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陆省军区跨区立体机动保障问题探讨

2015-01-08胡少平

国防 2015年8期
关键词:跨区动员机动

胡少平

内陆省军区地处战略纵深,是输送作战力量和战略物资的重要通道。战时,内陆省军区能否有效构建摧不垮、打不烂的立体快速机动“走廊”,确保战略通道畅通、确保过境部队得到有效保障、确保任务部队跨区机动顺利实施,对于实现作战力量集结与展开、达成战略目的至关重要。

一、跨区立体机动发起突然、时间紧急,保障任务艰巨,必须迅速将动员潜力转化为保障实力

现代战争局势瞬息万变,战役军团不动则已,动则紧急,一旦接受机动命令,为按时完成战役部署,各战役军团必然会多方向、多路线由战略纵深向前沿快速机动。省军区部队筹划准备保障行动的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具备快速聚合、释放动员潜力能量的“爆发力”,从兵员动员、运力征调、物资筹措,到各种抢险抢修、警戒守护和保障供给等,都要突出一个“快”字,迅速完成动员潜力向保障实力的转化。一是快速转换平战体制。迅速转入战时体制,调整充实人员,下达紧急动员令,颁布相关法规制度,动员机构同步启动,职能部门同时运转,对保障行动实施权威高效的组织指挥。启动应急预案,了解掌握机动部队的规模、机动方式,把保障对象、保障需求、保障数量弄清楚;把兵员储备、通用物资装备和交通战备等动员潜力分布、储备、数(质)量情况搞准确;对部队提出的动员保障需求,按照定单位、定数量、定标准、定时限的要求,逐一分析研究、逐级细化明确,形成上下衔接、左右配套的方案计划体系,为快速、高效、精确地把动员潜力转化为保障实力奠定基础。二是快速构建动员网络。依托程控电话网、广播电视网、宽带信息网,以及军队指挥信息网等,构建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立体化动员保障网络体系,沟通军地之间、行业部门之间、动员系统与动员对象之间的联系,确保动员对象随时联得上、召得回。依托动员潜力数据库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对动员潜力实施信息化控制、数字化管理、精确化运用,保证机动部队需要什么就动员什么、需要多少就动员多少、何时需要就何时动员,实现潜力转化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三是快速展开动员行动。按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的要求,快速组织各种动员准备。快速展开政治动员。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发动,激发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营造参战支前的浓厚氛围。快速组织兵员动员。军地动员命令同时下达、工作同步展开,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部队扩编兵员的补充,有针对性地展开临战训练,尽快提高兵员的战(技)术水平。快速组织装备物资征集。按照物资动员补给方案,加强对各种通用装备、物资、器材的筹集、调配和管控,满足应急动员保障需求。快速组织相关企业转产。军工企业、国防科研单位和通用装备相关企业,迅即进入战时状态,加强对军工生产所需原材料、能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控制管制,做好转产、扩产和新装备研制工作。

二、跨区立体机动参战兵力多、涉及领域广,保障需求量大,必须实施多样化、全方位保障

一旦爆发战事,为有效控制局势发展,我必将集中优势力量,采取超常编成,迅速前出完成战略布势。这就要求必须着眼于快、立足于精、力求于活,形成与机动样式相适应、与作战进程相协调的立体、多向、梯次的保障体系。一是确保机动部队齐装满员“走得了”。部队战时扩编,需补充的人员、装备、物资很多,动员任务十分繁重。对此,可依托内陆各省的行政条块,采取整体抽组的方式,在区域内动员收拢预征人员、物资,就地就近直接向部队输送补充。当部队驻地的人员物资不能满足需求时,可在战役军团机动道路沿线的县、市设置综合补给站,保障部队机动所需的人员、物资和油料。二是确保机动部队安全顺利“走得好”。采取分段划片、分片包干、接力保障的办法,在机动沿线的各省辖市、市辖县建立相对独立的保障区,保障途经部队所需;必要时,组织规模适当、应急力强、反应快速、训练有素、能独立完成保障任务的机动保障群(队),实施跨区保障。在主要铁路、公路干线的车站、军供站、装载站等调整点和地域,设立保障点,组织指挥民兵专业分队,以及铁路、交通、民航等行业系统的专业力量,实施定点保障行动;必要时,根据部队需求,组织医疗救护、军械修理、装备维护、移动通信等专业技术力量,成建制转隶,由部队直接组织指挥,实施伴随保障,形成既能保障陆地机动又能保障空中机动,既能保障部队走、吃、住又能保障部队联、修、救的综合保障体系。三是确保机动部队后顾无忧“走得安”。广泛开展宣传、慰问等活动,充分发动群众拥军支前,积极提供各种保障;组织民兵对部队装(卸)载点、大休息地域进行执勤警戒,精心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部队营区等军事设施的保护,组织公安部门和民兵进行治安巡逻,确保机动部队“后院”稳定;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军人家属子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为部队机动创造良好环境、营造和谐氛围。

三、跨区立体机动战场透明、隐蔽困难,保障行动面临多种威胁,必须突出重点关节实施全程防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强敌已经具备超越地域空间局限实施远程作战的能力。内陆省军区虽然地处战略腹地,但不排除敌对我战役军团机动和交通干线重要目标实施侦察监视和精确打击的可能,尤其是重要目标和军事重地,是可能影响和制约战役军团机动的“关节点”,是敌必攻、我必守的“焦点”,必须多手准备、多法并举,突出重点、全程防护。一是广泛实施隐蔽伪装。充分利用制式和就便器材,实施伪装欺骗,提高重要目标的隐蔽性。使用具有防光电侦察的涂料、染料、锡铂条、伪装网等,对机场、桥梁、堤坝等进行变色、变形防护;利用大型彩色喷绘技术,实施变形迷彩、仿造色迷彩伪装,增加敌光电制导武器的误判率;使用仿真材料,在重要目标周围设置假桥梁、假指挥塔;在敌来袭方向和河面上设置角反射器,隐真示假,在目标区域一定距离燃烧废旧轮胎、凝固油料等物料,施放烟幕和气溶胶等,干扰敌电子侦察和空袭兵器,最大限度减少敌对我重要目标的毁伤。二是提前预置抢修力量器材。以铁路、公路、航空、水利部门的工程抢修力量为主体,组建铁路、公路、机场、隧道工程等专业抢修分队,配置在大型铁(公)路桥梁、机场、铁路编组站、隧道等附近地域,随时准备执行突击抢修任务。同时,在重要目标附近备足钢梁、铁轨、枕木、预制构件等抢修器材和物料,一有任务,按照预案快速抢修,确保道路畅通。三是严密组织警戒管护。发挥民兵人多、面广、情况熟的优势,在部队机动的铁(公)路沿线,按照人武部包区域、民兵营连包路段等形式,合理配置道路维护队、民兵警戒哨,采取定点与游动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巡线守护、排险清障、传递信息,确保机动路线上时时处处有人管。对部队机动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在交通枢纽设立调整哨,疏导部队有序机动。同时,加强道路与车辆毁坏情况巡查报知,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处置、尽早修复。四是积极组织对空抗击。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积极抗击”的原则,采取“尽远预警、层层拦截、多法毁歼”的战法,建立梯次配置的火力网,构成纵深、梯次,高、中、低,远、中、近相结合的防空体系,对重点要害目标实施火力掩护。同时,在重要目标附近利用GPS干扰器,以及设置阻塞气球、空中飘雷、空中钢缆等障碍,干扰和阻击敌空袭兵器。

四、跨区立体机动保障力量多元、协调复杂,必须立足形成整体合力严密组织指挥

跨区立体机动,行动空间多维、机动地域广阔,方式多样、力量多元,保障任务繁杂。必须科学统筹、合理调控,实施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组织指挥。一是构建权威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机构。在战区联指的统一指挥下,以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机构为基础,以省军区系统和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主体,以及人防、交通、铁路、民航等行业单位为骨干,建立党政军三位一体、省市县三级衔接的联合指挥机构,根据需要在重点方向和关键时节派出前进指挥所。利用军队有线、无线电通信设施,构建指挥通信骨干网络,沟通联合指挥部与上下级的指挥通信、与各指挥中心的专向通信、与保障部队的协同通信;利用地方有线、无线电通信设施,构建指挥通信辅助网络,沟通联合指挥部与保障力量和有关单位的指挥通信;集中使用预备役力量,在关键部位、重要时节开设通信枢纽,建立机动通信网络,为军地联合保障行动提供灵敏快捷、安全可靠的指挥通信保障。二是牢牢把握保障战役机动组织指挥的重心。铁路编组站、铁(公)路干线和机场,是战役军团机动的主要通道和节点,是保障行动组织指挥的重心,应科学配置兵力,以任务需求调整结构和数量。将精锐的桥梁抢修、渡河保障、运输保障等力量,集中部署在桥梁或预设在渡场附近地域,使其能够对被毁桥梁实施快速抢修,必要时迅速架设浮桥,开辟渡场,实施倒运,确保机动部队快速通过。将主要的车辆装备维修、通用物资供应、医疗救护保障等后装保障力量,重点部署在机动走廊沿线,及时为战役军团提供应急保障,确保部队机动顺畅。三是健全运转顺畅的指挥机制。由军事机关牵头,组织军地相关部门,加强与任务部队沟通联系,了解掌握部队在遂行任务中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在哪儿保障、什么时间保障等问题,提出翔实需求,搞好供需对接,制定方案预案,确保联合指挥机构运转顺畅、军令政令畅通。在联指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防护行动由省军区系统为主组织实施;工程、运输和物资保障,装备补给和维修等,分别由省级国动委交通战备办公室、经济动员办公室、科技动员办公室为主组织实施。灵活运用集中指挥、现地指挥、委托指挥等方式,对作战行动实施指挥控制。重点力量、主要方向、重要时节的行动,集中统一指挥;维护社会治安、警戒守卫等一般性任务,委托当地联合指挥机构实施指挥。

五、跨区立体机动军地一体、敌我对抗激烈,保障机动更加倚重社会资源,必须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做好保障准备

跨区立体机动保障,在强敌精确打击武器的威胁下,每一条重要交通线都可能成为一个战场,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我重要目标可能会遭敌反复破坏。要保障战役军团在境内机动不受阻,必须立足最坏的境况,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平战结合、未雨绸缪、预有准备,着力构建功能齐全、衔接配套的保障体系,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一是搞好保障基础建设。贯彻平战结合要求,按照“扼守要点、兼顾沿线,打防结合、修护并举,分段负责、相邻支援”的原则,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军事需求,大力加强保障基地建设。在铁(公)路交汇、战役军团集中的地区,建立综合保障中心;在部队铁(公)路装载地域,设立大型保障点;在战区部队和过境部队预定机动道路沿途,设立流动保障点,形成站点相通、动固结合的保障格局。着眼任务需求,加强动员储备建设,将动员任务逐级分解细化到沿途市县、行业系统;加快粮油食品、交通运输、装备制造、集成房屋、医疗卫生等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措施配套的供给体系;指定战时转(扩)产企业单位,抓好大型企业动员任务落实,明确动员责任,保留转产平台,预储生产原料,确保能迅速转(增)产,保障作战所需。二是构建点线结合保障格局。针对任务特点和保障重点,依托大量社会资源军民互转、两用、通用、合用的实际,着眼快速反应、精确保障,科学筹划、合理部署,积极做好保障战区部队战役机动物资储备。对铁(公)路干线,以及重要省道、县道等线状目标,尤其是枢纽部位、重要桥梁、隧道和隘口,科学划段定点,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接力式保障部署;对军(民)用机场、铁路编组站、战略投送基地等防卫目标,以及导弹阵地、战备仓库等点状目标,坚持防保并重,灵活配置各种保障力量,形成环形而有重点的保障部署。三是多案兼备强化保障措施。围绕省军区支援大规模作战担负的“防、修、救、运、供”等保障任务,加强对策研究,形成多手段、多方式应对措施,增强多样化应急保障能力。着眼“防得了”,采取疏散配置、隐蔽伪装、工程加固等方法,提高目标抗毁能力;着眼“修得通”,采取整修加固、重点管护、排险除障等措施,定点抢修和机动抢修等手段,提高保障部队机动能力;着眼“救得快”,动员地方医疗机构,在部队预定集结地域,开设野战救护所实施定点救护,在部队机动道路沿线,派出医疗救护分队实施伴随救护;着眼“运得走”,以保障部队跨区前送为重点,加强装(卸)载地域和进出口道路建设,科学编组运输保障梯队,搞好装、运、卸、转等环节的衔接;着眼“供得上”,精确预测部队机动时的物资需求,采取预设站点和伴随配送相结合的保障方法,实现被动补给向主动配送转变。

猜你喜欢

跨区动员机动
组织水稻跨区作业,提高水稻机收水平
千余台雷沃谷神履带机随“天中麦客”浩荡出征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