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2015-01-08董文静

国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师团远征军新编

章 林 董文静

同仇敌忾之十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章 林 董文静

军事历史 抗日战争史 中国远征军 滇缅作战

作者:章林,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博士后;董文静,军事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上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向英、美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进攻,以旋风之势相继攻占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缅甸作为日本通向中国和太平洋的西大门,成为日本对外扩张中猎取的下一个重要目标。1942年2月,应英国请求,同时也为保卫中国外援运输线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组成远征军,入缅支援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对日作战。

一、初露锋芒

1941年12月23日,由蒋介石主持的东亚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并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布防。但英国认为中国军队参与保卫缅甸会扩大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请求迟迟未予答应。1942年3月初,日军在缅甸仰光登陆,英国才吁请中国远征军主力火速入缅。中国政府即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先由杜聿明代理,后由罗卓英继任),集合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共计9个师约10万精锐的远征军开赴缅甸,开始了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出国远征。

1942年3月8日,即仰光陷落的当天,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二○○师戴安澜部先头部队到达缅甸同古,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其后撤。同古位于缅甸首都仰光至曼德勒的铁道线上,西连英军防卫的普罗美,东接美军防卫的毛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此,戴安澜决心在同古及其以南地区阻止日军前进,掩护远征军主力集结,并准备与英军协调作战,收复缅南地区。3月19日,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借攻占仰光的余威向同古扑来。当其搜索部队约500人进入皮尤河大桥时,早已埋伏好的远征军第二○○师一部突然引爆炸药,皮尤河大桥在浓烟烈火中四分五裂。猝不及防的日军在遭遇突然袭击后乱作一团。第二○○师官兵随即从两翼用机枪猛烈扫射,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灭敌200余人。皮尤河一役,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拉开了同古保卫战的序幕。

日军在皮尤河大桥遭到袭击后,集中了所有兵力,在重炮和轰炸机的配合下,兵分数路全线突破皮尤河,向同古鄂克春阵地发起猛烈进攻。第二○○师在师长戴安澜的指挥下勇猛还击。24日,日军在正面猛烈进攻鄂克春的同时,派一部向同古以北8公里的克永冈机场迂回进攻,并迅速攻占该机场,致第二○○师与后方的联络线被切断。当晚,戴安澜调整部署,决定放弃鄂克春等前沿阵地,集中全师兵力保卫同古,并立下遗嘱:“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团团长代之。”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由南、西、北三面包围同古。为阻止日军向前推进,戴安澜命令火烧森林,同时在城里紧缩正面战线,加固工事,作好大战准备。26日,日军向同古发动猛攻,但均被作战勇猛的第二○○师打退。27日,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廖耀湘部奉命急赴同古增援第二○○师,但途中与从仰光赶赴同古参战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发生遭遇战,双方对峙于同古以北的克永冈一线。28日,日军向同古再次发起进攻,并施放糜烂性毒气弹数百发,中国官兵中毒者甚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依然士气旺盛、斗志

不衰。

此时,第二○○师伤亡惨重,弹尽粮绝,援军也无法到来。为保存有生力量,杜聿明下令第二○○师放弃同古。至30日拂晓,全师安全渡过西当河,撤至叶达西。至此,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的第一场大仗以中方突围而告终。尽管如此,第二○○师孤军在同古,与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日军苦战12天,不仅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主力集结赢得了时间,而且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军人的抗战决心和战斗实力,也为中国远征军赢得了声誉。

二、再传佳音

同古战役后,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突破英军阵地普罗美,沿伊洛瓦底江两岸继续北进,于4月中旬占领仁安羌油田,切断英军退路;英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一部7000余人稍事抵抗后,一路溃退,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极度恐慌的英军连续两次向中国军队呼救。此时,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已做好在彬文那与日军会战的准备,而第六军的东线防区也受到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攻击。为解救英军,蒋介石命令防守曼德勒的中国远征军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孙立人部火速驰援英军。

其时,新三十八师第一一四团被作为第五军预备队,只有第一一二团和第一一三团及直属部队向仁安羌前进。4月17日傍晚,新编第三十八师先头部队刘放吾第一一三团到达仁安羌外围,并连夜完成攻击准备。18日拂晓,第一一三团在英军坦克、炮兵的掩护下,迅速向日军阵地发动猛烈攻势。激战至午后,第一一三团击溃当面日军,夺取宾河渡口,并渡河跟踪追击。为与新编第三十八师配合作战,被围英军亦于18日凌晨展开突围战斗,但苦战一日,毫无进展。已断绝两天水粮的英军军心不稳,随时都有瓦解的可能,为此,英军第一师师长史考特再次向中国军队求援。孙立人遂亲自赴前线现地侦察,认为宾河南岸日军居高临下,攻击行动完全暴露,仅以1个团的兵力实施昼间攻击,不仅不能解救友军,反而容易使第一一三团陷入危险境地,遂决定次日拂晓攻击。

19日凌晨4时30分,刘放吾率第一一三团展开全线进攻,各突击队勇猛冲进敌阵,迅速攻占预定目标。日军为挽回颓势,亦及时增援并组织反击。双方反复冲杀,战况十分激烈。第一一三团浴血奋战至14时,攻克了日军的主要据点501高地,并成功占领仁安羌油田。与此同时,被围困的英军也里应外合,趁机发动攻击。激战至15时,中、英盟军胜利会师,英军7000多人以及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军官、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得以全部解围。绝处逢生的不少英军官兵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中国官兵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队万岁”。

仁安羌一役,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以第一一三团1个团的兵力,以少胜多,以寡救众,击溃日军精锐第三十三师团2个联队,毙伤日军1200人,是入缅作战以来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当捷报从仁安羌飞向伦敦后,一时威震英伦三岛。矜持的英国官方人士称仁安羌大捷是“暴风雨前暂时沉寂中的一道清流”,将英军在仁安羌脱险称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为了表彰中国友军在仁安羌援救英军成功,英国政府后来向孙立人、刘放吾等人颁发了勋章。

三、抱憾撤退

远征军积极作战取得的局部胜利并没有扭转在整个缅甸战场上的不利态势。特别是英军在解围后没有继续防守仁安羌,而是弃中国远征军于不顾,极不负责任地撤往印度,导致中国在整个缅甸战场的作战部署受到严重影响。与此相反,日军则抓住中国远征军兵力分散、主力前突、防御地区纵而广、侧翼薄弱等弱点,对远征军进行了大范围的迂回包围,使远征军陷入回国之路随时被切断的危险之中。

4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下令各部队逐次抵抗,向北转移,令第六军与第六十六军主力及第二○○师进攻腊戍方面日军,一部固守腊戍;尔后,第六军向滇南车里、佛海转移,第六十六军向八莫、畹町转移;第五军渡过伊洛瓦底江,沿铁路经八莫向密支那转移。但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于4月29日迅速攻占腊戍,阻断了中国远征军退回国内的后路;日军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五师团也于5月1日占领曼德勒,缅甸局势急转直下。此后数日,畹町、龙陵、密支那等地相继失守,远征军不得不退出缅甸。

第五军直属部队和新编第二十二师在缅北“野人山”地区原始森林中历尽艰辛,于7月25日抵达印度雷

多。第五军第九十六师经孟拱、孟关、葡萄,翻越高黎贡山,历经两个多月返回滇西,于8月17日陆续到达剑川。第五军第二○○师于5月15日在穿越昔卜、抹谷间公路封锁线时遭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身负重伤。26日晚,戴安澜因伤重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引起抗战军民的巨大震动。第二○○师官兵在副师长高吉人等人指挥下,于6月17日抵达滇西腾冲附近。第六军新编第二十二师于5月10日在杰沙与日军遭遇,经与日军激战后,退向印度因帕尔地区。第六十六军在向国内撤退过程中,在畹町、八莫、龙陵等处与日军遭遇后,于5月初撤至永平、下关地区。

在撤退过程中,远征军各部队经过的都是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给养匮乏。加上雨季到来,阴雨连绵,通行不便,行军更加困难。此外,撤退途中多是原始森林,蚊虫成群,毒蛇横行,瘴气弥漫,军中传染病流行,致官兵大量死亡。据当时的初步统计,入缅作战的10万中国远征军,抵达印度和滇西的部队仅剩4万人,伤亡总数达6万人,其中有5万人在撤退途中死亡或者失踪。除戴安澜外,第九十三师副师长胡义宾、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等军官也在撤退中先后殉国。

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军作了周密的计划安排,推进极为迅速。而中国军队协助英军作战极为仓促,同时中、英指挥各异,使作战始终陷于被动。尽管远征军广大官兵奋勇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也难以挽回危局,以撤退告终。

[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作战.北京:中华书局,1987.

[2]戴孝庆、罗洪彰.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纪实.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郭汝瑰、黄玉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徐康明.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5]杜聿明、宋希濂.远征印缅抗战.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何 荷)

E296.93

E

ISSN1002-4484(2015)10-0081-03

猜你喜欢

师团远征军新编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新编报到等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各部队最终下场如何
中国远征军汽车兵陈文的传奇经历
故事新编
《亡羊补牢》新编
二战日军的“窝囊废”师团
中国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