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01-08童光江

国防 2015年8期
关键词:军民国防融合

童光江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军民一体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地方在人才、技术、装备、设施等诸多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军队建设服务,既可较快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又能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军民一体化技术的两个作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需要以更宽视野、更广思路、更大力度,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搞好统筹设计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技术运用越来越充分,资源配置越来越优化,军民融合的领域越来越广阔,军民融合度也越来越深,民用技术对促进国防和军事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搞好新形势下的军民融合工作,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进行统筹规划。

一是完善军民融合管理体系。军民融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军地双方、社会各个系统、各个领域,必须在国家层面建立军地双方共同参加的组织领导体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在宏观管理层面建立融人才培养、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生产、国防动员等工作于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从顶层上实现对军民融合的统一领导,确保军地双方行动一盘棋。

二是加大军民融合统管力度。按照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市场运作的原则,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的宏观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多领域全方位的军民融合格局,打破军工垄断体制、降低民企准入门槛、强化安全保密监管,确保资源投入的效益。认真解决好深度融合过程中各自为政、多头领导等问题,从源头上拆除影响军民深度融合的条块分割、自我保障、运行封闭等管理“障碍”。

三是搞好军民融合法规建设。军民融合的关键是推进社会资源的整合,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军地双方的利益,迫切需要各种法律规范进行保障。要制定军民融合的相关政策法规,在资金扶持、政策倾斜、重点项目建设牵引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通过政策法规、组织机制和项目规划,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实现政策规划一体化、投资渠道多元化、保障方式社会化、管理机制法制化,努力推动军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理清融合思路

充分认清军民融合战略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高度,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度的自觉性,把军民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一是强化认识“融合”。认识一致,行动才能合拍。军民融合力度大小,贯彻效果如何,能够体现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公民的国防观念强弱。因此,强化国防观念,是深度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环节。要从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扎实有效的军事日活动、国防建设政策的贯彻落实等方面,强化广大群众尤其是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和融合意识,使他们既从国家安全层面又从本地区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安全发展层面,充分认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从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确保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建设“融合”。从建设上融合是最具体、最有效的融合。在各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项目上,要打破军用与民用界线,充分体现军民融合的思想、发挥军地融合的优势,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双赢。

三是强化服务“融合”。军民融合是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把军民融合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公民的头脑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意识和协作意识,破除一切妨碍融合发展的狭隘思想,增强军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识,最大限度解放思想,打牢走活军民融合这盘大棋的思想根基。省军区系统在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为后备力量建设服务的同时,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活动,自觉在重大任务和建设中,发挥部队组织严密、作风顽强、快速突击的优势,以真诚服务的实际行动赢得地位、彰显作用、深化融合。

三、突出融合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设成果。在经济形势发展喜人的情况下,经济布局与国防布局必须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具建造、高新技术研发中贯彻国防需求,实现国防布局与经济布局深度融合。

一是要把握好新兴发展领域的融合式设计。大融合大发展,早融合早得益。要重点突出制约军民融合发展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技术和项目,特别是海洋、空天、地球和信息网络等关系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新兴领域。这些新兴领域,既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国家利益拓展的关注点,还是国家安全的制高点。空天和信息网络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既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应在这些新兴领域统一筹划、统一展开、统一推进,努力抢占制高点,争夺新兴领域发展和斗争的主动权。海洋领域是当前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支撑点。目前,我空军战略正从空中作战向空天作战转变,海军战略正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变,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空天和海洋安全。应贯彻“民事开发和利用为先、军事安全保障做后盾”的策略,不断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局面。

二是要搞好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的战略牵引,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目前,全军部队与地方许多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军地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有力提升了军队人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取得的丰硕成果惠及了广大军民。当前,要自上而下将军地相关人才的使用与培养纳入统一的人才体系之中,实现科学管理、统筹安排,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三是要加强国防动员系统建设。国防动员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在国防动员建设中贯彻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国防和军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国防动员需求汇总提报机制还存在“断档”问题,“军队提需求、政府抓落实”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全军相关领域的国防需求向国家对口部门的提出还存在各自为政、多个出口现象,需求提出的程序和论证审核制度还不够规范,有的需求论证还不够精准,不符合实际需要,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防动员准备的质量和效益。要充分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在军民融合工作中的协调作用,做好上传下达、情况通报、综合协调等工作,做到军地之间常来常往、互通情况、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军民融合工作的落实。

四、打通转化途径

多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积累了大量可以转为民用的科技成果。在民用科研领域,我国也已具备了雄厚的基础,许多民用高科技实力已经超过传统军工部门,为军民融合的深度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提高军民技术的融合度。军民融合战略就是为了有效解决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军民分离格局,实现国防和民用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转换,使国防科技在更深的层次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一致。在美国国防部和商务部列出的关键技术中,有80%是军民重叠技术。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推动军民融合技术的实践运用,二战期间的“曼哈顿”计划,80年代初的“星球大战”(SDI)计划,都是军民技术转移和扩散的典型事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将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战略任务。必须进一步推动国防军工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要素在军民之间的双向流动和转移。要不断提高军用和民用两种工业间的融合度,从而扩大和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未来军事需求。要制定涵盖军地、融合各相关领域、可操作性强的全面规划、预研生产、成果转化路线图,将军地双方的创新需求、创新资源、创新力量等纳入统一的创新体系之中,实现系统构建,科学引领,从而推动创新活动更好发展、创新效益更快提高。

二是打通军民融合的良性循环通道。军民融合就是逐步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的融合模式转变,更有利于构建和形成国防与经济建设均衡、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的融合与互促。军民两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必须进入市场,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水平,同时,在市场上获得经济回报,提供改进技术所必需的资金,形成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要充分发挥民用科技优势,及时有效地为军工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避免军事装备技术出现断层,为我军新时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加强军民融合的成果转化。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互为依存、战斗力和生产力相互作用,二者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兼容性、协调性。要充分认清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发展阶段同步、发展动力同源、作用机理同一等特点,搞好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够充分运用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军队后勤保障和国防动员等方面。要确立科研成果平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战时服务于打赢战争的导向,注重高端引领,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平台途径,努力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进入市场和战场,加强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和战斗力的转化。

猜你喜欢

军民国防融合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国防小课堂
《融合》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民融合 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