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云实验初探

2015-01-07李翔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11期
关键词:探究

李翔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基于课堂教学开展“云实验”的探究形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创新能力,共享云课题,开放的云工作室,构建网络实验平台,多样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成为实验探究的主人。

关键词:云实验;探究;易扩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11(S)-0056-2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和服务。“云实验”是指基于课堂教学,共享物理探究课题和实验器材,学生可以在课堂及课外对物理课题进行研究,从而确立课外探究方向、降低学生自己实验设备要求、资源共享、无限可能。

1 共享探究“云实验”课题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所以,设计好“云实验”课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实验的设计者、参与者。

“云实验”课题可以展现于教学课堂,讨论分解课题,创建各课题小组合力探究。例如,在八年级浮力的教学中设置“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课题,讨论分解为若干子课题: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2.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有关;3.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有关;4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根据课题创建若干小组,小组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反馈给教学课堂来呈现,也可由此派生出新的课题。例如,在研究浮力与物体密度关系中,小组发现物体密度小于液体漂浮于液体中,物体所受到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密度大于液体沉于液体中,物体所受到浮力小于物体重力,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有关的结论。该结论在教学课堂上反馈后经过各组充分讨论,发现没有控制好变量,不过又由这个错误结论引出有关物体浮沉的课题研究。在这样的“云实验”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提高,从传统的“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到“学生教师手牵手”,让课堂成为学生实验学习的助推器,让学生超越课堂教学的框框,学会动手动脑,在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创造开放式“云实验”工作室

“云实验”要求拓展学习空间,课堂、课外都能展开探究实验,开放学校实验室成为必然。目前中学物理实验室基本是封闭的,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实验室完成教师规定好的实验内容,不能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不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只有设置开放性的实验室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各个“云实验”小组在拟定实验内容后,按需罗列所需器材,经教师审核后确定责任人,可以预约时间在校实验室完成实验,也可以借用部分实验器材回去实验。

在利用好学校实验室资源外,提倡学生开发家庭实验资源,利用好手边的瓶瓶罐罐,例如,家里的遥控器是绝好的红外线发射器,冰箱是热学实验好地方,佩戴的眼镜不就是现成的透镜……家里的互联网络、校内的图书馆都是学生查阅资料、开拓视野、获取新知识的好帮手。“云实验”就是要降低学生实验探究难度,借助各方资源实现目的。

3 构造网络“云实验”平台

“云实验”将探究分散于课外各实验小组,如何适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结论,更好地体现“云”——易拓展、共享的特征,就要借助现代化的交流平台QQ、微信。在创建云课题“探究水果电池电压”后,各小组分别在QQ、微信上创建了“水果电池电压与正、负极材料”、“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种类”、“水果电池电压与电极距离”、“水果电池电压与电极深度”、“水果电池电压网络学习”等9个不同的QQ(微信)群,群下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实验时出现的问题通过文字、图像或视频传到群话题中,本组成员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上传到由各组组长和教师组成的课题指导群里。各组实验结论及时汇总到群空间里,这样有利于组员、教师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各组实验分散却不失去控制。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因此,通过“云实验”的互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根据群里学生的回帖方便挖掘探究难点,汇总问题,遇到同类困难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小组。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将“云实验”小组成员个人的研究过程与团体共享,交流跨时间和空间,形式多样化。这样的平台同时记录下学生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形成性评价。

4 灵活多变的“云实验”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注重学习探究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云实验”中充分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潜能尤为重要。

在“云实验”中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评价体系,首先,在子课题的创建中设贡献分,奖励对“云实验”命题拓展的观点和看法,实验中的新思维、新问题正体现了学生创新精神、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然后,针对学生在“云实验”具体探究中的活动进行多角度评价,“云实验”工作室的建立,实验中体现出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判断能力都是评价关注的对象,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群聊天和共享内容可以评价学生在“云实验”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协作情况。在“云实验”的成果阶段,对于各协作小组或个人提交的观点、结论进行科学性的讨论和交流,开展自评和互评,每个成员交流心得体会分享成果。让“云实验”的学习探究拓展下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春华.如何正确理解与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1,(1):1.

[2]廖伯琴.例析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8,(1):65.

[3]王小梅.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再认识[J].新课程(教研),2010,(11):42.

(栏目编辑 王柏庐)

猜你喜欢

探究
开放探究,创新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