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
2015-01-08杨志民
杨志民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民间资本融资也不断走向正规化。目前我国民资银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资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愈加突显,信用风险就是民资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为提高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对其设立的外部环境具有充分的了解及掌握,同时分析其信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与之相适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范,进而推动我国民资银行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措施;问题;外部环境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亦称新三十六条),其中第20条指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民资银行的建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资银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信用风险控制等,本文主要对民资银行设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与自身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一些建议,以此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必要的参考依据。
一、民资银行设立的外部环境
2013年7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特别是银监会在7月31日召开2013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对外提出“试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以来,民资银行的设立就成了一股热潮。在这股狂热的背后,必须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民资银行的健康发展。
1.政府改革和转型到位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就是在实现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政府必须创建宽松的政策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进而推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营经济进行鼓励和引导,不仅可以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为更多的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支持、鼓励和促进民资银行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的出台,可以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民间资本充足,投资欲望强烈
民资银行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供给,民间资本充足与投资欲望强烈是民资银行发展的基本条件。引导民资步入正规金融领域,发展民资为主体的银行不仅可以对民间资本进行最大限度地吸收,还可以将之转变为投资,达到民间资本资源优化配置及资金利用率提高的目的。
3.监管态度:建立重在服务的动态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有效性
作为民资银行发展的重要条件,宽松适度、动态有效的监管约束必不可少。在民资银行监管中必须遵循工作规范进行监管职能的有效履行,在市场竞争中监管者不能过分介入,通过市场竞争进行民资主体银行的有效监管,不能进行人为障碍地设置。做到合理适度监管、统一监管、动态监管。
4.政策环境:税惠支持、营造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
民资银行的特点主要有小规模、较低的抗风险能力。基于此,国家必须进行建立健全民资银行税收优惠政策,将税种适量减少并进行税率下调,进而推动民资银行的发展。同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民资银行的法律地位,建立适于民资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
二、民资银行设立中信用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作为民资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信用风险也是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金融风险。在银行内外部环境中,不仅存在大量不良资产,还要面临国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相关部门必须提高民资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水平,才能推动民资银行的发展。基于此,必须找出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方式,才能推动民资银行的发展。
1.银行体制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状态,其金融基本格局主要为大财政、小银行,银行制度的特征主要是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与行政约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民资银行在结构治理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目前我国现代民资银行制度还不完善,在公司结构治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民资银行改革难度不断加大,这也是民资银行信用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当民资银行治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将导致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基础薄弱,同时还会对民资银行事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2.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国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中采用的制度为审贷分离,贷款的发放主要由客户经理部负责,贷款审查工作主要由信用风险管理部负责,这样信用风险管理部就无法与贷款客户直接接触,进而达到回避贷款风险的目的。相比与国外银行,国内民资银行这两个部门存在诸多联系,不能做到相互独立,同时还受到较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及影响,在工作中不能将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出来,导致界面不清、职责不明等情况的大量出现。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民资银行由于其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根本无法对经营目标及运行环境的转变完全适应。
3.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落后
近年来,我国民资银行在信用风险控制中,已经在不断完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但相比国际性银行,不管是度量方法、数据采集及数据加工中,还是在检验信用风险管理结果等方面,我国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都存在极大的差距,进而对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极大地限制。
三、提高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评级体系
现阶段在我国民资银行发展中信用风险仍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类型,民资银行核心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就是信用风险计量工具和技术平台的内部评级体系。在高额成本投入的限制下,信用评级法只在部分规模较大及资金充足的民资银行当中。如果规模及资金量小的民资银行,其内部评级系统的建立,也可以通过多家银行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
2.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大中型民资银行在公司结构治理改革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如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风险政策委员会的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等。这种组织结构的建立,不仅可以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民资银行管理层、制度执行层和监督层的作用,还可以向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工具的运用提供必需的组织基础。
3.设计新的信贷流程和信贷组织架构
信用风险控制不仅需要民资银行具有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还要求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有效地改革。选用监测信用风险的构成的方式进行民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所有顾客的整体风险水平和贷款限额的制定,对顾客评级结果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对准备金规模、贷款定价及利润等进行确定。基于此,信用风险控制关系到民资银行工作中的多个环节,信贷管理流程必须符合内部评级系统。通过信贷组织架构,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政策进行信用风险控制,当进行不同业务品种信用风险控制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金融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机构的重要部分,民资银行在其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民资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与信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到其信用风险组织管理不完善及体制不健全等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健全内部评级体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及设计新的信贷流程和信贷组织架构三个措施进行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民资银行健康发展,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正仲.信用集中度风险与经济资本研究[J]. 金融与经济,2012(07)
[2]王琼,陈金贤.信用风险定价方法与模型研究[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04)
[3] 汪林.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探析[J]. 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4]巴曙松,陈剑. 贷款集中度风险: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关键因素[J]. 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08)
[5]张焕南. 我国银行业的内部评级法应用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6]隋凯.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的创新优化[D]. 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