剂使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其对当期总预算经费执行率的影响。
(2)重要合同的签订应吸收财会、审计、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重点关注支付条款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影响财政资金执行率达正常指标。对需办理政府招标采购的延续性项目合同,应提高对项目前期工作用时的预知性,提高经费预算的准确性,确保经费执行有效接续。
(3)分期实施的重大项目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统筹监管项目实施及经费执行进度。全面跟踪合同履行情况,督促项目实施进展、工程完成率及资金支付进度等,发现可能影响资金执行效率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提出解决方案。
(4)财会人员应以各期实际经费支出为依据,区分经费功能科目类别,定期对各项经费执行率进行偏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上报领导,反馈至相关业务经办部门,及时沟通调整偏差。
4.执行结果须评价,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
单位应设立绩效考核评价小组,专门负责考核单位各业务部门及个人工作绩效,包括对预算经费执行力的考评。绩效考核小组应以年初预算分配、执行计划及各会计期间财政部门要求达到的预算资金执行率为评价标准,以各会计期间实际经费支出金额为测算依据,考核、监督各期间预算经费执行情况,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考核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建立追究问责机制,从完善制度、规范方面,提高经办人责任心,保证预算经费均衡平稳地执行。
5.加强业务知识的宣教与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及履职能力
预算经费执行的好坏,是与财务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财政经费管理改革的深入,新的规章、新的制度、新的政策,对财务人员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财务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解读新政策要求,使经费执行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经费使用及开支要求,在核算过程中提高预算经费管理控制与执行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令第68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2]财政部编写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解读.2012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