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三定”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15-01-08毛海富李兴国程良忠

现代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基本苗晚稻早稻

毛海富 李兴国 程良忠

玉山县农业局

一、技术原理

水稻“三定”栽培的技术原理是:(1)因地定产(定产), 即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确定水稻生产的目标产量;(2)依产定苗 (定苗),即根据区域目标产量确定栽插密度的基本苗;(3)测苗定氮(定氮),即在区域平均法计算氮肥肥用量的基础上,根据水稻苗情确定田间尺度的氮肥用量。

1.定产

区域目标产量根据根据种植地点多年的水稻产量水平确定,一般在前3 年区域平均稻谷产量的基础增15%左右。

2.定苗

株距、行距按照黄金分割优选法测确定。 一般移栽:

行距(厘米)=0.3×秆高(厘米)

株距(厘米)=0.2×秆高(厘米)

每穴栽插的基本苗为:杂交早稻2~3 个苗,杂交中晚稻3~4 个苗。 如抛秧杂交早、中稻亩抛基本苗6万~7 万,杂交二晚亩抛7 万~8 万苗。

3.定氮

区域尺度氮肥用量按照区域平均法确定,即根据种植区域目标产量、地力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计算氮肥用量。 即产量差距(千克/亩)=目标产量(千克/亩)- 地力产量(千克/亩),氮肥用量(千克/亩)=产量差距(千克/亩)÷氮肥农学利用率

氮肥农学利用率是指每增加1 千克氮肥条件下,增加稻谷产量一般中等肥力稻田为17~22 千克/千克。地力产量是指在不施用氮肥条件下收割的稻谷产量。 一般早稻或二晚为250 千克/亩左右, 单季稻为350 千克/亩左右。 田间氮肥用量分为:基肥占区域氮肥用量的50%,分蘖肥为35%,穗肥15%。

二、技术要点

1.调整播种期播量采用集中育秧方式育秧,可提高秧苗成秧率提高3~5 个百分点以上。 培育壮秧关键技术是:(1)适时适量播种,早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初日,抓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晚稻根据安全抽穗期和秧龄弹性,适时播种。 播种量根据育秧方式和大田用量确定,杂交早稻用种量2 千克,杂交中晚稻1.5 千克,如抛秧增加用种量20%。 (2)预防病虫害,种子用强氯精等药剂浸种消毒预防病虫害。 (3)保温育秧。 早稻要求全部薄膜育秧,最好用秧盘育秧或旱育秧。

2.优化株行距,带土带肥带药抛栽。 一是适时抛栽,带土下田。 播种后25~30 天抛栽,早、中稻稻4~5叶、晚稻6 叶抛栽。 二是合理密植,插(抛)足基本苗,早稻2.2 万蔸、中晚稻2 万蔸以上,二晚要求抛栽为摆栽,保证栽插均匀度。 栽插株行距见下表一:

表一 基于黄金分割法则的适宜插栽密度

3.干湿交替灌溉,适时搁田控苗。 早中稻移抛栽后,浅水(4~6 厘米)灌溉,晚稻(6~8 厘米)灌溉,灌水后自然落干, 2~3 天后再灌水,如此反复进行,当基本苗20 万苗以上时,开始多次轻晒田,打苞期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直到成熟前5~7 天断水。

4.测苗平衡施氮肥,补偿施肥磷钾肥。 氮肥用量根据目标产量,土壤提供肥能力,肥料养分利用率研究, 磷肥和钾肥用量按照比例 (即纯氮:P2O5∶K2O=1∶0.5∶0.8)计算。 见下表)

表二 不同目标产量的肥料用量和施肥时间

5.预防病虫害。 用药适时统一,抛栽前3~4 天亩施用尿素4 千克作送嫁肥,给合喷一次长效药防病虫农药,秧苗带药下田,大田加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和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防治,杂草用除草剂拌尿素追肥撒施,具体防治时间和农药选择,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报确定。

猜你喜欢

基本苗晚稻早稻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湖北省早、中、晚稻施钾增产效应及钾肥利用率研究
超级早、晚稻的养分吸收和根系分布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