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下对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研究与思考
2015-01-07代伟伟
文|代伟伟
融合通信下对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研究与思考
文|代伟伟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各行各业,成为公司团队之间组织指挥、信息交流和协同办公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各类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优劣并结合新华社海外总分社的网络视讯会议系统的运营实践,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未来融合荣欣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进行思考。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互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从80年代初发展至今,可分为三种类型: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和网页视频会议系统。
硬件网络视频会议依靠专用硬件设备,主要使用多点控制单元MCU和视频终端加专线以实现视音频处理、网络通信和各项会议功能。
软件网络视频会议主要是基于Internet互联网,支持面向全球的协同工作,一般采用C/S模式,主要依靠CPU处理视、音频编解码工作,开放性好,软件集成方便。
Web网页视频会议是纯网页的解决方案,基于flash技术实现的,无需安装硬件设备,也无需下载安装任何客户端或插件,完全在网页上实现即时通讯和视频会议。
目前新华社驻中东总分社部署的有硬件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和软件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主要是用于北京总社与各大总分社开会使用,部署的时间较早。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则用于中东总分社与地区二十几个下辖分社之间开会使用,是新近应用实施。通过对这两套系统的实际运营使用,笔者总结这两者之间的优劣对比:
1、硬件视频会议的建设成本高,一个MCU设备要几十万,一个终端设备一般也需要上万元,并且通常需要网络专线为之提供服务,所以运营的成本也高。软件则不同:只需要一次性部署好服务器设备,其它的终端和网络完全建立在已有的资源上,无须另付资金。
2、大部分的硬件系统由于本身定位的局限,功能比较单一,仅仅支持语音和视频的交互。软件系统则可以实现电子白板、程序共享、文件传输等数据会议功能,作为会议的辅助工具。
3、在音视频效果上,硬件系统的效果往往比软件产品要连贯稳定,但这是建立在带宽高与稳定状况下的一个效果。如果是在某些带宽窄且不稳定的情况下,会议效果自然不如软件系统。
4、多数硬件会议系统部署应用在固定的会议室,需要固定的显示音响设备;软件系统则要电脑、网络就满足条件,用户可以在任何办公室召开会议。
5、从系统的扩展性和开放性上,硬件视频会议根据MCU的要求,部署点数受到的限制比较大。软件视频会议一可以根据服务器和带宽,其用户数可以达到成百上千;二可以在部署系统时,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对未来功能的延伸能力。
网页视频会议系统由于是基于flash技术实现的,其在方便性、快捷性、易用性上确实较硬件和软件系统有显著优势。网页视频会议,其数据的传输、处理、存储全部都由服务提供商的云服务器处理,也是当前火热的云计算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网页方式也有它自己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网页视频方式明显较软件方式能力不足,无法做到桌面共享和实时共享文件资源。
2、网页视频会议系统部署于提供商的云服务器中,会议的私密性、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系统无法自我掌控,扩展性与延伸性很差。
3、网页视频会议在音视频传输方面能力不够,特别是在对实时性要求相当高的视频会议行业,声音和视频延时大。
新华社驻中东总分社下辖地区二十几个分社,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该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通信基础条件也参差不齐,所以跨国视频会议组织难度极大,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网络适应性和稳定性。根据以上对网络视频会议的分析以及结合中东地区实际情况,中东总分社采取部署软件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方式。
中东总分社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以下简称会议系统)是纯软件的解决方案,由服务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构成。会议系统服务端软件配置在一台服务器上,会议系统服务器的系统需求如表1所示。
在所有参加会议的用户机器上安装客户端软件。会议系统客户端软件可以在市场上所有主流windows机器上运行,完全支持基于WEB的应用,自动提示用户安装。
会议系统基于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XMPP标准协议,具有分布式、模块化的特点,充分地考虑了对未来的扩展性。会议系统的服务器结构如图1所示.
会议系统的所有信令都是采用IETF XMPP协议来实现的,所以服务器的核心模块是XMPP路由器,又名为Jabberd。Jabberd相当于一个通信的中转站,所有从客户端发往服务器的信令以及服务器各模块之间的消息传输全部通过Jabberd来完成。
下面介绍一下其他各服务器模块的功能:
图1
1、MCU,又称多点控制单元(Multipoint Control Unit),主要起到会议的管理以及对会议中的信令进行处理的作用。所有用户的加入会议、离开会议,包括会议中对用户的各种权限管理都是由MCU来实现的。
2、媒体服务器的功能是对会议中的音视频实时数据作接收、处理和转发。音视频是视频会议用户非常关心的内容,而且数据量巨大,所以多媒体服务器所需要的带宽资源以及计算资源都相对较多。
3、文档共享、文件共享是会议中的重要数据协作功能,通过文件服务器,用户可以将本地的文件通过虚拟打印的方式或者浏览器共享的方式,让所有参会者都能立即看到。
4、白板服务器用来实现对白板操作内容的处理、验证和转发。通过白板功能及文档共享功能的结合,用户可以在一个已经共享的文档上做标记,从而方便地实现数据协作。
5、在某些视频会议应用中,用户需要将一个应用程序甚至是整个计算机桌面共享给参会者,甚至让其他参会者远程操作桌面或应用程序。这些数据都是通过程序共享服务器实现接收、计算并转发的。
6、会议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库配置、服务器的配置启动以及监控的功能,数据库配置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初始化,以及对现有数据库的升级。服务器配置包括本地以及远程服务器的添加设置,以及生成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生成后就可以通过WEB启动本地或者远程的服务器服务,并且监测服务启动的状态。
经过较长时间的多次开会实践使用,会议系统圆满地支撑了地区网络视频会议的召开,在国际公网复杂条件下保持了视频会议中各种操作的流畅度。除了会议系统基于XMPP协议开放式、模块化的服务器结构外,主要与以下几点关键技术有关。
1、视频编解码方面,系统采用了H.264编解码算法。H.264算法具有很高编码效率,在相同的重建图像质量下,能够比H.263节约50%左右的码率。H.264的码流结构网络适应性强,增加了差错恢复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IP和无线网络的应用。
2、音频编解码方面,系统采用全球领先的GIPS技术。GIPS技术可根据带宽状况自动调节编码码率,提供低码率高质量的音频。GIPS的核心技术(网络自适应算法,丢包补偿算法和回声消除算法)可很好地解决语音延迟与回声问题,带来完美音质,提供比电话还清晰的语音通话效果。
3、自适应带宽技术。在视频会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网络带宽波动的情况。如果带宽的波动幅度使得视频会议本身的音视频数据无法正常传输,就会造成音视频质量的下降。这就要求系统对网络带宽的异常波动可以做出相应的处理。会议系统设计为:当检测到网络带宽发生变化时,会首先降低视频帧率以保证声音的连续性。帧率变化的机制是:当检测到网络带宽低于系统要求带宽时,则将视频帧率迅速降低为原来帧率的1/2,当系统发现带宽已经表现为充裕时,系统将上调帧率,但上调的速度是缓慢的,在整个过程中,语音的码率是保持不变的。
4、视频多码率技术。在一个视频会议中,参加会议的用户带宽很可能是不同的,系统设计允许多种码率并存于一个会议中。会议开始前,每个客户端会首先检测与服务器连接的带宽情况,并通知服务器。服务器如果发现会议终端的带宽不一致,则会将视频数据分别做出处理,对于宽带用户,服务器将按照宽带的质量发送视频;对于窄带的用户,服务器则会将视频质量做一些降低以适应窄带的需求,然后再发送给窄带用户。
5、VOIP功能。会议系统提供的PSTN网关能够使普通电话或手机无缝连接基于IP的会议系统。当不在电脑旁的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接入会议系统,和会议中的任何人进行语音交谈。
图2
现阶段,中东总分社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基本地满足了地区分社间会议沟通、协同办公的需要。但笔者认为,随着中东地区网络条件的改善和升级,以及新华社事业地不断发展,视频会议将越来越被频繁使用。在不远的将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必然会产生如下阶段的需求。
第一步是软硬融合。为达到现有资源地最大化利用,现成的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和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要做到互连互通,达到如图2所示的方案。
第二步是移动终端接入(BYOD)。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来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必将融合各种通信手段,支持各类移动终端的加入,除了提供音频、视频沟通以外,也能够提供屏幕共享、电子白板协作以及消息聊天等功能,方便参会人员在机场、酒店、家里等各种场合随时参加会议。
第三步是融合采编发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充分结合新华社全球一体化采编发数字加工平台,满足新闻信息集成服务业务链各环节间协同工作和统一通信的需求。
目前我社则需要提前规划,统筹布局,在新技术浪潮的发展中不落人后,而届时的一体化综合平台在协同工作和融合通信的时效性等方面必将为我社新闻信息集成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对生产流程和工作模式的再造。
(作者单位:新华社安徽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