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5-01-08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毛衫上机编织

黄 健

(1.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时装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2.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201620)

我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针织专业学生在学完约一学期理实结合的“毛衫工艺与横机操作”课程后,将进行“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确定毛衫设计主题,能较好地运用前期知识,掌握独立设计毛衫产品并全过程完成编织制作毛衫成品的技术技能。本文介绍我院针织专业在“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国际合作教学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一、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在改革前为“毛衫上机实训”课,它仅要求学生根据前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教师指定款毛衫工艺设计和制作的操作技能训练。随着市场和企业对毛衫设计人才能力要求的提高,原“毛衫上机实训”课教学显现出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重工艺轻设计

随着服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结构单一、文化附加值低等隐性矛盾凸显,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1],毛衫市场也不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既懂得毛衫工艺更懂得毛衫设计的人才。而原“毛衫上机实训”课教学内容侧重于规定款毛衫的工艺与制作,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毛衫款式(包括色彩、原料等),单纯地完成工艺计算并上机编织、缝合。“毛衫上机实训”课的教学虽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毛衫制作工艺能力,但忽视了对学生毛衫设计能力的培养,已跟不上当今毛衫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由于“毛衫上机实训”课主要采用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跟从模仿的教学方法,知识以“传输—接受”的方式被吸收。学生仍是被动的学习者,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针对“毛衫上机实训”课的不足,我院针织专业新开设“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并连续五年引进意大利毛衫设计教师开展国际合作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使我院针织专业毕业生成为各毛衫及服装企业的抢选人才。

1.教学内容“设计与工艺并重”

国内众多毛衫生产企业的经营方式已由来样加工逐步向原料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作、销售为一体的方式转变。这种转变也导致了毛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以接单打样工艺为主型向设计工艺复合型转化,以改变原来学服装设计的不懂毛衫工艺、而毛衫工艺员又不会设计的状况。

为此,“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从重视毛衫工艺能力的培养转变为毛衫设计和工艺能力并重。2010年至今我们已进行了5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毛衫流行趋势或自选思想,给出课程教学设计大主题,图1所示即为2010—2014年的教学设计主题。课程在教学中不再是指定款毛衫,而是一个大的毛衫设计主题。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进行设计灵感与素材的搜索,然后根据素材选定符合主题的色彩、设计效果图、绘制款式图、确定规格尺寸。在指导教师一对一地审核过关并反复比较确定后,才可以开始购置能表达设计主题的相应色彩和性能的原料(纱线)进行小样编织,同时制订编织工艺单,最后独立完成毛衫制作。这样设计与制作并重的教学内容改变了重工艺、缺设计的教学不足,完成了毛衫是从纱线开始的系列设计与制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毛衫设计与制作的复合能力。

图1 历年课程教学设计主题

2.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目前高职实践课程虽然强调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但在教学中仍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模仿教师演示的各项操作。而在“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强调学生独立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从而掌握毛衫设计与制作的主动学习能力。学生应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课堂的主持人、导演和过程监督者。

具体做法是:首次课上,教师布置课程任务和设计大主题,讲解扩展思路,说明授课与指导的时间、地点等,并重点讲解各个子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安排内容与完成节点如图2所示,共需5周时间。在此期间,教师并不上课但每天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等候学生。学生可和教师讨论,教师对不同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需个别指导并一对一讲解交流或辅助,直至学生自己全部完成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有效提升,学生经常会主动“加班”去完成任务。

图2 课程子任务及完成时间

3.自然分组找朋友教学法

由于教学设施的局限,目前大多数实践类课程往往是按照设备数量对学生进行平均分组,因此某个学生的具体任务是指定的。这种分组法的优点是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实训设备。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大主题下的系列选题、原料、编织和成衣方式均允许不同,所以不能进行硬性分组。我们就采用在不同的子任务阶段,由学生进行自然分组,形成自愿找朋友的方式,让这些学生讨论所遇到的共同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个子任务开始时做好学生的分组记录。如在2014年“意大利民族服装”主题之下又分了“意大利自然风光”“意大利渔业”“意大利当代画家雷纳托·古图索”三个分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选择其一,这样同一分主题的学生可以共同进行素材搜集;又如,根据毛衫小样形成的工艺制作方式不同,可以分成手工编织、手摇横机编织、电脑横机编织等,采用同一编织方式的学生可以共组互相完成不同的作品。

自然分组找朋友教学法可使具有共同特征的学生处在同一组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协同工作的能力,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组中有协同又有竞争,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有益途径。

4.记录本方法的应用

该课程采用的记录本方法,是指选用课程学习需要的素描本做笔记,包括毛衫设计笔记与毛衫制作笔记两部分。毛衫设计笔记是一个根据主题进行的具有创意性的发散思维活动,因为突如其来的一个灵感如不加以及时记录可能就会很快忘记。首先要求学生搜集与主题有关的各种素材图片(一般不少于20张),经与同组同学共同探讨后向教师汇报自己的选择依据,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就能够基本掌握如何搜集素材图片,甄别符合主题的素材了。而所选择的素材图片都要求完整打印后粘贴于素描本上,所有后期的款式设计、颜色确定、组织结构的选择都要与素材相配。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素描本上绘制至少20种款式图,待教师确定后对同一款式图进行配色设计,一般需要绘制5组以上的配色。其后的原料、辅料以及编织的小样都要粘贴在素描本上,作为设计制作的依据。

毛衫制作笔记则是工艺参数及小样编织与调整过程的各次记录和实物。我们不提倡使用电子设备来代替记录本,不仅是因为电子设备可能存在色差等问题,更因为使用各种电子设备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影响学习效果。

5.举行课程作品发布暨T台汇报演出

每次课程教学结束后,我们都举行正式的毛衫作品发布暨T台秀汇报演出,不仅在学校还要去企业。2013年在全国毛衫行业协会学术研讨会上进行的T台秀,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一致好评。举行课程作品发布暨T台汇报演出不仅让学生检验了自己设计制作毛衫的实际效果,也展示了课程教学的成果,使师生共获教与学的成就感,并更好地促进教学。

6.国际合作教师队伍的团队化授课

该课程已连续五年聘请意大利POLIMODA学院的毛衫设计教师来我院进行团队化授课。意大利教师带来了国际最新的毛衫设计信息、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专业教师的优势是工艺能力很强,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资源丰富的纱线原料,由此形成很好的教学互补与合力。教师们用英语完成共同备课与合作授课,学生与外籍教师交流中也必须用英语,故除了专业内容外,师生的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结语

通过“毛衫设计与上机实训”课的教学创新,使学生学到了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不少作品被企业直接选中并加工成产品。目前,毛衫课程教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提炼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李采姣.推动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R/OL].(2013-06-26).http://www.govinfo.so/news_info.php?id=14800.

猜你喜欢

毛衫上机编织
周金应
体验编织的乐趣
毛衫护理标签调研与分析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碧溪镇中国毛衫小镇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街头真人秀
摩洛哥瓷器纹样在针织毛衫面料图案上的应用
待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