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2015-01-08宋艳丽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郑州450000
宋艳丽 (解放军第153 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抗菌药物[1]。临床供选择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医院内感染特别是铜绿假单孢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2]。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3]。新一代含氟喹诺酮类衍生物的产生,使其药理活性明显拓宽,对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孢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4]。该类抗菌药物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临床已用于治疗医院内呼吸道感染及重症监护室的感染。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是近年来研制出的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的抗菌效果显著增强,均可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为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因此,有必要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笔者对2013 年3 月—2014 年7 月解放军第153 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120 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3 种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给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旨在寻求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 例患者中,男性67 例,女性53 例;年龄20 ~73 岁,平均(37.5±24.5)岁。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4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34 例,肺结核合并感染26 例,细菌性肺炎18 例。入选标准:(1)经临床症状、胸部X 射线检查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2)年龄>19 岁;(3)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无过敏史;(4)近期未接受其他抗菌药物治疗;(5)痰细菌学培养为有致病菌生长;(6)无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及造血功能异常等。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3 组各40 例,分别接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注射液和注射用加替沙星治疗。左氧氟沙星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22 ~71 岁,平均(39.3 ±19.5)岁。莫西沙星组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12 例;年龄25 ~73 岁,平均(41.1 ±24.4)岁。加替沙星组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龄20 ~69 岁,平均(37.3±21.5)岁。3 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药品
注射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57,规格,0.5 g/支)20.50 元/支;盐酸 莫西沙星注射液(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39,规格,20 ml:0.4 g)45.00 元/支;注射用加替沙星(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99,规格,0.4 g/支)65.80 元/支。
1.3 成本确定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治疗成本是指用货币单位表示使用某一治疗手段或药物所消耗的资源价值[6-8]。药物经济学的成本较广泛,不仅包括药品费用,还包括门诊费用、诊断费用、治疗及检测费用等相关费用。我院除药品费用不同外,其他相关费用均相同,因此,只将药品费用作为成本-效果分析。为研究结果的实用性,本研究使用的药品价格均按照2014 年5 月我院药房执行的药品价格计算。成本-效果分析是为了在成本和效果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已达到最佳治疗目的,通常用成本-效果比(C/E)来表示[9-10]。可以解释为: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或每一货币单位所产生的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表示一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与另一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通过比较而得到的结果,通常以最低成本的治疗方案作为对照,其他治疗方案与之相比而得出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11]。
1.4 治疗方案
左氧氟沙星组:注射用左氧氟沙星0.5 g、5%葡萄糖溶液250 ml 静脉滴注,2 次/d,1 个疗程5 d。莫西沙星组: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0.9%氯化钠溶液250 ml 静脉滴注,1 次/d,1 个疗程7 d。加替沙星组:注射用加替沙星0.4 g、5%葡萄糖溶液250 ml 静脉滴注,1 次/d,1 个疗程7 d。
1.5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按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 级标准判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痰细菌培养转阴,胸部X 射线检查显示病灶全部吸收;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上述中一项未恢复正常,但细菌培养必须转阴;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用药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每日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咳痰及有无新的不适症状出现。同时进行血、尿常规,胸部X 线检查及痰细菌学培养。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左氧氟沙星组、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临床疗效比较Tab 1 Clinical efficacy in three groups
2.2 细菌学计价
左氧氟沙星组、莫西沙星组、加替沙星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4%、93.5%、94.2%,3 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3 组成本-效果分析和增量成本-效果比见表2。
表2 3 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Tab 2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es on three groups
2.4 敏感度分析
通常情况下,药物经济学中的变量很难准确测定,数据经常出现偏移或不确定性。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分析结果,因此,需要一种分析方法降低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目前,通常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来验证不同假设或估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随着政府医疗改革的步伐加快,药品价格下降成为必然趋势趋。假设在3 种药品价格均降低20%,而疗效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敏感度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一致,由此说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可信。
2.5 不良反应情况
3组均出现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组出现2例,其中恶心、呕吐1 例,皮疹、皮肤瘙痒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莫西沙星组出现4 例,其中恶心、呕吐2 例,胃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加替沙星组出现3 例,均为低血糖症状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 组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临床治疗,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不良反应。
表3 3 组敏感度分析Tab 3 Sensitivity analyses on three groups
3 讨论
3.1 3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
左氧氟沙星属第3 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莫西沙星为第4 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是广谱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在体外显示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加替沙星属第4 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适应证为用于治疗敏感菌株引起的中度以上的下列感染性疾病: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的急性鼻窦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衣原体、嗜肺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等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3.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临床上供选择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医院内感染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已引起人们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活性,阻止细菌DNA 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12-1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失眠、抽搐等;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能增加肌腱炎发生的风险;关节反应,如肌痛、关节痛;影响儿童软骨发育;皮肤及光毒性反应,如荨麻疹、红斑、皮肤潮红伴瘙痒;心脏毒性,如心慌、心悸;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氟喹诺酮类药还可能造成肝脏损伤[14-15]。此外,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注射共有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注射部位疼痛及静脉炎的产生。
3.3 3 种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
通过对上述3 种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发现,左氧氟沙星组、莫西沙星组、加替沙星组所需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87、3.94、4.85;通过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发现,在左氧氟沙星组基础上,莫西沙星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40,加替沙星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4.72。左氧氟沙星组有效率最高,且不良反应较少,无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还是从药物治疗学角度出发,该方案均是上述3 种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同时,敏感度分析也证明左氧氟沙星组为较佳方案的结果可信。
[1] 陈朝利.洛美沙星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国药业,2014,23(23):87-89.
[2] 鲍峻峻,许建明,胡咏梅,等.左氧氟沙星经胃转运、分布特点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1):90-96.
[3] 于航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9):194-195.
[4] 吴李培,宣世海. 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197-202.
[5]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 号.2004-08-19.
[6] 王金明,章文红,张晓芬.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11):247-248.
[7] 焦慧兰,张邦升.3 种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1):1091-1093.
[8] 张雪梅,管秀颖.4 种抗菌药物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421-423.
[9] 马伯恩,刘洪杰,刘超.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753-1755.
[10] 王玉凤.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7):527-529.
[11] 王煦,易红,袁浩宇,等.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113例[J].中国药业,2012,21(17):64-65.
[12] 马一平,梁思泉.临床药师参与莫西沙星注射液致大面积皮疹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2):182-184.
[13] 谢根英,何拉结,吴荔嘉,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分别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7):594-598.
[14] 赖书华.莫西沙星的药理特性及最新应用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8):682-683.
[15] 赵冠人,马俊,冯端浩.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系统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2):1064-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