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高专青年教师“四过关”教学能力培养的评价与研究
2015-01-07林先燕杨胜文王敏申建权陆开江
林先燕 杨胜文 王敏 申建权 陆开江
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对于高校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4],培养模式的探讨成为各高校研究的热点。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开展青年教师“四过关”能力培养,通过“四过关”培养,找出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培养方案与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现将培养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以来分配到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4个教研室的16名青年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预防医学教研室3名,外总教研室2名,诊断教研室4名,中医教研室7名,平均年龄(26.8±2.3)岁,到校工作时间(2.4±0.9)年;本科15名,硕士1名;男生11名,女生5名。
1.2 方法 对全系16名青年老师采用系部拟订的《医学系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医学系青年教师任课资格“四过关”考核工作方案》进行培养。考核项目为“四过关”:教学课程理论考核过关、教学课程技能操作考核过关、教案书写过关和讲课过关。考核标准:教学课程理论考核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教学课程技能操作考核达到90分及以上;教案书写检查考核达到80分及以上;讲课考核达到80分及以上。指导教师遴选采用《医学系关于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的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以教研室为单位,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的配对比为1∶1或1∶2。
1.3 考评方法 考评队伍由系部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教学课程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组卷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组成;技能操作考核按照各教研室的技能操作考核评分要求进行;教案书写检查按照统一的《教案书写检查考核表》进行,考核表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理论教学课堂考评按照统一的《理论教学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表内容包括目标教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每个模块以100分制为单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青年教师“四过关”考核情况 16名青年教师教学理论课程考核总体成绩与合格标准分(90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5),但外总、诊断、预防医学和中医教研室青年教师在教学课程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与合格标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诊断、预防医学和中医教研室青年教师教案书写与合格标准(80分)比较(除外科外),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青年教师讲课与合格标准(80分)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教研室青年教师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四过关”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 1 “四过关”考核成绩比较(±s,分)
注: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标准为90分;教案和讲课考核合格标准为80分;aP<0.05;bP<0.01
教研室 例数 理论 操作 教案 讲课外总 2 93.5±3.5 93.0±1.4 84.0±2.8 83.5±2.1诊断 4 93.5±2.5 90.9±0.9 85.0±1.2a 82.5±3.0预防医学 3 92.0±1.0 89.0±1.0 88.5±2.3a 83.3±4.2中医 7 89.9±3.1 90.7±3.1 90.0±2.6b 89.1±4.3b四个教研室 16 91.6±3.0a 90.7±5.6 87.7±3.3b 85.7±4.7b
2.2 指导老师对“四过关”考核的评价 见表2。
表2 13位指导教师对系部开展青年教师“四过关”考核评价情况[n(%)]
2.3 青年教师对“四过关”考核的评价 见表3。
表3 16位青年教师对系部开展“四过关”考核评价情况[n(%)]
3 讨论
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突显师资队伍力量的不足,为充实师资队伍,学校必然要引进大批青年教师到高校师资队伍中来,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是各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5-7]。目前各高校常采用的培养模式通常只是岗前培训和指导教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只要通过试讲就能走上讲台。此模式对青年教师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培养,或者说只是针对了一个点或面的提升,如侧重理论教学水平培养,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因而难以反映青年教师的真实“家底”,实际工作中整体教学能力与水平并不显著。
本系开展青年教师“四过关”教学能力培养,要求4个教学模块考核达到标准后教研室方可安排教学任务,考核未达标者,提出整改方案,再参加下一轮考核,暂不安排理论教学任务。本次开展的“四过关”教学能力考核,除个别刚到岗的青年教师外,多数教师均获得系部颁发的《授课资格证书》。但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本文发现还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1)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长效机制来抓。(2)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同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3)学校、系部和教研室应给青年教师诸多展示平台,经常开展如教学竞赛、技能操作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和责任意识。(4)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督导和指导教师作用。对青年教师的听课,教学督导、指导教师可进行简短的点评,同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共同研究与促进,弥补青年教师教学不足,实现共同进步。(5)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8]。如进入教学医院顶岗实习6~12个月,以丰富实践经验,升华理论知识。
[1] 陈璇.构建省属地方高等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5(28):101-105.
[2] 黄松青.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2010,11(4):17-20.
[3] 王海文.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07-108.
[4] 刘庆志,国凤兰.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措施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9(1):141.
[5] 周爱珍,程斌,王和平.医药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渐进式培养模式的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59-160.
[6] 李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J].右江医学,2010,38(3):361-362.
[7] 雷世鑫.谈医学专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9):74-75.
[8] 冯晴.临床教师从事临床专业实践的必要性[J].当代医学,2013,19(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