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减少或预防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Meta分析

2015-01-07王万玲卢美玲

重庆医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静脉炎循证异质性

王万玲,卢美玲,罗 倩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贵州遵义 563003)

·循证医学·

循证护理对减少或预防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Meta分析

王万玲,卢美玲,罗 倩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贵州遵义 563003)

目的综合评价循证护理对减少或预防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VIP资源,Pubmed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或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3 092例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脱出或异位及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或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Meta分析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患者需要长期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PICC置管可以有效缓解反复静脉穿刺、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及组织坏死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PICC置管可导致各种并发症(静脉炎、导管脱出、穿刺点感染及导管堵塞)的发生,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4]。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验循证护理对减少或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减少或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循证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建库到2014年7月公开发表,内容涉及循证护理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研究;(2)随机对照试验(RCT);(3)严格按照“循证护理”的操作步骤实施循证护理。排除标准:(1)重复文献、综述、会议摘要及无对照组的临床分析文献;(2)非随机对照研究。

1.2 方法

1.2.1 检索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Pubmed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以“循证护理、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为检索关键词或主题词,PubMed数据库检索词为“evidence-based nurs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complications”,同时进行参考文献的追溯。以此检索建库至今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关于循证护理预防PICC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采用互盲的方式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有争议的文献交由第三方进行裁决。

1.2.2 文献质量判断标准 文献质量判断标准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系统2010年版评价标准分析文献质量,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分类分级水平和依据,研究证据按质量由强到弱分为A级、B级、C级 3个水平[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国际Cochrance组织推荐的RevMan5.0软件对纳入研究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应用χ2检验评价NARU 研究之间的同质性(P>0.1,I2<50%为检验水准)检验,当各研究结果之间不存在明显异质性,合并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 结 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 初步检索文献234篇,其中中文文献222篇,外文文献12篇,阅读题目、摘要后剔除重复报道、综述类文献或信息量不全的文献,初筛获得文献96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信息不全、非干预研究及非随机对照研究等最终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17篇,均为中文文献,见表1。

各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人数为71~150例不等,共计3 092例患者,其中干预组1 540例,对照组1 552例,均为循证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在预防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研究。纳入的17项研究均为RCT,所有文献均为B级,提示所纳入文献质量为中等水平。

纳入研究中对照组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总结PICC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现将纳入研究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实践具体实施方案总结如下,见表2。

2.2 循证护理对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的应用效果 纳入研究中有13篇文献报道了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情况,对13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见图1:异质性检验I2=0%,P=1.00,合并效应值优势比OR值为0.35(95%CI:0.26~0.47,Z=6.68,P<0.01),见图1。

2.3 循证护理对预防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应用效果 纳入研究中15篇文献报道了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发生的影响情况,对15个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异质性检验I2=0%,P=0.94,合并效应值优势比OR=0.33(95%CI:0.24~0.46,Z=6.64,P<0.01),见图2。

表1 纳入的RCT的一般情况

图1 循证护理减少PICC置管静脉炎的森林图

表2 纳入的17篇研究针对不同PICC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实践

图2 循证护理减少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森林图

图3 循证护理减少PICC置管导管脱出或异位的森林图

图4 循证护理减少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森林图

2.4 循证护理对减少PICC置管导管脱出或异位的应用效果 纳入研究中13篇文献报道了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导管脱出或异位发生的影响情况,进行异质性检验,森林图异质性检验I2=0%,P=0.99,合并效应值优势比OR=0.30(95%CI:0.21~0.42,Z=6.90,P<0.001),见图3。

2.5 循证护理对减少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应用效果 纳入研究中11篇文献报道了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导管堵塞发生的影响情况,进行异质性检验,森林图异质性检验I2=0%,P=0.96,合并效应值优势比OR值为0.21(95%CI:0.12~0.37,Z=5.57,P=0.003),见图4。

3 讨 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科学研究结果作为证据,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及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采取最佳措施的一种护理方式[23-25]。本研究所纳入的17篇文献中循证护理措施稍有差异,但都能够通过循证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首先通过检索文献及临床实践对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进行观察了解,发现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脱出或异位、导管堵塞等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留置时间过长、导管的选择不适、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及加药方式不当等。循证护理小组针对如何预防PICC并发症提出循证问题,对并发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重点评估导致PICC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寻找相关研究证据,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后,即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并根据临床证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医生的建议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计划,在PICC护理过程中严格做到科学合理穿刺、选择合适的导管、控制导管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操作训练及对患者宣教导管自护的重要性等方面全程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真正做到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及时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最大程度的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证明,循证护理模式将传统的经验型护理向科学型护理转变,改变了护士过去主要以经验和直觉进行临床护理的习惯,促进护士融入更多的思考,养成在工作中查阅资料、寻找证据、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良好习惯。护理人员在预防和减少PICC并发症的实施过程中既丰富和添加护理证据,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使护理工作更加系统、有效地进行。本研究结果证明,循证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患者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脱出或异位及导管堵塞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PICC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今后减少或预防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提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但是,本次Meta分析仍存在一定的缺陷:(1)纳入文献在研究过程中随机化程度不高;(2)部分研究样本量小,且未提及样本量估算,这可能导致检验效能偏低。建议在以后研究中扩大样本含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高质量研究,增强各研究间的一致性,使研究结果更为严谨有效。

[1]陈萍,李莎莎,张庆,等.质控小组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2,41(11):1125-1127.

[2]Leung TK,Lee CM,Tai CJ,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long-te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care and education[J].Cancer Nurs,2011,34(1):E25-30.

[3]钟晖,陈永平,牟庆云,等.电话随访对PICC血液肿瘤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7):866-868.

[4]Butler-O′Hara M,D′Angio CT,Hoey H,et al.An evidence-based catheter bundle alter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trategy in newborn infants[J].J Pediatr,2012,160(6):972-977.

[5]胡雁,赵岳,刘均娥,等.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9-230.

[6]严世英.循证护理对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意义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58-59.

[7]冯淑娴,李绯,张亚娟.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1,27(8):955-956.

[8]刘翔宇,谌永毅,许湘华.循证护理在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13,21(5):309-312.

[9]张华苑,简怡娜.PICC置管病人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8):2162-2163.

[10]张玉芬.不同护理方式对80例癌症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23-124.

[11]林玲琴,蔡文晶,陆家华.循证护理在减少PICC 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经验,2013(11):168.

[12]袁敏.肺癌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180例分析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415-1416.

[13]陈香,黄少娅,谢佳佳.循证护理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2062-2063.

[14]韩冬韧.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循证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2013,22(17):1921-1923.

[15]汪跃友,吴娟,徐慧,等.循证护理在减轻中重度颅脑损伤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50-152.

[16]李蓉,杨小莉.循证护理在PICC临床实践中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53-1055.

[17]董运凤.循证护理在减少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44-45.

[18]张娅娅,宋彩芳,董米连.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9):83-85.

[19]郑洁芸,洪娟,朱美玲.循证护理在PICC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1956-1957.

[20]刘莹.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99-100.

[21]许妍.循证护理对减少肿瘤病人PICC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4,12(20):1882-1883.

[22]庄曼贤.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5):628-629.

[23]Wojnar DG,Beaman M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compliance with evidence-based indications for insertion in an inpatient setting[J].J Infus Nurs,2013,36(4):291-296.

[24]张福英,鲍康身.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9):3589-3591.

[25]顾立学,刘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重庆医学,2011,40(6):618-619.

Reduce and prevent effect of evidence based nursing on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PICC:a Meta analysis

WangWanling,LuMeiling,LuoQian

(DepartmentofNursing,AffiliatedHospitalofZunyiMedicalCollege,Zunyi,Guizhou563003,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vidence based nursing on the prevention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PICC.MethodsTh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on the evidence based nursing in reducing or 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PICC 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databases of PubMed,CNKI,WanFang,CBM and VIP;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RevMan5.0 software.Results17 studies involving 3 09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otal.The results of Meta analyse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lication (Phlebitis,puncture point infection,catheter prolapse or ectopic and catheter obstruction) rates of evidence based nursing group with PICC were lower (P<0.05)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Evidence bas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omplication of PICC,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worth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evidence based nursing;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complications;Meta-analysis

10.3969/j.issn.1671-8348.2015.30.024

王万玲(1965-),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康复护理工作。

R473

A

1671-8348(2015)30-4247-05

2015-04-24

2015-07-16)

猜你喜欢

静脉炎循证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