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旋后前臂桡倾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07周重刚李丽清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前臂优良率肱骨

周重刚 李丽清

在临床上,肱骨髁上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疾病,主要出现在小儿群体中。其原因主要因为肱骨髁受外力猛烈打击出现的,且该疾病极易并发肘内翻和Volkmann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2]。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分析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旋后前臂桡倾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肱骨髁上骨折68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中医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符合WHO关于肱骨髁上骨折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19例,女15例;患者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54±1.02)岁;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1 h~7 d,平均从发病至就诊时间(3.51±0.28)d;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患者年龄4~15岁,平均年龄(9.02±1.17)岁;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2 h~7 d,平均从发病至就诊时间(3.61±0.35)d。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法治疗,操作者选取肘外侧和正中切口,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为有效避免或是降低术后出现粘连现象发生率,对患者前方和鹰嘴部不进行剥离。使患者骨折断端得到充分暴露,并对两端进行牵引便于肱骨纵轴进行正位,并用克氏针和石膏进行固定。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感染现象。

1.2.2 治疗组患者采用旋后前臂桡倾手法复位治疗,在患者确诊后,采用不麻醉措施或是血肿内局部麻醉措施进行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超过24小时的患者,应采用氯酸酮麻醉措施或是臂丛麻醉措施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采用对抗牵引方法下旋后前臂桡倾手法复位方法治疗,对于移位远端助手屈肘过900的患者,应对其进行有效纠正。对于尺偏型解上骨折患者应采用郑氏小夹板方法治疗,并依据患者移位方向、移位多少和旋转度数加用梯形、平垫或是塔形垫进行治疗,最大程度的发挥牙垫和夹板之间的效应力,并通过钢托塑形旋后挠倾悬吊固定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3]优: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肘屈伸受限不超过10°,且患者肘内翻不超过5°;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肘屈伸受限为11°~30°,且患者肘内翻为6°~15°;差: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肘屈伸受限超过

30°,且患者肘内翻超过15°。临床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并详细记录患者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 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 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06%。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n(%)]

2.2 对比2组患者出现肘内翻现象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出现肘内翻现象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出现肘内翻现象发生率为8.82%。对比2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出现肘内翻现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出现肘内翻现象发生率[n(%)]

2.3 2组患者住院费用相比 治疗组患者住院费用为(3654.25±165.24)元,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为(4512.37±141.1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肱骨髁上骨折疾病主要出现在6~12岁群体中,因患儿肌张力较低和组织娇嫩等,在采用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采用轻柔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损伤。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其患肢出现张力性血疱和肿胀等现象,需通过临时固定治疗,之后等到肿胀消退过后再采用旋后前臂桡倾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6]。该种手法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疾病临床上可有效预防和纠正骨折内移及向内侧倾斜,同时对远端骨片的旋转移位具有良好纠正作用,提高患者骨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健康成长,降低患者出现肘内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8]。综上所述,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疾病临床上旋后前臂桡倾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其可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治疗费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选取的6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中,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出现肘内翻现象发生率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旋后前臂桡倾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值得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经费,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曾南柱.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7):960-962.

[2] 陈世友.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205-206.

[3] 张高耀,江学东,吴赟.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9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4(23):73-77.

[4] 刘江.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3):44.

[5] 张韦韦.6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3(9):3222-3223.

[6] 朱超,沈海琦,侯明夫,等.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康复锻炼[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4):104-106.

[7] 刘西纺,孙银娣,殷继超,等.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闭合治疗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预防[J].中国骨伤,2012,25(9):785-787.

[8] 王晓,张世清,张凇,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肘关节功能评价[J].中国骨伤,2003,16(10):615.

猜你喜欢

前臂优良率肱骨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成人前臂淋巴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