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语言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及成因分析
——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1-07张之琼刘幼群赫湘红
张之琼 刘幼群 赫湘红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专业论坛
新疆民语言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及成因分析
——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之琼 刘幼群 赫湘红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本文对新疆民语言高职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民语言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同时对产生学习倦怠的个人、学校、家庭等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
高职生民语言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缺乏学习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学习倦怠的学生在情绪上表现为烦躁、郁闷;在行为上对学习敷衍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放弃学习;在自我感觉上对自己失望,成就感低,长期下去,还会产生身心疾病。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高校名单,新疆高校共39所,高职院校22所,占比57%。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并提出解决对策对提高新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2%,从历年就业率来看不如汉语言学生。比较2012、2013、2014三年汉语言和民语言学生就业情况数据:汉语言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96.5%、99.2%、98.4%,民语言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92.7%、89.5%、95.6%,不难看出,民语言学生就业率普遍低于汉语言学生。学生因学习倦怠而造成其综合素质不高从而影响就业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课题组试图从学习倦怠这一心理学视角出发,对新疆民语言高职生学习的现状展开调查,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民语言高职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因素,研究探索出缓解学习倦怠的对策及途径,以促进民语言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之乐学并提高学习效率,为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提供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一、民语言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选取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2013级已进入专业学习的民语言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覆盖道路与桥梁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学院,既有普通高考生,也有三校生。2011级与2014级都不在此次调查范围内,因2011级为毕业生,绝大部分已出去实习不在校;2014级则为刚进校的预科生,还没有进行专业课学习。
(二)调查方法
方法一:问卷调查法。课题组编制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问卷》,并将之翻译成维吾尔语,发放问卷900份,收回问卷882份,其中有效问卷852份。
方法二:访谈调查法。课题组编制了《访谈提纲》,分别对72名民语言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
(三)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情况
民语言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情况,占总人数的90.5%,只有9.5%学生明确自己没有出现过学习倦怠情况。在852份有效问卷中对“在您入校后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时候?”的回答为“没有”的人数仅为81人,其余771人回答“偶尔有”或“有或经常有”。
2.年级差异
2012级和2013级选择“有或经常有”学习倦怠的人数分别占本年级总人数的21.7%和27.4%;选择“偶尔有”学习倦怠的人数分别占本年级总人数的66.9%和62.6%。这说明在学习倦怠问题上,2012级和2013级有差异但不明显,不管是哪一年级的学生都存在共同的问题——学习倦怠,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且引起倦怠的原因不同。
从访谈中得知,2013级学生刚从基础教学部的预科进入各专业学院学习,班主任调换、专业学习开始、民汉合班、汉语授课等因素造成学习上的障碍,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不能适应专业学习;而2012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专业学习经验,面对专业学习难度的增加、实操动手能力的要求、即将顶岗实习的压力等产生的新问题,会使他们郁闷烦躁,导致厌学情绪,从而采取一些不当行为排解烦闷。
3.性别差异
从性别角度上看,存在学习倦怠的男生占总人数的56.3%,女生占43.7%,这说明男生相比较女生而言,更易产生学习倦怠感。研究发现这与性别特点有关,相对男生来说,女生做事比较认真,守规矩,自制性略强,即使不想学习也会克制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4.生源差异
从生源角度上看,普通高考生产生学习倦怠占总人数的60.2%,三校生占39.8%,单纯从数据上看,普通高考生更易产生学习倦怠感。但是,通过访谈可以感受到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普通高考生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相对三校生要高,当学习上出现不良情况很容易造成学习信心的丧失,从而产生学习倦怠;而三校生因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因而养成了对学习的疏离情绪。
5.学习倦怠的表现
对“偶尔有”、“有或经常有”学习倦怠的771份问卷根据出现的频次、原因、表现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见下页)
从以上可以反映出,民语言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绪低落(学习动力不足,对所学专业或所学科目不感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消极、郁闷、烦躁、没精神等)、行为不当(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放弃学习、逃课等)、成就感低(空虚无聊、失落、失望、没激情等)。
二、民语言高职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
归纳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可知,影响民语言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缺乏
自高考的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到了高职院校后,很多学生一下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与动力,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加之第一年主要进行汉语预科学习,对专业没有足够的了解,易陷入茫然而又困惑的不良状态。调查中有34.1%的学生表示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动力源,他们不能获得一种学习的需要和紧迫感,即使去学习,也会效率低下,有17%的人体验不到学习带来的充实感和乐趣。
2.成就感低
有些学生认为当前的学习或课程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有35.4%的人觉得空虚无聊;有26.5%的人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收效
学习倦怠的原因及表现
甚微时,就很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这种低效能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丧失学习动力,进而厌倦学习。
3.汉语言水平不高
民语言学生结束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进入专业学习后实行民汉合班授课,其在汉语预科阶段的汉语水平对学习倦怠感的产生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有37.6%的人认为汉语掌握不够好,专业课使用汉语授课听课难度大;38.8%的学生选择某些课程学不会,学习起来相当吃力,想听懂很难,哪怕听懂了,理解也不够深刻。
(二)客观因素
1.学校方面
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有36.3%的学生对学习环境不适应或不满意,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职业教育的逐渐认可以及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相对于本科院校的显著优势使得新生报考率和报到率逐年递增,多数高职院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来说相对于学生人数的激增都还未做好充分的迎接准备,或者说应接不暇,比如校舍、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实训条件等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风气的不良。学校的学习风气,班级的学习氛围乃至宿舍的学习气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更大。学生访谈中了解到,民语言学生学习风气普遍不太好,大多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不爱学习混日子的较多,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少部分稍爱学习的学生也变得不爱学习了。
教师水平有待提高。调查中21%的学生认为造成学习倦怠的原因是教师上课枯燥、乏味、无趣。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手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热情的、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比较容易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严格的老师则给予学生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善于激励学生的老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反之,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带的课程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及逆反心理。
民汉合班的负面影响。座谈学生一致认为民汉合班不仅促进民族团结,而且促进民语言学生对汉语的学习,民汉合班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与学习空间。但另一方面,民语言学生和汉语言学生在同一课堂学习,老师有整体的教学计划,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语言上的困扰与劣势使民语言学生相比汉语言学生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知识,然而努力了仍然没有收获,这易造成他们的自信心受挫,这种学习上的低效能感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倦怠。
2.家庭方面
家庭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反之则容易形成消极的学习心理。对那些来自南疆、来自农村的民语言学生来说,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他(她)们或者对孩子寄予厚望带来压力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习倦怠;或者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只希望其快点毕业,找一份工作,这种过低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消极影响;有的父母宗教意识较浓郁,不但不重视甚至还反对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这也给学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例如“父母不支持学习,学习不好就回家结婚”等想法普遍存在。
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民语言学生多数来自南疆,家庭人口多,经济收入少,有限的收入相对哪怕一年万元左右的学费、生活费都显得杯水车薪。“家里不给钱,我就回家,不上学了”,“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不想学习了”,“家庭劳动力不足,不行的话就回去种地”,“如果我手里少于100元,我的情绪就会低落”等负面情绪成为普遍的困扰。
三、研究局限
考虑到时间和成本,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主要是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一方面我院学生中民语言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另一方面新疆各高职院校民语言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存在共性,所以本次研究对新疆各高职院校研究解决民语言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只是转入专业学习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学生,缺少对毕业生学习倦怠的考察。在问卷调查中,问卷使用的是维吾尔语,对于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存在语言理解问题,尽管每次都会有老师解释说明,但仍然会对问卷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
导致新疆民语言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有个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提高学习质量,民语言高职生自身必须要有改变现状的意愿,要树立起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改善其它客观因素,主客观因素齐抓共管,才能有效预防并逐渐改变其学习倦怠的不良状态。
[责任编辑:竹效民]
[1]赵文进,刘清梅.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
[2]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4]杜宇,孙丽丽.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2008.
G757
A
1674-6287(2015)02-0087-04
2015-03-20
张之琼(1974~),女,硕士,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副教授。刘幼群(1968~),女,硕士,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副教授。赫湘红(1979-),女,硕士,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教师,副教授。
新疆交通运输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