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军体大纲》的体会与建议

2015-01-08吕方超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组训大纲体能训练

吕方超

(兰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甘肃兰州730000)

本次《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以下简称《军体大纲》或《大纲》)试训单位管理组训骨干培训课程安排满、内容知识新、教学手段活,受训者通过近距离聆听全军军体专业知名专家教授辅导授课,观摩国内体操、格斗、攀岩等领域金牌选手动作示范,依托特战学院完善的保障设施进行学习体会,培训收获很大、感悟很深。通过学习引发思考,更新了对军体训练的认识,并对军区部队贯彻落实《大纲》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1 参加培训后对军事体育的新认识

1.1 认识到军事体育训练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的奠基作用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每一项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军人良好的身体素质作支撑。武器装备越先进,对军人的身心素质、意志品质和战斗技能要求更高。开展军事体育训练,能够发展和完善官兵身体素质,培养和锻造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和团队精神,促进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只有以务实的态度抓训练,以实战的标准强体能,以科学的方法出效益,才能逐步打牢官兵的体能基础,促进部队作战能力的整体提升。

1.2 认识到《军体大纲》颁布的现实意义

当前部队以考核为轴心的应试体能训练成了常态,“以跑代训”“为考而训”现象多见,“体能过时”“体能无用”思想仍有市场,加之体能训练管理机制不健全,现行《军人体能标准》内容体系不完善,组训人才缺乏,条件建设滞后,导致训练不落实、无抓手、缺规矩,一些部队的体能训练已与寻常百姓身体锻炼无异,与外军相比差距更远。《军体大纲》的颁布,必将为军事体育训练科学发展起到引领和推进作用。

1.3 认识到军事体育科学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目前官兵体能训练不讲规律、没有计划,训练方法简单粗放,凭经验、靠感觉、一刀切,军事体育体能化,体能训练简单化,盲目加蛮干造成训练伤病率递增。只有因材施训,按照“力量是核心、耐力是基础、速度是关键、柔韧是保障、灵敏来体现”的原则系统筹划、科学组织,遵循训练规律,合理计划安排,才能真正提高受训者的身体能力。

1.4 认识到军区部队军事体育训练面临的严峻形势

军区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常态而现实、艰巨而繁重,加之训练环境复杂,对官兵身体、心理素质要求更高。近年来,各级对抓好体能训练越来越重视,但现实中普遍存在重耐力、轻力量,重长跑、轻灵敏,重操场训练、轻实战应用,重基础体能达标、轻专业体能训练的问题,与岗位需求和实战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加强与专业技能、战术应用有机融合,才能实现体能训练的真正意义,促进作战能力提升。

2 军区部队落实《大纲》的对策

2.1 抓好《大纲》学习宣贯和试训论证

顺应军事体育训练时代变革,强化学习适应,指导各级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分阶段、按层次、有重点地抓好《军体大纲》的解读、宣传,熟悉训练标准的主要变化,掌握军事体育训练基本理论、伤病预防、计划制订、训练组织等,逐步打牢官兵按新标准施训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按照明确的条件、标准,指导大纲试训单位进一步抓好《军体大纲》试训论证,可由参加此次培训的参谋、士官担任教练员,逐课目组织本级全面试训,年内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能训练示范课目和一批教学组训人才,及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为下步修订完善《大纲》提供依据。

2.2 指导抓好针对性训练

遵循基础训练“通过听课自学感悟理论知识、通过观摩示范建立标准影像、通过分步细训掌握动作要领、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状态”特点规律,坚持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分步细训、因人施教,广泛运用单位组织基础训练“目标牵引、能动训练;分业集中、专长任教;小群编组、按需施教;启发教学、灵活用法;逐步严训、过关升级;比武竞赛、及时奖惩”的基本方法和单个课目训练“示、讲、练、比、评”的训练模式,科学安排有氧与无氧、疲劳与恢复、持续与间歇等内容,增加准备与整理活动训练内容,强化“五力一巧”训练,根据不同类别人员标准、不同兵种专业特点和专项体能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着力提高军事体育训练质量效益。

2.3 大力加强教练员培养

参训人员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集训所学,结合本单位体能训练实际和需求,为转化推广集训打下良好基础;加强运动生物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等运动理论的宣讲,使训前热身、训中保护、训后放松的训练流程深入人心。借鉴集训模式、利用集训成果,以旅团为单位组织一期体能骨干培训,每个基层连队培养2~3名体能组训骨干,为如期按《大纲》施训打牢人才储备;从旅团机关抽调1名参谋、各营抽调1名组训士官建立体能组训专职机构,负责评定个人和部队体能训练水平,制订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指导分队抓好体能训练落实。

2.4 配套完善保障条件

指导各单位对照本级人员分类、考核课目,按照《大纲》明确的条件、标准,抓好军事体育训练场地设施建设,配套障碍、游泳、攀登、格斗、体操和球类运动等硬件设施,补充和完善辅助训练器材;加强对部队体能训练的组织领导,成立指导机构,加大检查指导和考评力度,积极研究部队体能训练中的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部队按新标准施训的经验做法,规范组训程序,提高训练效益;以“学、研、训、考、评”活动和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为契机,组织特定地域、特殊环境、特种任务下的军事体育训练研究与训练实践,探索陆上边境、联合防空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官兵身心素质的不同要求,加强高寒、高原缺氧环境下的身体适应训练,提高官兵适应未来战场的战斗力。

[1]《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关于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1):23—28.

[2]林建棣.军事体育训练改革与发展的新态势[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2):26—29.

猜你喜欢

组训大纲体能训练
“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在军犬专业教学组训中应做到“四会”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应试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