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澳合作课堂教学创新设计

2015-01-07楼建忠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高职教育

楼建忠

摘 要:中澳合作是一種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要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实施学练一体,同时改革考核评价模式,让中澳合作模式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阴影,换发自己的生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澳合作;专业建设

资助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G2013711),浙江省科技厅公益基金项目:2014C32105

1 序言

教学环节包含四大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准确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运用系统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作出整体规划,来制定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的各个内容,并对预期结果做出估价的过程。教学创新设计中需要解决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同时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2 实现创新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室、教师、学生、教材构成了稳固而封闭的课程形态;教师是课程的解释者,学生是课程的接受者,师生围绕教材作单向的授受活动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整个教学活动以课堂为轴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这种指向课本、指向课堂、指向考试的课程模式对强化基础知识有益,对培养健全人格无补。

中澳合作教育在我院实施已经近十年,中澳合作教学创新将决定它在职业教学中的生存与发展。教学设计对该种教学模式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确保其在将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创新教学设计事关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何更有效地获取有效的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事关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学设计成为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环节,同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

3 优化教学内容是教学创新设计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把过去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教材,传授给学生,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的接受知识,致使大多数学生不爱自己动脑,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学习是一种外加的压力,是一种非常枯燥乏味的过程,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感,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学用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很可能不适合于所有学生学习,势必使得学生缺乏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只有让部分自觉性强的学生可以获益,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成为了应试的机器而已,能力欠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听,没有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有使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感兴趣,才算达到真正的目的。

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教材的选择要需要考虑几个方面因素:①针对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的可用性,做到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删节内容;②教材中的内容是否需要重新排序和组合;③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中澳合作教学的教材来自澳大利亚,如果直接嫁接澳方教材,容易造成“水土不服”,不仅澳方教材难度较大,其内容也不一定适合学生学习,所以,针对澳方的资料必须进行删节和补充,并重新进行组合,优化教学内容,同时,为了更好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必须进行教材双语化。

4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创新设计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中澳合作教学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学生的现有基础能力,全面了解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中澳合作《制造工程》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和能对一般复杂零件进行夹具设计,所以在教学实施时,应将该教学目标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因为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包含内容较多,具体涉及机床选择、材料毛坯选择、刀具选择、加工余量选择、加工方式选择、切削速度的选择、机床夹具选择以及各种专用夹具的设计等,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使其成为有相互内在联系的内容,就必须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要求学生: ①能感性认识各知识点;②通过观察、查表和计算等,逐步学会选择各参数,培养起初步的思维能力;③体验各环节的相互联系,通过企业案例学会编制加工工艺;④通过记忆认识各种类型的通用夹具;⑤学会自己设计各种专用夹具。

建立以项目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育的中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如在中澳合作班的《制造工程》课程中,结合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等分模块进行学习,以项目形式构建实际场景,把毛坯制造、材料选择、机床选择、刀具选择、热处理选择、工艺编制、切削用量选择等内容较好的糅合在一起,使教学与工厂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求积极性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 实施学练一体是教学创新设计的手段

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练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另外由于《制造工程》 课程专业性较强,且具有较大的实用性,设计练习时必须和实践联系起来,避免学习、应用两张皮的现象。

设计模块化教学,将企业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将大大改变传统课程练习设计模式,以便将课堂知识和企业实际联系在一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避免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心理,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同时对练习保持开放性,不设标准答案,让学生学会自己摸索,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6 改革评价模式实现教学创新设计

长期以来考试所追求的目标只是局限在知识的范畴内,对于能力、尤其是对于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在考试的要求和评价目标内基本没有反映。创新教育对考试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将单纯的知识考试改变为有创造力的考试和评价要求。

对创新能力的考核和测评,主要不是考核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应该是创造力的考试和评价要求。由于目前的考试还不可能进行以创造力的测定为唯一的目标考试,要激发并进行创造性的评价是会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行考试改革的试验研究。

以“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评价,不仅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而且还必须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成为他们认识自己和教育自己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反馈方式。所以实现教育目标考核方式的改变,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多数院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仍沿用传统的方式,脱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有必要对我国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改革,提出新的考核和评价模式,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涛,高职创新教育的内涵和要求[J],中国高校科技,2011 (9).

[2] 吴言. 项目教学法[J]. 职业技术教育,2003(7):15-17.

[3] 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高职教育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