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坑开挖对下伏地铁区间的影响数值模拟及控制措施研究

2015-01-08陈策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6期
关键词:计算结果市政区间

陈策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0 前言

随着城市地铁及市政工程的兴建,在已建成地铁区间隧道上方开挖基坑施工地下结构日渐增多。本文基于郑州地铁2号线既有东大街~陇海东路区间上方市政隧道基坑开挖,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区间的影响,达到指导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目的。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1.1 工程概况

拟建紫荆山路隧道位于陇海东路-紫荆山路节点,线路呈南北走向,与紫荆山路走向一致,下穿现状陇海东路。隧道南起K0+220.000,北至K0+700.000,总长度为480 m,其中主线K0+220~K0+330和K0+600~K0+700为敞开段,K0+330~K0+600为暗埋段,隧道内仅设置机动车道,双向六车道。

地铁东(大街)陇(海东路)区间右线起止桩号YDK20+606~YDK21+340.494,左线起至桩号ZDK20+537.400~ZDK21+340.479,区间隧道在左线隧道桩号ZDK21+119.179处设置区间联络通道。

地铁区间在市政隧道桩号K0+550处与市政隧道小角度斜交穿越,交叉段长约200 m。地铁区间与市政隧道平纵横相互关系详见图1~图3。市政隧道与地铁区间净距详见表1。

图1 市政隧道与地铁区间平面关系图

图2 市政隧道与地铁区间纵断关系图

图3 市政隧道与地铁区间横断关系图(单位:mm)

表1 市政隧道与地铁区间净距表

1.2 地质概况

根据工程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场地范围内地基土按岩性及力学特征分层,从上到下分别为:第①层:填筑土(Q4ml)、第②层:粉土(Q3al+pl)、第②1层:粉砂(Q3al+pl)、第③层:粉土(Q3al+pl)、第④层:粉砂(Q3al+pl)、第⑤层:细砂(Q3al+pl)、第⑤1层:粉土(Q3al+pl)、第⑥层:粉质黏土(Q3al+pl)、第⑥1层:钙质胶结(Q3al+pl)、第⑦层:粉质黏土(Q3al+pl),见表2。

表2 土层抗剪强度指标表

2 节点风险评估及地铁相关保护标准

2.1 节点风险评估

本工程市政隧道与地铁区间斜交上下穿越,市政隧道基坑最大深度约10 m,两构筑物竖向最小净距约4.8 m,地铁区间先期实施,后期市政隧道基坑开挖卸荷,不可避免对已施工地铁区间隧道产生不利影响,须考虑该节点施工风险。

2.2 保护标准

参考已有地铁隧道相关保护要求及与地铁部门沟通,提出以下控制标准:

(1)地铁结构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不大于20 mm,隆起量不大于15 mm;

(2)市政隧道围护桩结构距离地铁区间外轮廓净距不小于1m。

3 基坑内力计算

根据前期与地铁相关部门沟通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方式,安全等级一级。基坑内力计算选取K0+550断面,最大开挖深度约10 m,插入深度4.5 m,围护桩插入比1∶0.45,土体不采取加固措施情况下基坑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故考虑对坑底以下4 m深度范围内地层加固,地层加固后围护桩内力包络图见图4、基坑计算结果详见表3。

经验算,采取坑底及围护桩两侧土体加固措施可满足一级基坑各项指标要求。

图4 围护桩内力包络图

表3 基坑计算结果表

4 基坑开挖对既有区间影响数值模拟[1]

4.1 模型选取

选取桩号K0+550(基坑深度h=10 m,基坑底与区间隧道净距t=5.6 m)位置断面作为计算断面。市政隧道基坑采用三道支撑,第一道采用混凝土支撑、第二、第三道支撑采用Ф609钢支撑,坑底4 m范围土体采用抽条加固。东侧市政隧道围护桩须保证距离区间隧道净距1.25 m,桩基插入比0.45,对东侧围护桩端部及区间外侧基坑底至区间底范围内土层进行加固,具体加固详见图5。

图5 计算断面及土体加固示意图

4.2 模型简化及计算参数选取

考虑基坑尺寸效应,模型宽度取基坑宽度的5倍,高度取基坑深度5倍,模型总宽度为180 m、总高50 m,见图6。采用Plaxis2D进行计算分析。

图6 计算模型示意图

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盾构采用软件中衬砌单元模拟,横撑采用杆单元,市政隧道基坑围护排桩采用板单元模拟,其参数根据刚度等效换算原则确定。

基坑范围内土体共分为七层,采用Hardening soil模型,考虑基坑开挖的卸载作用,土体采用回弹模量。

土体计算参数见表4。

表4 土体计算参数表

4.3 计算工况

本工程数值计算共分为六个工况,分别如下:

工况1:自重状态下初始平衡,位移归零。

工况2:开挖地铁区间,施加管片衬砌结构,迭代平衡后位移归零。

工况3:施做围护桩及坑底加固,市政隧道基坑开挖深度0.8 m。

工况4:施加第一道支撑并开挖基坑至第二道支撑下0.5 m。

工况5:施加第二道支撑并开挖基坑至第三道支撑下0.5m。

工况6:施加第三道支撑并开挖基坑至坑底。

5 计算结果

工况一、二为市政隧道施工前地铁区间施工及受力工况,本工程着重考虑工况3~工况6市政隧道基坑开挖对区间隧道的影响。

(1)工况三计算结果见图7。

图7 工况3位移云图(m)

基坑挖深约0.8 m,坑底土体加固后自重增加,基坑中部产生下陷变形:1 mm;加固区最大下陷变形:4.5 mm,既有地铁区间最大下陷变形值:3.8 mm。

(2)工况四计算结果见图8。

图8 工况4位移云图(m)

基坑挖深约4.3 m,由于开挖卸荷,基坑中部最大隆起变形:18 mm;既有地铁区间的最大上浮变形值:4.29 mm。

(3)工况五计算结果见图9。

图9 工况5位移云图(m)

基坑挖深约7.3 m,基坑中部最大隆起变形:26 mm;既有地铁区间的最大上浮变形:9.2 mm。

(4)工况六计算结果见图10。

图10 工况6位移云图(m)

基坑开挖深度10 m,基坑中部最大隆起变形:28 mm;既有地铁区间的最大上浮变形:11.25 mm。

6 节点施工保护性措施[2-3]

市政隧道与地铁区间隧道近接斜交段施工,随着上覆市政隧道基坑土体的开挖,地铁区间隧道上方土体发生卸载效应,使下卧地铁区间隧道周围土体隆起;施工对一定影响范围内的土体产生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区间隧道周围土体将发生固结沉降;由于区间为狭长结构,柔性较大,因而区间隧道结构也会随周围土体位移场的变化而下沉或隆起。

在市政隧道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控制区间隧道局部沉降量,使隧道线形满足曲率变化在1/15 000之内,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累计沉降量,使其满足结构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不大于20 mm,最大隆起量不大于15 mm(包括各种加载和卸载的最终位移量)。

紫荆山路下穿隧道工程应采取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市政隧道基坑开挖对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拟采用的主要施工保护措施有:

(1)土体加固:对区间隧道上方及侧面土体进行加固。

(2)分段施工:在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阶段,实行分区、分段施工方案。结构施工时,宜先施工非交叉段及交叉段基坑深度较浅段结构,最后施工交叉近接段。

(3)抽条开挖:为减少地铁区间隧道因市政隧道基坑施工卸载引起的隧道回弹变形,交叉近接段基坑最后一层约3 m厚土体开挖实行分块抽条开挖,每一抽条宽度控制在3 m以内,抽条开挖到底标高后及时浇筑底板并配重压载,每一抽条开挖至压重完成后,方可进行后续抽条的开挖工作。为提高底板浇筑速度,必要时结构钢筋可采用坑外预制拼装方案,垫层浇筑后直接吊放底板钢筋,缩短现场钢筋绑扎时间。

(4)信息化施工:加强施工监测工作,做好信息化施工。对隧道的沉降变形、径向变形、整体偏移变形、坑外的水位、基坑的侧向变形、管线变形、周边建筑沉降变形等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基坑的变形值和变形趋势,及时采用对应措施对区间隧道变形进行调控。

7 结论

本次数值模拟采用二维模型,基坑土体采用一次开挖方式,计算结果是偏安全的。

(1)开挖过程由于上方卸荷,引起下卧区间隧道产生上浮变形,最大变形为11.25 mm,隧道上浮量可控。

(2)实际施工中分块抽条开挖可减少一次性卸荷量,避免阶越式突变,对保证隧道安全是有利的。

(3)采用土体加固、抽条开挖等措施可以保证下伏区间各项指标可控。

[1]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丁江澍.城市地下结构施工对临近构筑物影响的研究[D].陕西西安:长安大学,2013.

[3]上海外滩通道工程初设报告[R].上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07.

猜你喜欢

计算结果市政区间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不等高软横跨横向承力索计算及计算结果判断研究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存放水泥
趣味选路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