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泰语四音格词产生的原因和演变
2015-01-07薛青
薛青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泰语中由四个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四音格词汇,泰语四音格词是语音和谐、语义结合紧密、整体性极强的词汇集合,与一般的自由词组不一样。主要从语言的内部动因和语言外部社会文化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泰语四音格词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其发展的脉络,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泰语四音格词的演变发展情况做了历时描述和分析。
关键词:泰语四音格词;内因;外因;演变
1 泰语四音格产生的原因
虽然汉藏语系语言的四音格十分丰富,但是汉藏语系语言四音格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四音格的产生是汉藏语系语言词汇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汉藏语各语言词汇经历了从单音节到双音节再到四音节的发展过程。吴东海在其《汉藏语四音格词产生的必然性》一文中认为,汉藏语四音格词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汉藏语系语言词汇发展的历史线索;二是汉藏语系四音格词产生的内外动力;三是四音格形式是语言使用和接受的最佳选择。笔者认为,泰语四音格词是泰语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特殊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语言内部的自身因素,也有语言外部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面,笔者将拟从语言内部自身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泰语四音格词产生的原因。
(一)泰语四音格词的内部动因
(1)对称原则
“语言中的对称指的是对等和平衡现象、同质和类似现象依时空维度重复出现,语言中的押韵、对偶和重复,都表现了这种对称。”语言的对称机制是人類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功能,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泰语四音格词的对称原则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方面。
1、语音形式的对称
泰语四音格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对称主要表现在韵律结构的对称,其语言结构的基础是音节的独立性。四音格语音节奏上基本呈2+2的模
式,大多是第一音节与第三音节重叠,第二音节与第四音节声调搭配,呈现出ABAC的语音特征。这使得四个音节组合成和谐的统一整体。例如:
????????????? [pen??f?:n??pen??fai??]暴跳如雷。
?????????????? [kra??tsum??5kra??tsim??5]小巧可爱。
2、语法结构的对称
泰语四音格词语法结构的对称性体现在并列结构上,并列结构是四音格词使用最多、最具优势地位的结构。泰语四音格词的并列关系基本是两两相对,前后两个构词的语法结构完全相同。
例如:???????????? [na:4?s?:4?tsai??kh?:t45]面善心恶
?????????? [mu:??5pai??kai??ma:33 ]礼尚往来。
3、语义关系的对称
泰语四音格词前后两个直接构成成分的语义基本是同义、类义或者反义关系,二者并列共存,不相互包含,也不相互修饰。例如:
?????????????? [sa:m??5ba:n4?p?:t??ba:n4?]全面了解 ???????????? [khi:4?mu:??5khi:4?ma:??5]很少
(2)类推原则
类推是指概念上相互关联的语言成分之间通过语言变化而达到语音相似或相同,或者通过语音变化来产生许多新的形式。类推是推动泰语四音格词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姜德武先生最早提出了“四字格语型”的概念,他在《汉语四字格词典》中提到:“汉语中有些结合比较固定的四字词组,人们称之为四字格或四字语,如:‘不...不...‘...街...巷‘千...万...等。我们把这些固定的结构称之为四字格语型。这种语型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凝固形成的,它具有极强的组合搭配能力,可以衍生出新的词组。”在泰语中,有一些泰语四音格,不仅有相同的结构关系,而且有相同的语素成分,这种类型的泰语四音格词放在一起,显示出了泰语四音格词格式化的特征。例如:??????????????? [khau4?tsau4?khau4?na:i??] 交结显贵。???????????????? khau4?da:i4?khau4?khem??5] 紧急关头。这组词有着相同的语素成分“????[khau4?]”,并且是并列结构的关系,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结构模式,这类结构模式与上述汉语的“四字格语型”一致,故在此将其称为“泰语四音格语型”。常见的四音格语型有:
????×????× ????×????× ×??×??
×????×?? ??×??× × ???? ×????
(二)泰语四音格词产生的外因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泰语四音格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外因的影响,例如:经济因素、语言接触,但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归结到佛教文化。
首先,佛教的传入,促进了泰语词汇的双音化。在泰语的词汇系统中,泰语固有词汇是以单音节为主,由于外来文化主要是佛教文化的影响,使梵语、巴利语在泰语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原本单音化的泰语走上了双音化、多音化的道路。在罗根泽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十一章佛经翻译理论里提到梵语的特点:“至于梵音,为语单复无恒,或一字以摄众理,或数言而成一义......且胡字一音,不得成语,必余言足句,然后义成。译人传意,岂不艰哉!”可见佛经翻译对众人来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为了让大众能更好地翻译理解佛教经典,泰语词汇只好化单为复,这样不仅改变了泰语词汇的面貌,而且也极大丰富了泰语词汇。因此可以说,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泰语词汇双音化步伐加快的主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泰语中很多双音节词语都来自佛教。例如:
????? [pan??ja:??] 智慧 ????[pha:??sa:??5] 语言
???????[si:n??5tham??] 道德 ?????? [tse:??di:??] 佛塔
双音节佛教词语的这些结构类型在后来的泰语四音格词中大多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而由双音化引起的泰语语法构词手段的快速增长则为四音格词的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其次,佛经的翻译促成了一种新文体的流行。佛教的作用是宣传教义,教化民众。这一目的促使佛经翻译既非散文,又非韵文的新文体。为了接近普通民众,便于信众记诵,佛经翻译和宣传中对语言材料作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比如构造“四字一大顿,两字一小顿”的韵律结构,使其整齐和谐、朗朗上口并富有节奏感。大量泰语四音格词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并随着佛经的传诵而被大量使用。
2 泰语四音格詞的演变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服务于社会的语言作相应的发展,自然而然也就造就了泰语四音格词在形式和语义上的演变。泰语词汇中出现了相当多的泰语四音格词,人们在使用四音格词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其含义有些人们理解,有的则不然,因此泰语四音格词便逐渐演变成人们能够理解的形式,尤其是部分古人不理解的词。人们在四音格词的使用过程中,追求语义的简明生动,节律和谐和结构严谨。因此,无论从历时还是共时的情况看,四音格词和其他词汇一样,在总体上存在四音格词的产生、旧四音格词的消亡,已有的泰语四音格词在形式和语义上不断演变的过程。例如:????????????[ba:n4?n?:k4?kh?:k??na:??](???—地区,疆域,西北方言),如今演变成????????????[ba:n4?n?:k4?kh?:4?na:??];?????????????(????—逝去,??????方言),如今演变成 ????????????。除此之外,泰语四音格词的词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例如:“?????”[lo???kh?k??]含义为共同合作,???????????????共同收割,但是如今“?????”的含义为集体轮奸妇女等。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泰语四音格词的演变表现为形式演变和词义演变两种情况。
1、形式演变
形式是一种既抽象又具体,既表浅,又深入的结构。泰语四音格词形式的演变即四音格词词意义保持不变,但是为了便于人们理解,构成四音格词的部分语素或某个词改变了,或是发音容易了,也就是四音格词形式演变中构成成分的替换。
(1)同音、近音成分替换
即泰语四音格词在人们使用过程中,为了追求韵律和谐,某些成分逐渐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成分所替换,而词的意义保持不变。例如:
????????????[ba:n4?n?:k4?kh?:k??na:??]把语素 “???[kh?:k??]” 换成了“???[kh?:k4?]”,变成 ????????????[ba:n4?n?:k4?kh?:4?na:??],词义仍然是乡下。
(2)同义、近义成分替换
即泰语四音格词中的某些构成成分在人们使用过程中,逐渐被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成分所替换, 而词的意义保持不变。例如:????????????? [hu:a??5n?:n??pla:??ti:n??]把语素 “ ??? [tin??]”换成了近义词“????[thau45]”变成??????????????[hu:a??5n?:n??pla:??thau45],词义仍然是身世、家世。
(3)类义成分替换
即泰语四音格词中的某些构成成分在人们使用过程中,逐渐被意义不同,但性质和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语素成分所替换,而词的意义保持不变。如:???????????? [lom4?hu:a??5tsom??tha:i45] 把语素“???”换成了“????”变成????????????? [ ru:am4?hu:a??5tsom??tha:i45] ,词义仍然是善始善终。
——以上例子均摘自??????????????? ??????? 《?????????????????》
2、词义演变
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和“词义的引申”。
(1)词义的扩大
由四个同义词或类义词联合构成四音格词,引起词义的扩大,由表示具体事物的概念转化成表达总体事物的概念。例如:
??????????? [pu:??ja:4?ta:??ja:i??]由四个类义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构成,现在衍生为祖宗、祖辈。
(2)词义的缩小
由两个同义词或类义词联合构成四音格词,引起词义的缩小。例如:??????? ?????? [kin??khau:4?kin??pla:??]由两个类义词“吃饭”“吃鱼”构成,现在只取“吃饭”之意。
(3)词义的转移
四音格词的词义的“转移”分为两种情况: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
词的概念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新的词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复存在了。如: ????????????????? [pa:k??
wan:45kon4?pri:au4?] 原义是嘴甜屁股酸,原意一般不用了,而引申为口是心非。
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没变化,只是词的感情色彩转变了。如:???????????[m?:??wai??tsai??reu??]原意是形容小偷,现在变为中性词,形容手脚利索。
3 结语
泰语四音格词在泰语词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和泰语其他词汇一样,四音格词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发展,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人们的观念改变都能够从泰语四音格词的发展变化中窥见一斑。
注释
[1]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125页
[2]吴东海《汉藏语四音格词产生的必然性》,云南民族大学(哲社版),2008(06)
[3]孙艳《泰语四音格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133页
[4]孙艳《泰语四音格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133页
[5]姜德武《汉语四字格词典》,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08)
[6]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3(01)参考文献
[1]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2]吴东海.汉藏语四音格词产生的必然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3]戴庆厦,孙艳.景颇语四音格词产生的机制及其类型学特征[J].中国语文,2005(05)
[4]杨光远,何冬梅.泰语词汇双音化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1]???????????????? :??????????????????? ????????????????????? ???????? [J].?????????????????????,2001.
[2]???????????? ?????????????????????????????????????????????????????????????? [J].?????????????????????,2002.
[3]???????????? ????????????????????????????????????????????????????????[J].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