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新生大学适应教育之我见

2015-01-06

文教资料 2014年26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辅导员

侯 波 李 瑶

(1绵阳师范学院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2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美国ACT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大一的学习尤其是新生适应期的学习,对大学生四年的学习态度、工作成就及今后差异分化的贡献率达到整体的53%,这说明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这个时期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引导,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非常重要且棘手的问题。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学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非常重视,但是效果不太明显,特别是“90后”的新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大学教育必须面对并着力解决的关键。

一、“90后”新生入学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一)环境适应能力欠缺。

进入大学后,离开了父母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离开了高中老师“制约式”的学习管理,主要的学习生活都要自己管理,班上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需要重新适应,部分学生因此而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和排斥。

(二)专业学习迷茫困惑。

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的基本确定,需要学生更多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阶段的学习让大家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行动有方向,每天感到很充实。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极易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松懈感,一下子没有明确的目标,失去方向,心理上出现无目的状态,感到无所事事,不知干什么。有的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常常抱怨、后悔、气馁,出现消极情绪;有的同学没有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好像失去了手杖,没有了依靠,不知所措。于是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等,明知不该如此,却控制不住。

(三)人际交往不足引发的空虚与孤独。

中学时代人际关系如何好像不太重要,某些学生不大注重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进入大学后,学生首先面临的是重新确立新的人际关系,重新结识他人,要与来自不同地区,性格习惯各不相同的学生朝夕相处,因此学生从不相识到相识需要一个过程,彼此理解更需要较长时间。由于没有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有的学生总是期望别人理解自己,自己又不善于理解别人;有的学生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与同学难以沟通;有的学生因缺乏交往经验不会交往;有的学生因性格内向、不会交往,造成与同学难以沟通,感到孤独压抑,甚至发生矛盾冲突。

(四)对未来的忧虑及对现实的自卑让很多同学对未来失去信心。

某些学生过去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面临学习成绩的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过去可能是“鹤立鸡群”,现在成了平凡之辈,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容易导致自卑感,造成自我评价失调。

二、“90后”新生普遍存在不适应情况的原因

(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条件的改善使“90后”在过度的呵护中缺乏相应的抗压能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让中国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很多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不健康地成长着。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多“90后”学生存在着心理素质相对较差、抗压能力明显不足、生活自理与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等普遍问题。

(二)环境的改变和经历的差异引发的不同层面的心理矛盾。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个小熔炉,在这个地方有全国不同文化、观念、饮食、风土人情的交融,而初次面对的这些差异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茫然与矛盾,尤其是在初次的背井离乡,离开父母的严重的思乡情绪影响下,在对大学的新鲜感退却之后,某些“90后”新生会出现对新环境、新事物、新同学莫名的抵触和矛盾中,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个别学生更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很多学生陷入深深的矛盾与失落当中。

在进入大学之前,高中三年充满酸甜苦辣的学习让某些学生把大学想象成人间天堂,是充满自由和美好的快乐之地。当进入大学后,某些“90后”新生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学校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美丽,生活条件比起家里差了一大截,陌生的室友比起自己的高中同学少了一份熟悉和热情,失落与灰心油然而生,严重的学生甚至为此而深深苦恼,从而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

三、实施新生适应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基础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将课程教学与新生适应性教育相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生入学后接触的一门思政课程,该课程的内容设置充分考虑到大学新生各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基础课”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增强责任感和亲和力,真正走进学生,成为他们心灵的朋友,才能让新生愿意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老师分享,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更显成效。同时,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加强改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教学强化新生的大学生意识、成人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让学生从心理上发生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接受和进入大学生的角色。

(二)发挥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推进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学生大学健康成长的指路人。辅导员应构建新的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方法,深入一线,了解学生,着力解决新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辅导员应考虑班级实际,培养和发展一批具有理想和信念的充满正能量的班干部队伍,以帮扶式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问题。辅导员还应充分利用大学的有利资源,结合新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提高新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另外,辅导员还应结合每位新生的实际,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设计、职业规划和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以帮助新生储备更多的知识,锻炼必需的能力。

(三)联合家长,积极帮助新生进行“角色转换”。

“90后”的新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基本是在良好的家庭条件中长大,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让这群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弱。所以,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不能离开家长的协助,家长应该和学校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帮助新生完成角色的转变。首先,应从思想上入手,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大学生应该具备独立的人格和责任意识,在孩子求助的时候应当做出判断是否可以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该狠下心不予理睬的时候坚决不能心软;其次,应加强家长、学校、学生三方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新生的心理不适以加强心理的疏导和问题的解决。

(四)加强团队建设和学生群体的沟通机制。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自己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依靠学生解决,加强团队建设,建立群体间良性的互动沟通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团委、相关社团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发挥高年级学长们对低年级学弟妹的“朋辈”支持的影响力,以互帮互助的方式引导新生坦然面对问题,增强克服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新生也可以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交流、专家讲座、团体竞赛、新老生交流等积极向上的活动不断发挥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1]赵鹏,丁菊.“90后”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2).

[2]张国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2(77).

[3]白志贤,黄恒学,张艳萍.新生大学适应期辅导员工作策略探析[J].商界论坛,2012(18).

[4]彭时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辅导员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