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不同联户规模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015-01-06闫龙飞刘洋
闫龙飞 刘洋
摘要:指出了为防止“公地悲剧”在草地上发生,明晰草地产权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国家将农区行之有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照搬到牧区,然而实行草场承包到户的近30年却成为草地退化最严重的时期,为此学者开始反思联户经营和单户经营孰优孰劣。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选取玛曲不同联户规模进行了比较,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联户经营作为一种更具生命力的内生制度不仅减少了监督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实行联经营的草场草地质量要优于单户,可见联户经营成为牧民理性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玛曲;单户;联户;经营管理模式;产权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305-03
1、引言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碳汇、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草地生态系统失衡、退化等问题的突出,世界各国对草地管理的认识逐渐从忽视到重视、从简单到复杂、从随意到科学。基于研究的不断深入,比较完善的草地管理体系已经在草牧业发达国家形成,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草地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层面则相对落后。
玛曲草地经营管理在经历了游牧阶段、半定居阶段、集体利用阶段后,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个人承包阶段,即将农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照搬至牧区,认为草地产权不明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公地悲剧”在草地的上演,然而明晰产权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实践中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草地承包和围栏建设后限制了牲畜的移动,使本就十分紧缺的水资源变成了制度性缺水,而且被划分的草地使牲畜局限于一狭小地带,牲畜长期啃食,来回践踏,很容易破坏草地。其次,牧民承担的围栏建设费用极其昂贵,还要面临监督、转场问题,极为耗费劳动力。与此同时,作为草地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草地联户经营管理同样发挥着作用,这是对草地原有集体利用制的沿袭,是牧民根据自身风俗习惯、气候特征、草场资源的分布和特点自行选择和坚持的结果。然而,具有比较优势的草地联户经营管理是否就是最佳的,联户规模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测度,尚未有学者做过实证分析。
2、资料与方法
2.1 项目实施地基本情况
玛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黄河第一弯曲部,总土地面积10109.67km2,其中天然草地1365.9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9.4%,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优质牧场”。其境内湿地总面积达562.5万亩,是青藏高原湿地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发挥着“蓄水池”作用,从黄河在此地的人口径流量与出口径流量可以看出,黄河流过此地时,其径流量每年增加了2~3倍。因此,玛曲草原发挥着重要水源补给与水源涵养作用,被誉为“高原水塔”,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天然屏障。同时,还是草原牧民生产生活资料基地,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实验设计
样方调查法。基本调查程序是:
第一步,随机设置大量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植物的种数、个体数;
第二步,绘制物种面积曲线,在曲线的弯折处求出“最小面积”;
第三步,根据优势种和恒育种来定义“最小面积”内的植物群落;
第四步,确定植物群落曲线转折点,在转折点选取植物样本,只有在“最小面积”内采样才能观察到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才可以代表整个群落情况。如果取样面积增加10%,统计到的物种也比原来增加10%。
基于此,随机选取玛曲牧业县20个样方,根据这20个样方植物群落的情况分别选定50cm×50cm的“最小面积”区域,面积区域可增加10%,在“最小面积”区域内选取草样样本,并计算草总盖度、莎草、禾草、豆科、毒杂草百分比,分别选取10m×10m的“最小面积”区域测算鼠洞数量,以此得出玛曲天然草场不同牧户规模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反推草地生态系统对不同牧户规模的响应程度,进而得出何种经营管理比较适合草地的可持续经营管理。
数据处理:第一,牧户规模:单户和联户;
第二,将联户规模划分为:单户(1),小联户(1≤10),中联户(10≤20),大联户(20≤40),超大联户(>40);
第三,单户、小联户、中联户、大联户、超大联户采用平均值±标准误差。
3、数据分析及结果
数据分析及结果见表1。
3.1 数据分析
3.1.1 草盖度分析
从单户与联户的整体对比来看,联户草总盖度平均值普遍高于单户(89%>87%);牲畜可食性草:莎草盖度平均值联户大于单户(48%>42%)、禾草盖度平均值联户大于单户(27%>17%)、豆科盖度平均值联户大于单户(11%>8%),联户整体优于单户。
作为逆向指标的毒杂草则能从侧面反应玛曲天然草地的退化情况,以及草地质量的好坏。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毒杂草盖度平均值最低点出现在小联户(1≤10),为:17±8,可见其草地退化度最低,草地质量相对于单户、中联户、大联户、超大联户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3.1.2 草高度分析
从草的高度来论,单户禾草高度最高,其次是豆科,最后才是莎草;联户禾草高度最高,其次是莎草,最后才是豆科。其中联户禾草、莎草高度平均值均高于单户,而豆科草高度平均值单户却高于联户。因此,从对草的保护程度来看,联户要优于单户。从联户间的对比来看,禾草、莎草、豆科草高度平均值均出现在中联户,因此中联户要优于小联户、大联户、超大联户,即样本方:欧强六队(11)、麦果尔三队(13)、欧强三队(16)、欧强四队(18)、麦果尔一队(19)、下乃尔玛四队(20)的草的高度相对较好。endprint
3.1.3 鼠洞个数分析
鼠洞的多少也是反映草地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一个逆向指标,即鼠洞数量越少表明草地质量越好。从单户、小联户、中联户、大联户、超大联户的鼠洞数量来看,鼠洞数量最高平均值出现在单户,最低平均值出现在联户,因此从整体上看,联户鼠洞数量要小于单户,从而印证联户优于单户。通过联户间对比,可以看出鼠洞数量最低平均值出现在中联户,在经历了小联户到中联户后,鼠洞数量明显降低,而到了大联户、超大联户后,鼠洞数量又开始呈增长趋势。因此,单纯从鼠洞数量平均值可以看出:联户优于单户,中联户又优于其他联户,即样本方:欧强六队(11)、麦果尔三队(13)、欧强三队(16)、欧强四队(18)、麦果尔一队(19)、下乃尔玛四队(20)。
3.2 结果
3.2.1 草地单户经营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草地单户经营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草地承包到户的结果,其依据是为了明晰产权,避免“公地悲剧”在草地上演,激励牧民保护草地的积极性,使牧民能从更长远的角度自主安排生产。任何制度安排都必须依存于牧户自愿接受的行为规则,虽然我们并不否认外在制度的关键作用。但是,这种将农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照搬到牧区的行为,硬性地将牧区草地等同于农区耕地,将牲畜等同于庄稼的做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牧区和农区差别极大,草地比耕地要广阔得多,各种草类分布极不均匀。尤其是玛曲这样的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多端,自然灾害频发,受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草地异质性很大。承包到户后的牧民,一方面要考虑承包后的围栏建设成本、管理成本、监督成本、转场成本、应对灾害频发成本,为了维持人均资本拥有量保持不变,牧民唯一途径就是增加放牧牲畜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地势、降水多寡、水源地远近、草种类型、牲畜习食性等方面的问题,无形之中给牧民增加了许多难题。尤其是在围栏建设之后,将逐水草而居式放牧变为小家畜式牧业,被划分的草地使牲畜局限于狭小的地块,长期啃食,来回践踏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地表植被复苏期变长,严重时会使草地退化、沙化、地表裸露。
3.2.2 草地联户经营管理模式
玛曲联户经营管理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牧民与他人和自然长期的磨合中形成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内生的。与国家政府正式制度安排相比,它看似是一种没有效率的选择,但事实上却起到了很好地管理共有草地的效果。
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并沿袭至今,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相对于单户经营管理的缺点,它最大的特点是共用草地共同协作,有些是基于宗族、血缘关系形成,有些是在监督协作机制下相互协商组成。这种内生制度规定了牧民对草地资源的占有、使用和管理,它依赖于低廉的监督成本得到维护。草地共有共同协作机制除了能够更合理地利用管理草地,解决地势优劣、草地异质性、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旱灾、风灾、雪灾、鼠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风险分担的效果。此外,联户体内通过协商,规定必须在草地生态承载力范围内,按联户家庭人数分配放牧牲畜量,联户体间相互监督,对于违反协议超载过牧者给予惩罚,且惩罚的方式对违反者是可量化的。因此,在集体行动意识很强的牧区实行私有化的个人承包制是不合时宜的,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结果。
通过对玛曲的实证研究,可以明显看出联户经营管理下的草地的总盖度、高度要明显好于单户经营管理,鼠洞的数量也要大大地小于单户经营管理,从玛曲草地生态系统对不同管理经营的反应强度上进一步印证了联户经营管理优于单户经营管理。然而,对于联户规模的选择不能像过去的集体经济,联户规模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数据分析表明不同联户规模之间也有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之分,没有绝对优劣关系,只是存在一个相对比较优势的合理联户规模区间,就是所选样本的联户数:3~20,即从草的盖度分析可以综合看出小联户(1≤10)要相对优于中联户(10≤20)、大联户(20≤40)、超大联户(>40),从草的高度来看中联户(10≤20)整体上要好于小联户(1≤10)、大联户(20≤40)、超大联户(>40),而中联户(10≤20)鼠洞数量要明显小于小联户(1≤lo)、大联户(20≤40)、超大联户(>40),表明草地质量相对较好。
4、结论
(1)玛曲牧业草地联户经营管理优于单户经营管理,这通过以往定性分析,以及现有数据分析可以证明,说明基于哈丁“公地悲剧”理论和产权私有化理论的个人承包制是不合适的,因为个人承包制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草地资源的利用问题,缓解草地退化,激励牧民保护草地的积极性,但是经过30多年的运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草地退化问题反而更加严峻化。
(2)数据分析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联户规模都是合适的,存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规模区间。不同联户规模问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优劣关系,只是一个相对的比较优势关系。通过样本分析,表明3~20户的联户规模是比较合适的。具体是在怎样的规模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持续利用草地,由于选择样本数量较少,联户规模并不是一个连续的数字,而是呈离散状分布,且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对小、中、大、超大联户进行严格的界定,所以本研究还不能得到一个具有绝对优势的联户规模,只能得到一个相对较好,具有相对优势的联户规模区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