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015-01-06郑美华

文教资料 2014年26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郑美华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郑美华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发展回顾与展望,提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至少存在四大问题,即体系内容陈旧与前沿理论空白、重理论而轻实践、重主流思想而轻非主流思想和对西方经济学不分析不批判甚至盲目宣扬。为了实现新形势下国内外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十三五”时期《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而准确地反映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基本理论及其新进展,要回归经济学的初衷“经世济用”,同时要强调批判与借鉴并重,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制定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政策。

“十三五”时期 西方经济学 教学内容

一、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成果的回顾与展望

1.20世纪西方微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20世纪西方微宏观经济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主要有:市场结构理论,即由19世纪以马歇尔为代表占主流的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理论发展到1933年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等提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由19世纪德国的戈森、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等提出的基数效用论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的序数效用论再到保罗·萨缪尔森(1938年和1947年)提出的显示性偏好理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期望效用理论、X效率理论、次优理论、经济博弈理论、不确定性下的经济决策分析、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在寡头市场分析中的应用、负外部性与产权分析、管制与取消管制分析、非福利主义福利经济学,以及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的发展如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主要有:“凯恩斯革命”与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货币主义的“反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货币的与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新生的凯恩斯主义,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分析等重大经济学事件构成了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脉络。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宏观经济理论思想与现实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是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经济学两大流派出现了融合趋势。

2.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取得的共识。虽然微宏观经济学理论仍然存在大量分歧,但也达成许多共识,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学方面,这对指导实践促进全人类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首先,GDP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GDP衡量了该国满足其居民需要和愿望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讲,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了GDP的水平和GDP的增长。其次,在长期,GDP依赖于包括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增长。

第二,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虽然经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是长期中决定GDP的基础,但在短期,GDP也依赖于经济的总需求,进而所有影响总需求的变量的变化都能够引起经济波动。更高的消费者信心、较大的预算赤字和较快的货币增长都可能增加产量和就业,从而减少失业。

第三,预算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居民和企业如何对政策的变化作出反应决定了经济变化的规模,甚至有时还决定着经济变动的方向。

第四,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3.21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展望。21世纪微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将是博弈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统计和计量分析手段的日渐成熟,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广泛应用,西方经济学各分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成果与特点及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应反映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变化。事实上,由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应做到一般应用型人才能了解经济现象、分析和解决一般现实的经济问题;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各类经济现象看到本质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与开拓性的能力;学术研究型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独特研究思路和先进的研究方法。然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至少存在四大问题,即体系内容陈旧与前沿理论空白、重理论而轻实践、重主流思想而轻非主流思想和对西方经济学不分析不批判甚至盲目宣扬。

1.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内容陈旧与前沿理论空白。与国外名牌高校相比,我国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仍然是按照萨缪尔森早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编写的,不合理性与滞后性尤为突出,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陈旧与前沿理论空白问题。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微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思想与理论甚至更早,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学发展内容涉及的非常有限或者几乎没有涉及。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思想与理论,也只是介绍最简单、最基本的,最抽象的,而与更贴切现实的理论思想涉及甚少。例如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只介绍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而显示偏好理论一般本科极少介绍,实际上显示偏好理论非常重要和具有实际意义,它不但用来作为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并且被用来证明竞争性均衡的存在性和稳定性,这种分析技术还在社会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微观经济学中基本上只讲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几乎不讲或是一笔带过,事实上后者才更具有实际意义。又如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仅仅介绍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为止,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几乎没有介绍。更不用说当前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了。这就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师经常关注经济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需要把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经济联合会的克拉克奖、美国经济联合会的杰出会士奖得主的主要理论思想和一些前沿性内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传达更多、更新、更有用、更贴切现实的信息。

2.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目前各个高校所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尽管有很多不同版本,但内容都是千篇一律地重理论而轻实践。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大量篇幅总是按照假设、分析、结论这一标准范式进行的,例如微观经济学教学基本上是按照以理性经济人、完全信息条件和市场出清三大假设为前提,论证市场“看不见手”的作用,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一统一的教学思路与模式,造成了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使学生质疑这种高度抽象概括与现实不完全相符甚至不相符的假设,得出的结论到底对经济运行实践有没有指导意义,毕业后能否胜任现实工作岗位。而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凯恩斯、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为脉络进行重点介绍与讲解,其中主要篇幅是以凯恩斯的“三大轴心”规律假定为前提,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就业与失业理论、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以需求管理为基础的国家宏观调控理论,而“三大轴心”规律是建立在主观心理基础上的,这种假设前提本身就存在缺陷,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又如IS-LM模型仍然是我国大多数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必备内容,实际上该理论存在诸多缺陷,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就更无从谈起了。

3.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重主流思想而轻非主流思想。目前各个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都是以主流经济学理论思想体系为脉络,进行介绍、分析和论证其核心思想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大多数教科书的内容均是着重介绍以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为基础的供求论、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论、生产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及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理论与思想,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的消费与投资理论、经济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这些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分支,以及与现实经济生活高度相关的内容往往没有涉及或者轻描淡写。而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凯恩斯、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为脉络进行重点介绍与讲解,其他经济学流派的思想与经济运行实践的内容几乎没有涉猎,这使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在社会实践中很难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政治经济学等很少涉及或者一笔带过。虽然不同经济学流派由于假设不尽相同、分析方法各异、其结论与政策主张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思考、探索的问题是一致的,这就是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增进社会福利。

4.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不分析不批判甚至盲目宣扬。目前我国高校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加分析、不加评论地介绍和讲授西方经济理论,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又脱离了中国实际。大多数西方经济学的老师只讲西方经济学的实用性与有用性,甚至盲目宣扬、夸大西方经济学的作用,而不愿意谈、甚至不愿意承认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理论假设与现实不相符基本上不加评论,甚至忽略不讲。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从英国逐渐转移到美国,在国外特别美国大学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动态基本一致,一开始就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为经济学是用来解决普通的商业生活所面临的问题(AlfredMarshall,1890),经济学的课程门数设置非常多重,强调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并重,当然对西方经济学主要讲实用性与有用性,而分析与批判甚少。

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必须全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教学内容不仅应该全面、系统而准确地反映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基本理论及其新进展,而且要回归经济学的初衷“经世济用”。

1.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必需要紧跟经济学发展前沿。《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应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经济学理论框架;第二层次,归纳总结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思想和经济直觉;第三层次,培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各类经济现象看到本质,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前瞻性、创新性与开拓性的能力和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独特研究思路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我国普通高校现行的本科西方经济学(含微观、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主要停留在第一和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涉及很少。这显然不适合当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十三五”时期普通高校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更应力求站在经济学的发展前沿,跟踪经济学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在课堂上应有重点补充介绍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在微观经济学中应该增加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与投资的行为选择、公司治理结构、有限理性、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内部人控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理论等内容的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的新进展,凯恩斯公债哲学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AD-A模型对新经济现象的解释,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和新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博弈分析工具,统计和计量分析手段,以及制度经济学广泛应用等内容也应该重点介绍和深入讲解。

当然,仅靠课堂介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关注本学科的发展情况,培养他们经常阅读的习惯,包括各种学术期刊、学术专著、报章报道及经济学家的随笔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及独立研究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学的初衷“经世济用”,是为解决实践中的经济问题而产生的。经济政策指经济主体按照确定的目标,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采用的各种手段。经济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经济政策就是联结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市场经济配置资源偏离帕累托最优而出现的失灵或失败,以及宏观上出现的种种不稳定的问题,都需要政府执行经济政策予以矫正。

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是更像一门科学了,但离实际的操作价值越来越远。现代经济学模型在实际的操作上可能还不如30年前的结构性模型。如今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些重要的投行和学术研究机构关于宏观经济的预测,也更倾向于一些简单的结构性宏观模型,原因在于这些模型好用,结果更可靠。西方经济学教学应该走出象牙塔,考虑到它对于政策实践的指导作用。唯其如此,抽象的模型才能更好地与复杂的现实之间形成良好的映射。

现代经济理论的特点是将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引入经济研究,定量分析是经济研究的重要手段,西方经济学仍然需要强调理论学习。宏观经济理论思想与现实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必须回归经济学的初衷“经世济用”上。

3.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强调主流与非主流思想并重。西方经济学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由理论观点对立、政策主张不同的众多流派所组成的。究竟哪种学说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要视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会所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而定,具有不确定性。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曾一直居主流经济学地位。但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并未销声匿迹,而是同主流经济学平行发展着,二者相互争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西方经济学理论作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而不同经济学流派理论可能适应不同时期的特定环境,理论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不能仅了解主流经济学,而对非主流经济学不甚了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中应该增加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博弈论、非福利主义、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内容;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在以凯恩斯、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为脉络进行重点介绍与讲解的同时,至少要作如下变更:其一,增加以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这三个学派20世纪90年代同归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门下)为脉络进行重点介绍与讲解,因为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当今两大经济学流派,且这两大流派出现了融合趋势;其二,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穿插讲解以萨伊奠基,庇古为代表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剑桥学派经济学理论思想与政策主张;其三,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和新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博弈分析工具,统计和计量分析手段,以及制度经济学广泛应用等内容也应该深入讲解。

4.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必须批判与借鉴并重。事实上,西方经济学的结论是在许多假设前提下得出的,甚至很多假设条件完全不符合现实,加之西方经济学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为背景并为之服务的,具有阶级性。西方经济学者也承认这一事实。例如,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罗说:“社会科学家,跟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倾向和各种价值判断。所有社会科学的研究,跟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意识形态、(阶级)利益和价值判断密切相关。不论社会科学家对此是否承认,也不论对此是否知道,甚至哪怕他对此表示反对,然而他对研究课题的选择,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使用的话语,都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

西方经济学有一系列的假设前提,并从这一系列假设前提推出理论。只要假设前提有问题,相应的模型结论就难以成立。西方经济学教学必须向学生说明每一个理论最初假设的含义并进行科学分析,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必须对其内容进行批判与借鉴,强调述评并重。

四、“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动态调节政策

我国普通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和学术研究型三种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着力于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熟知现代社会各类经济现象,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技能和具有评估公共政策的实际才能,而且要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前瞻性、创新性与开拓性的能力;学术研究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要求具备独特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根据“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借鉴国外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动态调整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实时动态调节政策。

总之,“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和方向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成绩,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即解决如何将复杂、难懂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俗化、具体化,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有效的政策主张。

[1]胡乐明.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1(1).

[2]管德华.西方经济学的实证主义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关海玲,金波.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

[4]方福前.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J].教学与研究,2004.1.

[5]高鸿业.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6]胡乐明.“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8.

本研究得到了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YXM2013092)和安徽财经大学质量工程项目我校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ACJYZD201401)的支持。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宏观与政策
经济学
宏观
宏观
经济学的优雅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