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与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2015-01-08邓享云
邓享云
【摘要】本课题主要从学习习惯的涵义,学习习惯的良好品质,学习习惯的作用,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特征,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的因素,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和进行研究的方向、思路。从学生、学校、语文、习惯、发展的角度,采取理论研究、调查研究、个案追踪、对比试验、抽样测试的方法,实现“假设——理论——事实——论证——结论”的并进,形成阶段性性成果与综合目标的一致性和阶梯性,最终研究结论出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特征因素和如何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习惯 语文学习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87-02
一、正确认识了小学语文学习的涵义、作用和品质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 学习有着巨大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就能终生受用。于此,有必要就我校在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涵义、作用和品质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以利于大家对学习习惯的核心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做好理论准备。
(一)语文学习习惯的涵义
关于学习习惯的涵义,从不同视角有不同表述,而从小学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它是在后天经过相对持久的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养成的比较稳定而自动化了的心理、行为倾向。
1.后天习得的。习惯作为一种心理、行为倾向,它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重复和练习,是不经意的多次重复和有意识练习。例如,老师要求学生养成观察习作的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多次重复练习,从中收获,获得愉悦体验。这就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而为习作提供夯实的材料基础。
2.比较稳定的。我们不能根据学生的短期表现而断定已经具备了某种习惯,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反应是否真的把某种行为看成了必要和不可缺少。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这种需要,心理会和难受或者别扭,所以不需要花费很大意志努力就能做到。
3.自动化的。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指在与习惯内容相关的条件刺激下,人们就不需要任何外力的促使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相应的心理、行为反应,自觉地干习惯趋势的事情。在我们所做的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试验中,就已经发现五年级二班的几个学生,在老师进行自学的好处时,用一周时间学完了一学期的课程并顺利通过学期考查后,他们在老师没有继续做任何要求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借读五年级以后的书籍,并自觉完成那些教材上的练习。
(二)学习习惯的良好品质
就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言,它具有的良好的品质特征。具体讲在于它的有益性、自动性和可迁移性。
我们讲学习习惯的有益性,主要从有益于学习来讲。站在学习语文角度看,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记笔记、边学边思考、质疑答问、积累、反复揣摩体会、良好的书写、经常自我检查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了认真阅读、看书读报、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抓重要、概括要点、温故知新、读书笔记、速度效果、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等;良好的听话习惯包括了积极专注、礼貌尊重、听思记结合等;良好的表达习惯先思考后表达、先写提纲后写作文、使用文明语言、合理分段标点、重视方法和表达效果等。
那么学习习惯的相互影响就表现在习惯的迁移性,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会对另一种良好习惯养成有积极影响,例如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很大程度显影响他们的习作习惯和水平。同时,它还可是纵向迁移的,一个学科的习惯养成可以影响其它学科的习惯养成。
(三)小學生学习习惯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经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的幸福也是如此,也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学习习惯对于学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然而然地得到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许多对比性实验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习惯是成正比的,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学生习惯是直接相关的。
二、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特征因素
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现将农村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心理因素做浅显分析:
(一)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身教胜于言教”,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好的榜样影响将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其特点是具有科学性、阶段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
(三)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
马克思说:“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现如今部分学生上课不珍惜时间,老师讲,他也讲,或者思想溜号、开小差。另外,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教师身上,如课上松松垮垮,课下十分紧张,造成学生本末倒置地对待时间分配。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其一,是教育方法不得当。有些属于溺爱型,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用溺爱代替教育,在学习上更是放松要求。有些属于放任型,对孩子行为的对错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有些属于专制型,父母过多干预子女的行为,无视引导、劝解、说服的作用。
其二,是家长知识层次较低,这些家长对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的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很难纠正。
另外,社会环境学校校风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如何改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学习随着志向走,成功伴着行动走,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对自己今后生活、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当学生知道了学习的具体意义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推动他去积极努力地学习。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当学生知道了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同时,通过反馈,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激发其上进心及时改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法,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现今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四)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恰当的批评和表扬,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融洽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既要表扬优等生,也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同样也不能忽视对中等生的表扬。积极利用表扬手段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利用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如一年级有一节《爱吃的水果》口语交际课,上课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爱吃的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很容易地就了解了水果的特点,再引导学生用通顺的语言进行描绘,自然水到渠成。
(六)利用竞赛的影响
在班级里有奖励才有竞争。各种竞赛,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因此,班级中要多采取一些竞赛。
四、从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特征要求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习惯成自然”。小学生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与可能把精力放在重要的学习活动方面,队提高学习效果,保护身体健康,都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问题。以下谈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一些要求。
(一)认真阅读的习惯
自觉地阅读。阅读的自觉性,除了要求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外,还要求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性,能根据学习任务或文章的特点,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钻研重点的问题:或者为了掌握词句,或是为了理解思想内容,会是为了理清层次结构等,不读“望天书”。
精细地阅读。态度要认真,不管是朗读,还是默读,都要口诵心惟,即邊读边想,正如朱熹说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除了心到,眼到,口到,还要提倡手到,即要逐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与习惯,边读边划边写,加深理解和牢固记忆。
广泛地阅读。首先,要求有课外阅读的兴趣,经常看书报和听广播;其次,阅读的面要广。此外,面广了,不能样样精读,就要学会“略读”的阅读方式,观其大意,以丰富见闻,开拓眼界。
(二)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其次,要指导学生严格遵守笔顺和书写规则,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不写连笔字,不马虎了草,把字写得正确、端正,还要逐步提高书写速度。
让学生养成查字典习惯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查字典后,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师引导学生经常使用。
(三)自觉预习、复习的习惯。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环节。对预习要有明确的要求,一般地说,试读课文时,对低年级,侧重要求运用字音工具和字形工具,自学各课生字的音、形,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初步理解字词的含义,能正确朗读课文;对中高年级,要求把握全文的中心,经过一番努力能初步理解课后作业题等,其次,要加以切实引导,如没预习本,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读读写写,或者让学生点出词语,划出句段,写出疑难。
复习,目的不但要巩固记忆,而且要求温故而知新。为此,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一是及时,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而是先复习后做作业;三是学过几组课文,自动地进行阶段性的系统复习,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四)自觉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可用阅读教材作为范例,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并且在理解文章思路和层次时,联系市级,知道学生学习观察的顺序和步骤。可用课文的插图进行具体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有所依循。在观察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想象、联想,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特性,获得直接的感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之质疑问难,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再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使之有思考的方向,对问题的要求,要弄清是回答“什么,是什么”,或是解答“为什么”,还是说明“怎样”,“怎么样”的。
(五)爱动笔的习惯
除了要求学生完成教育教材所规定的写作练习外,应鼓励学生多动笔,如写日记、观察日记、读书笔记、黑板报稿,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除了注意内容的调整补充,还要注意用词、造句、错别字、标点等的修改。有时可以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地念下来,念不通顺,听得不顺的地方改一改,把文章改得好一些。
参考文献:
[1]关鸿羽 著 新世界出版社《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出版时间:2003-05 ISBN:7-80187-019-0/G·016
[2]《中国儿童百科全书》ISBN: 9787500072034 作者: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委会?《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委会 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3
[3]陶西平《陶西平教育漫笔》
[4]《父母与子女沟通二十八法》徐岫茹,王文雄编著ISBN:9787806189825出版时间:2002-5-1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