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反思

2015-01-08陈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实践与反思高校毕业生基本原则

陈龙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为政府准确判断就业形势提高参考,同时还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的意义;基本原则;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03-02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执行扩招政策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学校甚至将就业工作看作是所有工作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率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就业率与就业之间只存在“量”的关系,而没有体现出“质”的高低,因此不能完全体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所以必须制定有效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就业质量,从而推动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意义

从高校角度分析,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学校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参照社会需求来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实现专业与就业的结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1]。从政府角度分析,通过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政府能够对当前各个地区的就业形势进行准确判断,针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政策,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平衡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从毕业生以及社会企业角度分析,大学生可以根据以往的评价结果看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而用工单位则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提升就业岗位质量以及就业满意度。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当坚持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原则。一方面,指标体系应当涵盖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另一方面,体系内部的各个指标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联系性、逻辑性,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第二,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因素也难以量化,所以必须坚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赋予每项指标一定的权重值,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定量指标的定性分析,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定性指标的定量分析,从而保证指标系统能够将就业质量客观反映出来[2]。第三,应当坚持可比性以及通用性的原则。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体系能够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高校应用,同时也能够为各个高校之间的横向以及纵向比较提供方便,让高校能够看到本校教育工作开展的结果,对本校有清楚的定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主要选取了十个易于测量和操作的指标,并且为每项指标规定了内涵以及考核测算的标准。其中,第一项指标是就业率,虽然就业率并不能反映就业质量,但是好的就业质量必须拥有较高的就业率,提高就业率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前提,就业率上升了才能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第四项是专业对口率,所谓专业对口率指的是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与学生专业有较密切的联系,能够运用学生在高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专业对口率与学生的就业质量之间成正比。虽然有些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但是在一些行政管理单位获得了较好的工作岗位,有不错的待遇和发展前途,因此也应当将这些工作计入到专业对口数量当中。只有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的满意程度均较高时,才能说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高。第五项为毕业生的薪酬水平,薪酬包括岗位工资以及奖金等,薪酬的高低对学生的就业质量有着直观的反映。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计算毕业生薪酬水平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第六项为毕业生的福利待遇水平。福利待遇指的是“五险一金”,由于地区以及单位性质不同,所以有些企业可能为员工办理“三险一金”或者只有一种保险,这些都应当纳入到福利待遇率当中。第七个指标为职业稳定率,当前国际上对职业稳定率的识别方法是在某一岗位上连续工作的时间超过半年则为稳定,工作稳定率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较高的认可度,这也反映出学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与就业质量呈正相关。第八个指标为自主创业率,自主创业率是学生创业能力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直观体现,在采用该方面的数据时可以根据学生所提供的营业执照来进行。第九个指标为工作创新率,工作创新指的是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所进行的科研课题得到了科研机构的认可,并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第十项为职业发展率,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获得的晋升、学习以及培训机会的多少是衡量职业发展率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反思

利用上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基本上能够将学生就业的实际质量状况反映出来,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工作主要由学生进行,这就会造成统计难度的增加,评价不够全面。因此,应当建立由劳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系统,各个部门负责各自的工作,并且通过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促进工作的完成。其中,劳动人事部门主要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就业率指标,而第三方结构则以问卷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调查。比如,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每一个毕业生都拥有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在就业信息实名制后,结合居民第二代身份中的管理功能,开发出针对所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并且能够在系统中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应当安装系统的客户端,对单位用人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更新的内容包括员工工资待遇水平、福利状况、培训状况等。虽然当前我国实施实名制的条件还达不到要求,但是这种方法已经在发达国家经过了实践,具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在将来这种方式也必定会被我国所采用。另外,还应当科学设定评价时间,毕业生的就业率指标应当在每年的9月份开始,而其他指标应当在毕业生离校一年后开始进行评价。

五、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所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发动多方力量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指标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德胜,等.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就业质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全林,等.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3]李斌.试谈基于就业满意度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J].燕山大学学报,2009,(1).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为政府准确判断就业形势提高参考,同时还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的意义;基本原则;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03-02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执行扩招政策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学校甚至将就业工作看作是所有工作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率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就业率与就业之间只存在“量”的关系,而没有体现出“质”的高低,因此不能完全体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所以必须制定有效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就业质量,从而推动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意义

从高校角度分析,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学校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参照社会需求来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实现专业与就业的结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1]。从政府角度分析,通过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政府能够对当前各个地区的就业形势进行准确判断,针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政策,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平衡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从毕业生以及社会企业角度分析,大学生可以根据以往的评价结果看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而用工单位则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提升就业岗位质量以及就业满意度。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当坚持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原则。一方面,指标体系应当涵盖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另一方面,体系内部的各个指标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联系性、逻辑性,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第二,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因素也难以量化,所以必须坚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赋予每项指标一定的权重值,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定量指标的定性分析,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定性指标的定量分析,从而保证指标系统能够将就业质量客观反映出来[2]。第三,应当坚持可比性以及通用性的原则。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体系能够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高校应用,同时也能够为各个高校之间的横向以及纵向比较提供方便,让高校能够看到本校教育工作开展的结果,对本校有清楚的定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主要选取了十个易于测量和操作的指标,并且为每项指标规定了内涵以及考核测算的标准。其中,第一项指标是就业率,虽然就业率并不能反映就业质量,但是好的就业质量必须拥有较高的就业率,提高就业率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前提,就业率上升了才能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第四项是专业对口率,所谓专业对口率指的是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与学生专业有较密切的联系,能够运用学生在高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专业对口率与学生的就业质量之间成正比。虽然有些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但是在一些行政管理单位获得了较好的工作岗位,有不错的待遇和发展前途,因此也应当将这些工作计入到专业对口数量当中。只有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的满意程度均较高时,才能说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高。第五项为毕业生的薪酬水平,薪酬包括岗位工资以及奖金等,薪酬的高低对学生的就业质量有着直观的反映。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计算毕业生薪酬水平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第六项为毕业生的福利待遇水平。福利待遇指的是“五险一金”,由于地区以及单位性质不同,所以有些企业可能为员工办理“三险一金”或者只有一种保险,这些都应当纳入到福利待遇率当中。第七个指标为职业稳定率,当前国际上对职业稳定率的识别方法是在某一岗位上连续工作的时间超过半年则为稳定,工作稳定率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较高的认可度,这也反映出学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与就业质量呈正相关。第八个指标为自主创业率,自主创业率是学生创业能力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直观体现,在采用该方面的数据时可以根据学生所提供的营业执照来进行。第九个指标为工作创新率,工作创新指的是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所进行的科研课题得到了科研机构的认可,并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第十项为职业发展率,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获得的晋升、学习以及培训机会的多少是衡量职业发展率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反思

利用上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基本上能够将学生就业的实际质量状况反映出来,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工作主要由学生进行,这就会造成统计难度的增加,评价不够全面。因此,应当建立由劳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系统,各个部门负责各自的工作,并且通过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促进工作的完成。其中,劳动人事部门主要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就业率指标,而第三方结构则以问卷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调查。比如,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每一个毕业生都拥有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在就业信息实名制后,结合居民第二代身份中的管理功能,开发出针对所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并且能够在系统中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应当安装系统的客户端,对单位用人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更新的内容包括员工工资待遇水平、福利状况、培训状况等。虽然当前我国实施实名制的条件还达不到要求,但是这种方法已经在发达国家经过了实践,具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在将来这种方式也必定会被我国所采用。另外,还应当科学设定评价时间,毕业生的就业率指标应当在每年的9月份开始,而其他指标应当在毕业生离校一年后开始进行评价。

五、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所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发动多方力量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指标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德胜,等.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就业质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全林,等.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3]李斌.试谈基于就业满意度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J].燕山大学学报,2009,(1).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为政府准确判断就业形势提高参考,同时还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的意义;基本原则;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03-02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执行扩招政策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学校甚至将就业工作看作是所有工作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率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就业率与就业之间只存在“量”的关系,而没有体现出“质”的高低,因此不能完全体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所以必须制定有效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就业质量,从而推动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意义

从高校角度分析,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学校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参照社会需求来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实现专业与就业的结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1]。从政府角度分析,通过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政府能够对当前各个地区的就业形势进行准确判断,针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政策,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平衡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从毕业生以及社会企业角度分析,大学生可以根据以往的评价结果看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而用工单位则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提升就业岗位质量以及就业满意度。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当坚持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原则。一方面,指标体系应当涵盖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另一方面,体系内部的各个指标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联系性、逻辑性,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第二,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因素也难以量化,所以必须坚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赋予每项指标一定的权重值,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定量指标的定性分析,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定性指标的定量分析,从而保证指标系统能够将就业质量客观反映出来[2]。第三,应当坚持可比性以及通用性的原则。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体系能够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高校应用,同时也能够为各个高校之间的横向以及纵向比较提供方便,让高校能够看到本校教育工作开展的结果,对本校有清楚的定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主要选取了十个易于测量和操作的指标,并且为每项指标规定了内涵以及考核测算的标准。其中,第一项指标是就业率,虽然就业率并不能反映就业质量,但是好的就业质量必须拥有较高的就业率,提高就业率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前提,就业率上升了才能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第四项是专业对口率,所谓专业对口率指的是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与学生专业有较密切的联系,能够运用学生在高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专业对口率与学生的就业质量之间成正比。虽然有些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但是在一些行政管理单位获得了较好的工作岗位,有不错的待遇和发展前途,因此也应当将这些工作计入到专业对口数量当中。只有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的满意程度均较高时,才能说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高。第五项为毕业生的薪酬水平,薪酬包括岗位工资以及奖金等,薪酬的高低对学生的就业质量有着直观的反映。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计算毕业生薪酬水平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第六项为毕业生的福利待遇水平。福利待遇指的是“五险一金”,由于地区以及单位性质不同,所以有些企业可能为员工办理“三险一金”或者只有一种保险,这些都应当纳入到福利待遇率当中。第七个指标为职业稳定率,当前国际上对职业稳定率的识别方法是在某一岗位上连续工作的时间超过半年则为稳定,工作稳定率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较高的认可度,这也反映出学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与就业质量呈正相关。第八个指标为自主创业率,自主创业率是学生创业能力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直观体现,在采用该方面的数据时可以根据学生所提供的营业执照来进行。第九个指标为工作创新率,工作创新指的是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所进行的科研课题得到了科研机构的认可,并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第十项为职业发展率,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获得的晋升、学习以及培训机会的多少是衡量职业发展率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反思

利用上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基本上能够将学生就业的实际质量状况反映出来,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工作主要由学生进行,这就会造成统计难度的增加,评价不够全面。因此,应当建立由劳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系统,各个部门负责各自的工作,并且通过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促进工作的完成。其中,劳动人事部门主要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就业率指标,而第三方结构则以问卷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调查。比如,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每一个毕业生都拥有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在就业信息实名制后,结合居民第二代身份中的管理功能,开发出针对所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并且能够在系统中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应当安装系统的客户端,对单位用人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更新的内容包括员工工资待遇水平、福利状况、培训状况等。虽然当前我国实施实名制的条件还达不到要求,但是这种方法已经在发达国家经过了实践,具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在将来这种方式也必定会被我国所采用。另外,还应当科学设定评价时间,毕业生的就业率指标应当在每年的9月份开始,而其他指标应当在毕业生离校一年后开始进行评价。

五、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所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发动多方力量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指标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德胜,等.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就业质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全林,等.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3]李斌.试谈基于就业满意度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J].燕山大学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实践与反思高校毕业生基本原则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中实施德育多元化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