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教学改进

2015-01-07王小青

中学生物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碘酒米汤蛋清

王小青

新课程特别强调课程资源对教学的影响。教师若充分利用教材,并能对教材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则能提高课堂效果。

1.“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改进

1.1器材和材料的改进说明

淀粉鉴定:用米汤代替米粒和面包屑;用试管和试管架代替载玻片;用碘酒代替碘液。

蛋白质鉴定:用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和火柴代替开水。

脂肪鉴定:增加滤纸数量和水。

1.2教学策略

教师从学生自身和生活出发,从一日三餐引出食物,提出问题(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从而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回答问题,最后师生总结实验成果。

1.3教学过程

1.3.1引入

教师提问:众所周知,人的生长和生活离不开食物,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食物中究竟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

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不急于给予评价,反而借此卖起关子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以常吃的食物为例,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1.3.2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鉴定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

(2)结合实验原理,得出结论。

1.3.3实验讲解

(1)实验方法及注意点:

①脂肪(油脂)的鉴定:在一张滤纸上按压炒熟(去水分)的花生,在另一张滤纸上滴一滴食用油,在第三张滤纸上滴一滴水,观察三张滤纸留下的痕迹。做完另外两个实验后,再来观察三张滤纸的情况(水迹干掉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安排第一个做)。

②淀粉的鉴定:在试管中倒人1/5试管的米汤,然后逐滴加入碘酒1~3滴,注意每加入一滴碘酒都要振荡摇匀,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注意碘酒不能多加)。

③蛋白质的鉴定:在鸡蛋一端用镊子扎破个小口,注意别把鸡蛋打碎,分别在2个烧杯中倒出等量鸡蛋清溶液,然后对一个烧杯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和状态,与未加热的烧杯内溶液对比(对蛋白质加热完全后的烧杯是倒过来放置蛋清也不会掉下来)。

(2)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实验方法和实验进程。学生操作并完成练习册。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学生按压花生力气小,导致辞油斑太小;②碘酒加的太少,颜色不明显;加的太多,颜色呈紫黑色;③加热不够,蛋白质未完全凝固;加热过头,烧杯底部蛋白质变焦,散发臭味。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提示学生用力挤压;第二个问题教师提示“逐滴”加,摇匀,颜色太深,加水稀释,用白纸为背景加以观察。第三个问题笔者干脆让学生加热足够,就是过头也没关系,因为散发臭味正好也证明了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或鼓励学生用镊子夹起一块凝固的蛋清烧烧看。

1.3.4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成果

(1)米汤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2)蛋清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

(3)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

2.实验改进之点明

(1)用米汤代替米饭,实验现象从“主要变黑”改为“明显变蓝”,与实验原理一致。

通过调整米汤的浓度,可以让学生真正看到了淀粉遇碘酒“变蓝”的现象,有助于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否则就算有教师的解释,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会产生对科学的怀疑。因此,教师有责任让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一致,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2)直接对蛋清加热,蛋白质遇高温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实验现象更明显。

比起在蛋清中加开水让蛋清变成有白色物质的混合液,改为直接对蛋清加热,更易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若不慎对蛋清加热过度,放出臭味则更印证了实验原理的后半部分,这是加开水所达不到的效果。此外,这样做实验,不用麻烦准备开水,还给了学生学习使用三脚架、石棉网和酒精灯(教材前面介绍过)等常用器材的机会。正所谓,一举三得。

(3)增加一张点水斑的滤纸,与油斑对比,更符合科学探究的理念。

这个实验有3个对比,增加一张点水斑的滤纸是防止水斑过一段时间会消失,而油斑几乎不变。这有助于学生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4)注意统筹安排。

教师先安排第三个实验,利用做第一和第二个实验的时间,让滤纸上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印证水和脂肪的区别。

猜你喜欢

碘酒米汤蛋清
VC历险记
拒绝“剩宴” 蛋清变猫头
碘酒的“魔法”
蛋清宝宝独立记
分不开的蛋清与蛋黄
碘酒变色
哈尔滨冰雪之旅
吉林冬季之旅
鸡蛋清的生活小妙用
碘酒美容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