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走 步步走实 寻求特色
2015-01-07梁玲
梁玲
摘 要:如何打造小学语文实效课堂?分为五步走:一、目标确定要有“准儿”;二、流程梳理要有“路儿”; 三、方法落实要有“步儿”; 四、语言训练要有“味儿”;五、个性彰显要有“范儿”。
关键词:实效课堂;目标确定;流程梳理;方法落实;语言训练 个性彰显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大都经历了“惊喜——迷茫——冷静——突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量地学习吸收,努力地自我消化,痛苦地挣扎突破,最终欣喜地实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繁琐细致的讲解需要改变,模糊宽泛的课堂状态也需细化;僵化被动的灌输不能继续,没有章法的活动也不能放任;封闭本位的学科理念需要打破,无边无度的拓展也断不可取……如何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准确、更实效?这一直是我们思索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和思考,现就如何打造小学语文实效课堂谈谈自己的见解。
1 目标确定要有“准儿”
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和支撑,是
课堂架构的灵魂。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疏于对教学目标的反复推敲、横纵比较及梳理取舍,从而会经常出现教学目标不全、不准、不透的现象,导致了大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向偏颇、效果不佳。
(一)、“三个维度”不能偏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互为渗透,融为一体。”对于这点,语文教师大多早就明确,在备课、教学设计时也都能给予极大地关注,可在课堂执行时就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问题。一是第二维度(过程与方法)的简化与缺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内容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在课堂中存在着。我们要特别地将关注点聚焦到学生身上,更加重视学法设计和指导,使“过程与方法”得以具体呈现,使此维度成为三个维度中最厚重的一层,绝对不能将此抽空而成为夹层中的真空地带。二是第三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超重与越位。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以思想主题来组合单元,使人文性得以主动凸显。许多教师顺势而为,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单元的思想主题、文本的精神价值取向挖掘得细致入微,在课堂上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使人文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唱主角。在一些课堂上,许多学生、众多的听课教师被触动心弦,都不禁会潸然泪下。通过对文本的处理,使其更加打动人、感动人不是不对,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感动之外,有没有语言活动的参与?有没有语文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感动是通过与文本对话自然生成,还是教师运用了其他手段进行的“催泪”效果?且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叙述顺序依次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认为,三者应分别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核心与辐射渗透。“知识与能力”是文本的呈现、承载,“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架构的表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是渗透于知识能力之中,彰显于过程方法之外的。三者是融为一体,并依次有所依托的。淡化知识能力、弱化过程方法而一味强调情感,真真是在求无本之木、溯无水之源,真真的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了。
(二)、“四个层面”不可或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在此框架下,《语文課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程目标都进行了分类具体的阐述。具化到每一册教材中,各单元则都集中体现了思想主题与语言训练重点,即教材都明确呈现了单元目标。再继续聚焦,就是最后一个层面——基于文本的课时目标。在教学时,我们要以文本为核心,层层辐射拓展。一定要课课体现单元重点,落实学段任务,体现学科特色。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文本,却置单元、学段、学科目标于不顾。不同的文本若放置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其训练重点是不同的,思想感情主导方向也是有区别的。
2 流程梳理要有“路儿”
明确了目标是明晰了前进的方向,若要向着目标前进,就一定要知道“路在何方”?曾几何时,我们语文教师为了一节参赛课或公开课,拿出全部精力,数天数月磨一课,最后呈现的课堂完满精彩。可是,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追求的是常态课落实准确并精彩,充满智慧和快乐。每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怎样教学?每一节课堂,学生应该怎样度过?我们应该寻找到较为明晰的路径,根据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除前进路上的障碍,并不断将其平整、拓宽、延伸,引导学生快乐地行走在这条路上,并使他们在行走中不断地成长。
那么,我们要怎样寻找继而寻找到怎样一条路呢?虽然“教无定法”,但有一些原则和理念我们还是要必须遵循和体现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和试用版相比,新增了“教科书编者”,这是因为,课改实施以来,许多语文教师置编者意图、教材体系于不顾,,一味的进行深度拓展、个性彰显,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实在是舍本逐末之举。与编者对话,即将学科责任、学段任务融入单元备课思考之中,体会编者安排意图,沟通各环节各部分联系,较为全面系统地架构起基本的课堂结构。
人教版小语教材基本由“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组成。第一学段一般以课文为载体,着重进行字词、朗读的习得与训练。第二、三学段则逐渐开始进行较为综合的学习。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区分精读课与略读课不同的任务要求,力求引领学生在精读课上研习方法,在略读课上运用方法,“以精带略”,逐步地去亲近文字,感受语言,形成能力。同时,根据单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化的拓展阅读,使阅读行为经常化、常态化,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甚或是一种高雅的生命状态。接下来的“口语交际”课则要围绕阅读课的目标任务来促进沟通、强化表达、发散思维,实现学习方法的活学活用。紧随其后的“习作”教学则是使学生沉静下来,面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用手中的笔表达真实的自我。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巩固——拓展——沟通——沉思”的学习过程,其实,这也是人的心路成长过程。
我们要深入地体味编者意图,用好手中的教材,以课时为切入点,以单元为关注点,以学段及学科要求为中长期目标及成长愿景,疏通出一条明确的路径,坚持不懈地付诸实践,用“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3 方法落实要有“步儿”
有了正确平坦的道路,就要一步步走下去。这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积跬步,
何以行千里?”没有踏踏实实的每一步,再好的道路也是虚设,再美的目标都是幻想。
这里所说的“步儿”,就是过程方法,实际操作的具体落实。笔者认为,目前,小语课堂的“步儿”还普遍存在以下三种不良倾向:
一是没有重点。“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阅读是有明显个性化体验的,语文教学的取向和评价也是多元化的。许多老师备课时越钻越深,内容越挖越多,思路越拓越宽。于是,课堂便出现了内容过多过碎,框架过紧过满的现象,因面面俱到而面面缺失。二是缺乏特点。学生现在还是以被动地听课、接收为主,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活动。预设和生成的问题也往往是格式化、程式化的,几乎是课课可以套用,缺少新意。三是不成系统。因语文学科特点所致,除了生字词外,各课的知识接受点和能力训练点并不独立,也不自动外显,加之缺少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注,缺少系统训练的意识,就造成了大量语文训练与体验的缺失,只有“点”,却难连“线”,不成“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方法步骤的落实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厘清学习任务。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说到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听、说、读、写”而已。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活动就应该围绕中心任务展开,而非旁顾。二要具化操作方式。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如果没有具体的方法手段,学生学习势必是蜻蜓点水或囫囵吞枣,不全不深不明不透。另外,操作方式的设计要力求多样化,如针对具体字词句标注感悟,填表理清脉络,想象画面形成表象,句式对比体味差别等。这些方法要教师看得到,学生摸得着,而非泛泛地提问,空洞地交流,模糊地批注。三要形成训练系统。我们既要关注细节,又要把目光放长远。课堂上的训练点不应是杂乱无章的,我们要心中有“体”,眼中有“面”,手中有“线”,我们要善于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最后构面成体,从而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得到全面长远的成长。
4 语言训练要有“味儿”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这是这几年常听到的呼声。“语文课程是一门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本质,课堂结构的架设,具体环节的设计都要以此为焦点。感悟要基于对文字的深入品味,交流要基于对文本的自主理解,表演要基于对细节的准确拿捏,朗读要基于情感的自动生成……一切的活动,都要围绕文本,基于语言,切不可抛开文本进行“花式表演”。情感类的课文不要只强调情感撞击不顾对文字的亲近,自然风光类课文不要用导游式的解说取代个性化的感悟,科普类课文不要用深奥的知识讲解取代对课文的文学性解读,画面感强的课文也切忌用大量的图片欣赏代替对文字的深入理解……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而不是思品课、科学课、自然风光欣赏课……
5 个性彰显要有“范儿”
名师的气质专家的风范是老师们的普遍追求。但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气质和风范是教者专業修养、执教能力的自然外显,而不是学出来的技巧,摆出来的架势。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切不可只看表面,舍本逐末。
打造自己的课堂气质和个人风范,是不可操之过急的,也是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而是要打牢基础,循序渐进,最终才会水到渠成。深厚的学科知识,深入的教材分析,正确的学情判断,科学全面的架构预设,机智灵活的生成处理,还有对语文教学工作无限的热爱和忘我的投入……凡此种种,都能做到,特色课堂就会逐渐凸显。
对于此,我们虽然不能操之过急,但也不能停滞不前。如果老师们经过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达到了“有准儿”、“有路儿”、“有步儿”、“有味儿”,就应该提高标准,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根据学生需求,构建特色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既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也成为师生心灵沟通、文化浸润的园地。同时,我们在引领督促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美丽,体味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总之,打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潜下心来,耐住性子,理清思路,以学生为关注点,以教材为切入点,深入钻研课堂教学各要素,实现“目标确定——流程梳理——方法落实——语言训练——个性彰显”的有序推进,实现“有准儿——有路儿——有步儿——有味儿——有范儿”的步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