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上讲台
2015-01-08王奇
王奇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33-01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当中,呈现出的教学局面是: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的教学局面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接收知识,没有对接收到知识加以理解和思考,不仅知识没有牢固地掌握住;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大为下降。为了改变这种教学局面,教师应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了寻找一种新教学方式,本文先简述一下目前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并对此总结一下本人的数学教学新尝试。
结合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有:
1.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严谨,需要学生以适当的方式探寻认知其过程,而我们的学生只认识结论,忽视了这一点。
2.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动机认识不深。
3.部分学生回家很少主动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晚上回家两手空空无所事是,家长也不过问。
4.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欺骗家长的行为,在校哄老师,到家哄家长。
5.我们部分学生在课前(家里)不预习,学过的知识不及时复习,学一点忘一点,不能形成系统性,一切教学工作贵在落实。
6.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课本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等栏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则包办直接给结论答案,感觉如果让学生探索,课堂45分钟时间不够,课堂紀律无法保障。
综上所述,我为此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尝试方法——让学生担当教师的角色。
假如我们教师自己讲优点,系统性、权威性,学生则像欣赏同一首歌一样感觉很好,但不足之处,学生只是听课,很少主动探索。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是引领者,所谓授之于鱼而不如授之于渔。我们是接生婆,是帮助别人接生,不是生孩者。任何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探究,变为自己的动力才是永恒的。为此我们反其前面行为让学生讲课,因为讲与做有本质的区别。学生讲课优点:有的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的学习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的动机与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爱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
如何让学生讲好课呢?我的做法如下:宣传鼓励。
1.课前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分组并制定或选一些胆大的,数学功底较好的学生,划定讲解范围之后,学生须负责探索或查资料与同学或教师探讨,弄清大致即来龙去脉(自习时进行)。
2.上课前教师应说明本节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再让学生将所预习的任务浏览一遍。
3.本节内容顺序让学生(每组代表)先后上讲台,各组代表上讲台讲课时可根据内容对下面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被提问的学生应认真对待密切配合,下面听讲学生应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4.让全班学生给各组代表找优点,漏洞让学生补充,教师应认真点评,因为学生讲解难免有不足,教师及时补充讲解,让学生再次领悟并给出等级。
5.学生代表讲课时,教师应站在后面关注学生讲解,维持秩序,学生认真听讲,因此“教师”是自己身边的人,产生好奇,求知欲望加强,善于给对方找知识上的漏洞,能专心听讲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这种探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了对数学课一贯填鸭、注入式的教法,这也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
6.课后学生除完成当天作业外,教师应布置家庭作业,每组选组长,第二天早晨检查,每个组长应准备一份本组成员名单列表统计每次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映给任课教师。
7.教师每上完一章应有专题讲座,系统总结本章知识,梳理归类(引导学生做)。
8.上完每一章应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查漏补缺。
9.成立教学兴趣小组,让学生经常相互探索数学,好学生带动后进生,教师也应关注后进生,以平等交流,善对每一个学生,时而提问未曾关注的学生。
10.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进行课堂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科学地、艺术地进行评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新知识讲解中,对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你很会动脑筋”“精彩极了”等表扬,对思维迟钝不爱发言的学生则采取“不要怕,答错无关紧要”“回答正确,掌声鼓励“等词语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又如,在巩固练习时,对回答正确,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你的作业真漂亮”等评语,对练习出错的学生,则说“再来一次,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如果这样进行评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重视自己,对自己期望很大,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要想将数学的教学质量真正地提高上来,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当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自由创造,不再将他们当作知识的储备容器,而是让他们做数学学习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