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失地居民何以养老
2015-01-08吴娇杨茂富
吴娇 杨茂富
【摘 要】在城镇化推进中,养老问题发生了巨大改变。第一,由于失地农民群体的社会生活急剧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挑战;第二,失去土地的农转非居民失去了自力更生的生活资料,土地养老不再可能;第三,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形成。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家庭的力量来解决农转非群体的养老问题。
【关键字】农转非;养老;城镇化
城镇化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文明社会的过渡,伴随着农村减少,农民失去土地,出现农转非群体,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这过程中政府通过户籍改变享受部分城市居民待遇、征地补偿等方面来弥补失地农民沉重的农转非成本,但就业和养老等方面的问题却始终存在。
养老保障作为劳动者在达到一定年龄失去劳动收入后,为维持基本生活而获得的补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养老以养老保险为主,低保补助、五保养老为辅;农村养老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而农转非群体,既受不到城镇养老福利,传统养老和生活方式不再成为可能,养老成为该群体不得不担忧的问题。不论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还是社会稳定的考虑都应到予以重视。
一、“何以养老”遇困境
一是失地家庭生活收支失衡,农村家庭养老受到冲击。在原有传统农民的收支体系中,农民主要通过土地生产,产品除去食品所需变卖成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再生产的资金和其他生活所需,剩余劳动力还可获得其他形式的收入来源。征地后,一方面收入不稳定,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失地居民市民化生活成本高,生活性支出所占比例增加。加上国内物价整体上升,农转非群体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加。
在这样的收支变化中,我们发现:第一,农转非居民要求得收支平衡的生活保障尚存在困难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第二,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一对夫妇两对老人的供养模式,伴以子女抚养的高成本,家庭提供养老也会受到影响;第三,在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对年轻一代影响较大,家庭观念有所变化,而传统老人养儿防老的思想并未淡化,城市化的生活中农转非老人闲置,这使得家庭中农转非的居民老年精神生活生活无以安放。
二是土地养老不再可能。传统的农民的土地养老是指农民退出主要劳动力的群体之后仍继续从事简易的农事活动,直至失去劳动能力才需要进行经济补给和生活照顾。因此对于老年时期失去土地的农转非居民来说,失去了土地带来的基本保障,又由于突然转化的城镇居民身份并不赋予该群体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养老就变成了无枝可依。
三是养老保险尚不完善不能为老人提供养老依靠。养老保险作为保障公民老年时期基本生活需求的屏障,通过国家、集体及个人共同实现。原意为公民缓解养老顾虑和担忧,但农民包括该部分农转非居民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以及出于自身经济能力的考虑,不愿意或没能力缴纳,而政府和集体由于自身财政限制不能全部提供,因此农村和农转非群体的养老保险成了一个理论精美却实践残缺的框架。
二、“何以养老”求出路
究其养老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土地制度、城乡二元制制度层次的,政府主导的责任缺失方面的,以及农转非居民认知层次等。但是任何政府、任何制度和个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过渡总是不可避免的,一味的批判原有制度的缺失和政府责任的过失是一种愚昧的行为,而在这个过渡中应当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作用做好农转非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
首先,政府切实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责任,建立完善的农转非居民养老制度,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养老保障,提供养老平台。除了给农转非居民进行失地的住房安置、经济补偿等失地补偿外,养老保障也成为补偿的一种形式。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为经济发展需要,出让土地失去生产生活资源,国家应当保障该群体的生活和养老,这是责任也是义务。养老保障制度的地位的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以及政府责任的规范应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尤为重要的事由于农转非居民失去经济来源,在保险金的筹集上应当加大力度予以支持。保障制度的监督制度涉及养老基金的管理应当由政府权力来监督,确保资金和保障落到实处。此外在政府应当利用其优势,引导商业性组织在养老保障中的投入,尤其是农转非居民的养老保障中的投入。
其次,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体制中发挥非营利性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非营利性组织由于其自身的公益性、灵活性可以通过广泛的整合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同时其机制的独特性带动养老保障的形式创新。利用非营利性组织具有竞争性,为老年人提供切合需求的服务,让老年人在物质得到满足和精神得到照顾。我国可借鉴国外的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养老的经验提供养老服务,在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和支付中也可以发挥非营利性组织的独特作用,缓解养老压力,推进城镇化发展。
最后,家庭养老和老人自身素质的提升也应受到重视。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也是作为儿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但面对老龄化的现实以及一对夫妇两对老人的现实中,改革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让老人在接受自己儿女的赡养和精神照顾中养老是尤为重要。由于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庭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而作为农转非这一群体的老人,通过提升自我的社交能力、丰富空闲生活的参与社区生活的方式摆脱晚年的孤单,主动地融入城市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