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策略
2015-01-06刘从林
刘从林
(仪征市谢集中学,江苏 仪征 211400)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学习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过程,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为了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对课堂教学的各个重要组成板块实施协调和控制,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调控呢?
一、注重平等交流,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中进行的。教师只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师生平等地沟通和生生之间毫无隔阂地交流,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塑造一个与学生期望相一致的教师形象。首先,上课时教师要和颜悦色,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其次,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坦诚地面对学生。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敬仰和尊重,从而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团结和睦,班级人际关系就健康和谐,课堂学习中学生就会在友好欢快的课堂气氛中讨论学习;反之,生生之间不和睦、班级人际关系紧张,课堂上就容易形成讥讽、攻击、不合作等不良气氛。所以,教师要发挥调控作用,注意表扬同学之间友爱、合作的精神,使全班的人际关系逐渐趋于健康和谐。
2.调控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早已被新课程摒弃。教师要调控好教学内容,注意在不同的环节预设的问题难度要有差别,让班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思考、回答问题;同时针对同一知识点所设计的相关问题要有难易坡度,一般是由易到难,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反之,教学内容太难,完全脱离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学生无从思考,自然无话可说,参与教学的热情就会大减,或者直接放弃课堂学习,这样就难以形成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学内容太易,学生一看便知,无需思考,就会使学生失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思考乐趣,自然也就失去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推行师生共筹,调控合理的课堂规则
制定课堂规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合理的课堂规则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恰当地使用课堂规则的制约功能,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1.合理的课堂规则的制定。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那么课堂规则的制定应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一份合理的课堂规则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约束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这样学生会感到公平,看到老师和身边的同学都自觉遵守规则,自己也会自觉自愿地遵守。同时,一份合理的课堂规则要求内容精要明确。
2.公正的课堂规则的执行。课堂规则一旦制定完成,师生双方就要共同严格遵守。一方面,自我调控。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对自己情绪和言行的控制,以免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发生师生冲突;学生是课堂规则的参与制定者,应该努力遵守课堂规则。另一方面,教师调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现象不足为奇,这时就要看教师如何调控。对于那些可能或正准备违反规则的学生,教师要将问题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通过及时提醒或谈心的方式进行;对于那些已经违反规则的学生,教师要在自身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三、参照教学实际,调控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主要作用是指导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正确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有推进激励作用。
1.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影响。(1)影响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应选择哪些内容,即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2)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会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设计正确的教学目标。(1)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与教学目标规定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扣学生实际。(2)从体现三维角度出发。语文新标准要求教师“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这就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统筹考虑三维目标。例如把《故乡》的教学目标定为“了解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突出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显然不妥,还应加上“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这样才算是三维目标实现了。
四、依据课程标准,调控优化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想和计划。要展现课堂教学的活力,期待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因此,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活动时间,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同时,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让学生积极研讨、积极动口动手的内容,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教学设计应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应遵循“少讲多引”的原则,即少设计要求教师分析讲解的内容,多设计要求教师点拨指引的内容,真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第一,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好的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目标定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匆忙得出结果。同时,启发性体现在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后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主动探索、寻找答案,达到训练语言能力、发散思维的目的。第二,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性。教师应通过设计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后,教师还应留下富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例如在分析完《父母的心》后,教师可留下如下探究性的问题:文章结尾中贫穷的一家又团聚了,那么,他们接下来的生活境况又会怎样呢?从而引导学生从文本和生活的角度探讨。
五、结合课堂实际,调控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情境的控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控制教学,要不断变换方式地吸引他们,其中常见而又实用的方法有两种:
1.制造悬念,导入情境。悬念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它的作用在于激发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能派上用场。例如在教学《安恩和奶牛》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语:一天,一个老太太牵着一头成熟到可供屠宰地步的奶牛来到一个牲口交易市场,人们一次次想买,甚至开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但老太太就是不卖,最后牵着奶牛回家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悬念一出,立刻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从而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中实现高效教学。
2.用多媒体,展现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多媒体展现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影像,声光电并行,给学生最生动具体的感知,让他们仿佛身历其境,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时,教师在课堂上跟随课文的描写脚步,适时地展现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等景观,学生一下子就被黄山的自然美景图片吸引,产生向往之情,从而热情而欢快地进入文本学习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六、开展双边活动,调控精彩的课堂提问
有效的课堂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放眼今天的语文课堂,课堂提问仍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有效的教师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抓住文本的重难点提问。突破文章的重难点,不仅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印象,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抓住文本的关键词提问。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或突破点,从这里出发,师生一路前行探索,定能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发掘文本的价值。
2.精彩的学生提问。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不能再仅仅以教师为主角地不断发问,让学生疲于回答,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鼓励学生提问。有的学生害怕失败,或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不敢提出问题。这时教师要主动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正确面对失败,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鼓励他们“会发问的孩子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其次,教会学生提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课堂提问的简单套路。如从内容角度提问:“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从写作手法角度提问:“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或表现手法?”从主旨角度提问:“本文表现的中心或所持观点是什么?”
语文改革的春风吹向神州大地,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只要积极关注课堂,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向葵,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