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价值”语境下的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创建
2015-01-06蒋其琴
蒋其琴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当前,新的历史背景与环境对我党提出更高的学习任务与要求,只有一个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政党才能带领人民勇立时代前锋,才能以饱满的激情与勇气与时俱进,增强竞争力和战斗力。
青年党员是我党最具激情与活力的群体,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①。对于青年,习近平同志说:“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而青年党员在我国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中所应起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②。
一、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必要性
“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创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对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对我党学习型政党创建,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尽心尽职。
在彼特·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共同愿景指的是整个组织中人们内心的图景,一种共同的热望与抱负,这样的图景让组织有一种共同性,它贯穿整个组织,从而在其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必须依赖每一个子集体和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基层高校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并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党组织是实现高校梦的过程中一个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指的是以崇高的理想与目标为导向,以持续不断地学习为支撑,以学习的理念不断适应和处理组织发展中面临的复杂问题,以学习力推动大学生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和党组织共同发展与进步的组织形式。
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为高校党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高校党组织发展是推动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的组织准备与保障,因此,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对实现高校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党的事业作出贡献这一共同愿景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是顺应高校梦、中国梦的目标提出的要求。
(二)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示范作用。
从我党的发展现状看,党员的数量和结构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据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党员人数及青年党员人数在党员总数中的比例在逐步提高。这一变化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加入我党。青年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潮、新事物,他们加入共产党,有利于增强党的活力。
大学生党员由于缺乏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体验,对在党领导下取得的发展成就的理解也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不够,对理论的认知是粗浅的。因此,创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是坚定广大青年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
大学生党组织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生党员在党员总数中的比例逐步升高,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数量在逐步增加,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将对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大学生党组织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做法和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这些成熟经验的积累和推广,将对我全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供有效的经验和智力支持,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力抓手和有效延伸。
当前,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问题,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是当前的发展要求与趋向,而学习型组织的推广与创建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找到发展机遇,深入研究学习型组织,将学习型组织理论有效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抓手和有效延伸。
第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
新时期,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目标界定为:按照16号文件精神和《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新特点和新要求,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超越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融合,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勇担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在自身创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组织内部成员共同一致的愿景——共同的理想与目标,在共同愿景的强烈感召下,集体成员将激发出自身强大的潜能和集体凝聚力、创造力。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是一致的,同时还将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其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
第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大学生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形式,是一种科学而高效的被实践证明了的组织发展走向。它通过逐渐扁平化的组织沟通网络、边界模糊化的组织结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较好地扫除传统观念中的组织发展障碍的新型组织发展形式,为大学中的各类组织的科学运行与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为激发团队与组织的智慧提供有效的方法。
第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创新手段。
新的形势与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工作手段与方式,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正是适应了这种客观要求。它的成功运行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的树立,还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同时,长期以来,大学生辅导员往往被错综复杂的日常事务所困扰,无暇致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与科学运行,可以有效帮助辅导员摆脱“事务型”的角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力抓手和有效延伸。
二、中国“文化与价值”语境下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应处理好的关系
所谓“文化与价值语境”,是指能够以语言、用言语表述概括出来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这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人们特有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不过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文化与价值背景,而是代表着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判断”。
任何一种思想与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政治环境下进行,发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也有与中国的教育实践环境相结合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成功实践与应用,必须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大众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毛泽东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经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焕然一新。源自于德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那么源自于美国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同样也有一个中国化、本土化的问题。
“学习型组织”是从西方引进的一套新型的组织管理方法,它对组织领导、成员、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制度等的要求都是革命性的。它通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种种努力,引导出一种不断实验与进步的新观念,是组织实现自我更新,不断创造未来。它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其普遍推广与运用使当今的很多著名企业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
尽管这套管理方法在理论上已经比较成熟,但在组织的实际应用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对中国组织来说,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西方学者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中,必须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尊重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创建适合学习型组织发展的条件,通过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差异、制度差异、行动差异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体系,提出更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践策略。
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构建模式,它不但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更要符合高校的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与价值判断。只有构建一个符合国情、党情、校庆、班情的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才能激发组织自身的无限活力与生命力。
(二)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有着九十几年光荣成长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史悠久、制度完善、经验丰富的政党,注重学习是我党历来的光荣传统。在长期的政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党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和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我党优良的学习传统,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的不可或缺的应然条件。
同时,不断加强我党的自身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历史命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照套,只有不断在实践中继承创新和借鉴,才是新形势下我党建设的科学化进展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来源于国外,借鉴和学习其高效的组织运转模式和组织学习心智,必将有效提高我党的组织发展效能,从而推进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进程。
因此,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努力开拓创新的双效机能要求下有序运行,唯此,才能激发组织与个体的无效效能物生机活力。
三、中国“文化与价值”语境下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实践策略
在中国特色的文化与价值背景下,创建高校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途径,强调通过树立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理念、以人为本积极倡导优良学风,同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并通过认真设计形式多样形式的学习载体,创建灵活、创新的学习方式,健全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优化文化内涵,构建组织灵魂。
文化是土壤,有什么样的文化,就生长成什么样的庄稼。人人学习的组织未必是学习型组织,只有人人认同的共同目标、人人认同的核心价值、具有人人追求共同目标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境界,才能建设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创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需要用正面的、主流的文化氛围,对参与者进行积极的熏陶。首先,作为我党的组织的一个分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是引领党组织全体成员立身行事的风向标。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与价值高度凝练与统一的结晶,是大学文化的主流导向体系,将对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的汇聚与形成起到鲜明的导向作用。共同愿景之所以能够团结人、激励人、凝聚人,能够成为组织运转过程中的核心方向,成为参与竞争过程中的有力武器,是因为共同愿景具有强力的实践核心价值观和追求共同目标的使命感,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共同构成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文化灵魂,鼓舞并激励组织成员超越自我、激发潜能、实现理想。
(二)优化组织结构,激发团队活力。
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保证学习的常态化,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真正的“硬约束”,最根本的是靠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保证,做到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
首先,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主要是促进组织运行的扁平化。扁平化管理对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要求都比较高,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扁平化管理不仅是空间和制度上的距离的缩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党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和思想距离必须趋于零。成员之间零距离的交流可以提高学习信息流通速度和流通质量,从而有利于团队学习效率、激活组织创新能力。
其次,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建设表现在促进组织边界的模糊化,积极加强与其他只有构建组织自身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无边界互动机制,才能促使组织的横向边界模糊化,更有效地拓展组织的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目标实现,有效挖掘组织成员的生命潜能。
(三)优化管理行为,彰显人文关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人文关怀是中国文化与价值取向的突出表现与基本特征之一,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轨迹无不刻下了人本主义的痕迹与烙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人本管理是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管理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组织中凝聚人心、聚合力量、激发潜能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制度+控制”,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在人本化管理过程中,倡导的是“学习+激励”,通过对组织成员施以人文关怀,通过人格关怀、情感关怀、自我认识关怀、成就关怀等途径有效激发党组织成员的潜力和创造力,加强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充分激发组织成员的团队智慧。
(四)优化学习平台,实现同享共进。
要形成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力,离不开学习平台的建设与优化。首先,要建立一套个人学习与组织发展一体化的学习平台,只有兼顾个人学习与组织发展的目标一致性,才能构建“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兼容高效模式,才能实现工作目标和共同愿景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打造优良的团队学习的网络平台是网络学习时代促进人机互动,最终推动人与人的互动与深层次交流的必要条件,从而通过沟通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共享的目的。
另外,建立一套完善的学习保障机制是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顺利运行的有效途径。传统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方式和组织运行存在心智模式的局限,只有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才能确保团队学习的有效运行。
注释:
①毛泽东.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的按语.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下册).1955.
②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65页.人民出版社,1983.
[1]彼特﹒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信出版社,2009.
[2]柳恩铭.学习型学校的管理理论与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