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如: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 科大讯飞CEO
2015-01-07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吴晓如: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 科大讯飞CEO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教育,一个被寄予厚望但却令人焦急的行业;传媒,一个自感焦虑却也深耕细作摸索前行的行业;两者都需要在技术的帮助下突破瓶颈。长久以来,本刊致力于“传媒科技”的探讨。数月之前,我们开始听取关于“传媒教育”的变革之声。今天,我们把“科技”与“教育”放在一起,期待由此引发对传媒教育的创新探索。
趋势
吴晓如
无论是在传媒界还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最火热的话题。国内正在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中,科大讯飞鼎鼎大名,而其也正在教育行业中有所布局。本期,《中国传媒科技》与科大讯飞一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
教育是最需要用人工智能改变的行业
在不久前极客公园和百度新闻联合举办的“奇点·创新者峰会”上,科大讯飞CEO吴晓如说道,“在中国,教育是最需要用信息化、用新技术去改变的行业。学习时如果能够碰上好老师是最幸运的事情,《虎妈狼爸》为了小孩的教育,搬到很小的学区房里,所以北京五道口的房价成为了天价,这都是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中国有上千万老师,他们短时间提升是不可能的,唯一普适性地提高教师水平的方法就是信息化。”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非常大,高等学府自不必说,即便是乡镇级的中小学基本上也都已经有机房、通网络,教室里投影仪等设备也非常完善,完全具备信息化的条件。
但是光有电脑、有网络还不行,必须还要有好的应用,这背后还需要技术的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此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一个老师只有一双眼睛、一双耳朵,而人工智能可以变成老师的50双眼睛、50双耳朵,去关注班上的50个学生。”
关于人工智能,吴晓如将其分为三部分来讲。第一是计算智能,计算机能够算得非常快、存储更多的内容,其实严格来讲不能算人工智能的一部分,现在没有必要和计算机较劲。第二是感知智能,即让机器拥有和人五官一样的技能。第三是认知智能,不仅仅让机器听得见,还要让机器能够听得懂,这就是机器大脑的认知技能。
据了解,最近几年,科大讯飞在感知智能方面的进步非常快,比如,机器的眼睛,图像识别、手写识别等在很多场景里已经得到应用,而且已经能达到接近人的视觉水平,识别错误率还在保持快速的下降(如图1)。再比如,机器的耳朵,现在语音识别不仅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很好地做识别,在嘈杂的环境下机器也有非常强的识别能力。
除了语音识别技术、图像手写识别技术让机器看得见、听得清之外,最后还要让机器知道看到、听到的是什么,这就是认知智能。认知智能成为现在人工智能技术非常重要的热点,中国、欧美国家和日本都在研究此项技术,其中有些标志性的项目,比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图灵中心研究认知技术,目标是未来让计算机能够通过美国的生物考试。日本的国内情报研究所有类似的技术,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让机器考上东京大学。而在中国,吴晓如介绍说,“到2020年,科大讯飞和几所985大学一起开发的‘超脑’将参加北京高考,它的目标是考取一本同等水平的大学。这需要机器具有极强的知识重构和推理能力,这项技术若实现突破将对很多领域有重大的影响。”相信无论是教育界还是传媒界都会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图1
图2
人工智能已在教育行业实现应用
从全球来看,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尚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现在已经有阶段性的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
讯飞的语音技术正在帮助解决广东70万高考考生答卷的批阅难题。广东高考英语的口语环节目前由计算机语音技术完成考核,不需要再投入任何师资力量。一个老师评阅10天高考答卷,辛苦程度其实不亚于一个学生参加3天考试。更关键的是,人工阅卷结果存在相对较高被主观因素影响的可能。如今,讯飞的机器和广东省的考生经过几年磨合后,2015年即实现以机器评阅为主、人工审核为辅的全新评阅方式。另外,讯飞还为广东省推出了一款叫“e天说”的英语学习应用,用于学生口语训练。
如果将该语音技术引入到传媒教育中,播音主持专业的普通话训练不也是类似的应用场景。实际上,科大讯飞是全国唯一通过国家语委评测的达到实用水平的口语评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用于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处于垄断地位。
针对教学市场,科大讯飞还推出了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课堂教学内容的标准带读、口语评测、互动教学、同步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应用统计与监管、交互式课件快速制作等功能。
吴晓如认为,教育产品一定要融入中国的主流教育体系,学生上了一天课后,回去还有一堆作业要做。一个非常好的在线教育产品如果和课堂教学没有关系,想让学生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讯飞的思路,则是渗透到已有的教学过程之中去,帮助老师和学生用好已有的教学时间。他们有一个小产品,能够在英语老师做课件时,用语音合成配上一段标准的发音。这样就省去了老师自己发音带来的麻烦和困扰,学生也可以直接接受标准的口语发音指导(图2)。
教学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但却一直没有很好的方案。若是给老师徒增工作量的评价工具,一定是体验不佳的。同样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会轻易改变,在原有的作业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他们一定是抗拒的。据吴晓如介绍,讯飞首先联合学校将学生的答题卡和作业本做了“可机读”优化,然后用图像及手写识别技术自动对考卷和作业进行机器评阅。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学习成果评价,人工智能的核心应用点还在于,机器帮助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当前学习的具体情况,抓住每一个学生知识水平里面的缺陷,更好的指导学生去学习。
科大讯飞布局在线教育市场
光有技术还不行,技术必须要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应用。早在2013年,讯飞即瞄准了中国教育界最火热的在线教育市场。
今年上半年,安徽和广东两个省的老师一共上传了50万份教学资源到讯飞的云平台。讯飞正在把北京、上海最好的教育专家将每个知识点像素化以后的成果分门别类,将他们讲解使用以后结合反馈完善补充过的课件扩展到全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更好的量化掌握,学生讲的每一个口语、做的每一次作业都可以被自动评价,形成记录,数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对于讯飞来说,光有技术平台是不够的,教育行业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们需要聚集更多资源,和行业内伙伴一起加快这个行业的变化。”科大讯飞目前已经将这套集合教学、评价、学习的人工智能平台开放出来,一些教辅、出版社等机构已经在该平台上开发智能化的教学课件。
比如,一些出版社正在把传统纸质教材变成互动式教材,一册考题书,学生做完以后就把它扔了,现在作业作完以后可以变成学生的学习记录。
对于中国传媒在线教育来说,这些以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为基础的创新性教育技术同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前面提到,吴晓如认为,唯一普适性地提高教师水平的方法就是信息化。近日,由国内60余家传媒院校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传媒在线开放教育联盟”走了另外一条“捷径”。据了解,除了学界教师资源,该联盟还将广纳传媒业界优质资源,搭建传媒教育在线开放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共享平台,由此推动传媒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转型中、待转型的传媒人可将自己多年积淀的心得梳理,经过联盟平台的系统化包装和服务,形成一门或多门课程。传媒教育作为一个非常注重图像和声音的学科门类,在互动式教材、交互式课件制作上,在MOOC类网络课程进行中,是否能借助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平台创作出更多优化传媒教育的新应用、新模式,非常值得期待。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音频技术是传媒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传媒教育实践中,学生们是否可以通过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开放平台,开发创造出一些有趣的音频节目、音频产品,甚至就此展开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传媒应用探索呢?就此话题,本期“橙媒体实验室”栏目抛砖引玉,期待引发更多声音。
“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一日千里,这些技术一定会给教学带来非常大的改变。”吴晓如深信这点。我们也希望,人工智能技术很快会在传媒教育中有所应用,并促进传媒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