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表现的志贺直哉对母爱的渴望

2015-01-06张剑虹

文教资料 2014年26期
关键词:生母继母祖母

张剑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龙岩 364021)

《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表现的志贺直哉对母爱的渴望

张剑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龙岩 364021)

志贺直哉一生围绕着与父亲对立,经历了“排斥、纠葛、和解、调和”的过程。尤其是内心的纠葛几乎成了支配他青年时期的“一大精神课题”,也是“人生戏剧的高潮”。为此,许多学者对其相关作品做了详细研究。然而,关于母爱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母亲的形象非常单薄。阅读《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后,发现他对生母的感情非同一般。本文通过剖析《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他对生母的怀念和对继母的敬仰,分析他对母爱的渴望并把这渴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察志贺直哉的心境。

母亲 渴望 母爱

一、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

志贺直哉,明治16年(1883年)2月20日出生于父亲工作的宫城县石卷市。其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父亲兴办了总武铁路,一直在日本大企业就职。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的志贺直哉一生中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作品描写手法细腻,大多从自己以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不管是人物还是自然,对作者的心境来说没有一丝的虚假,饱含了强烈的真实性。

当时日本社会急剧变化、新旧思想相互碰撞,处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过渡阶段。志贺的身体里流淌着矛盾的血液,心境也波澜起伏。十三岁丧母后不久,迎来了继母。这篇作品是在明治45年,他一边追忆一边写下的。志贺在《创作余谈》中曾回忆执笔《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时自己的姿态:“如实地记述了少年时代的记忆,一个晚上就朴实地写完了,虽然小说中的自己很伤感,可表述却又没有那么伤感,我喜欢这一点。有人问我最喜欢哪部作品,我常常提及这部短篇。”

二、作品的形成

1.作品梗概

十三岁那年夏天,“我”从学习院①初小毕业,集体去片濑②游泳。一天下午游泳结束后收到祖父的来信,信上说母亲怀孕了。“我”心里感到很兴奋,于是从行李中取出小砚台,分别给祖父和母亲写了回信。作为奖赏,“我”决定只送母亲一个人礼物,“我”在江岛③上买了一套贝雕制作的梳子、发坠,簪子等头饰品。回家以后,看见母亲因妊娠反应一直躺在床上,脸色很不好。母亲的病越来越厉害,不断恶化,几天过后离开了人世。母亲去世两个月后,家里开始给父亲续弦,那时的“我”真没想到四十三岁的父亲还要再娶,婚礼在赤坂的八百勘会馆举行。大家都夸赞继母,“我”对这感到很高兴,似乎把生母的死的悲伤也忘却了。不久,走亲戚开始了。街上的行人特别注意继母,母亲在车篷里微低着头,我感到既害怕又得意。

2.对生母之死的悲伤

当12岁的志贺在旅途中收到祖父的来信得知母亲怀孕时非常开心,所以那次旅行只给母亲带了手信。可就在这个时候,悲惨的命运让他跌落至黑暗的深渊。在志贺从片濑②返回家的途中,母亲已经孕吐厉害得整天卧床不起。他到家之后母亲病情不断恶化最终离开人世。据说人死的时候一般是退潮,听到这话的志贺第一反应是跑到母亲最初躺的那间房间里趴在床上号啕大哭。寄宿在他家的一个学生过来安慰他,志贺问他什么时候开始退潮,学生回答他还有一个小时。“再过一个小时母亲就要离我而去了”这句话在母亲死后还一直在他耳边回荡。我想,这是志贺根本不愿意相信母亲去世的事实。第二天大家上香的时候,志贺轻轻揭开盖住母亲脸上的白布,猛然发现母亲嘴边有许多像螃蟹吐出的白沫时,误以为母亲死而复生,狂喜地冲到祖母面前第一时间告诉她。由志贺误认为母亲还活着的那种兴奋不已和被迫接受母亲已死事实的无奈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无限悲痛。

“听到钉棺的锤子声,我难过极了”,“把棺材放进墓坑里的时候我想一切都完了”,“当红土块撒在棺木上哗啦哗啦响的声音至今依旧耳边萦绕”。不难想象少年志贺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悲痛。他说出“一切都完了”这句话实质是内心不得不面对母亲已经死亡的事实。母亲的死已回天乏术,他再也不能够跟母亲交流了,那个对他百般呵护的生母已经离他而去。“好不容易从江岛买回来的贝雕头饰品全部放进母亲的棺里”,“‘可以填土了吧?’那些拿着镐和锨的人等得不耐烦地问,然后他们就开始填土。我想,现在即使她活过来也出不来了。”这是少年时的志贺再次确认并清醒地认识到母亲已经逝去的事实。因此,在第四章节的结尾处才会明确地写出母亲的名字、出生和死亡的详细时间。

“失去母亲的那段日子,我每天都以泪洗面,以至于后来一听到义大夫戏中所唱的‘整日里泪涟涟’这句台词我就哭泣。”④可以说母亲的死对他来说是生来头一次发生的不可挽回的事情。此后,志贺产生对母亲式人物的精神依赖,例如德富芦花《不如归》中的女主人公浪子死的情形让他立马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而不禁泪流满面。在《爱读书回顾》中提到“热衷于泉镜花的作品,是因为他被作者丧母的故事吸引,让他回忆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在1912年《母亲的殂谢与布袜的记忆》里如实记述了志贺惹母亲生气的一件往事。所以母亲死后,他在放学回家途中,时常祭拜母亲,向安息地下的母亲道歉。这令读者感到宿命给人带来的哀愁,某种意义上,志贺是第二次失去母亲,因为三岁那年在东京开始与祖父母一同生活,这时他已经被祖母从母亲手中领走。而母亲辞世之前,在实质上已失去母亲的作用。

3.对继母到来的向往

少年志贺虽痛失母亲而悲哀,但生母去世后不过一百天他就点盼望继母的到来。在结婚仪式上他表现得非常活跃。在场的各位都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接过新婚的酒杯,唯独他大胆豪放地用单手举杯,并且还表演了舞剑。实际上少年志贺是想让继母看见自己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姿态。当被拜托把手帕转交给继母时,他小心翼翼地收好手帕并叠好放进衣柜中。第二天早起后他还特地梳洗干净,穿戴整齐后才去找继母,说明他很想给继母留下好的印象。见到继母他结结巴巴地不知说了什么就把手绢递过去,继母对他说了声谢谢,他单脚跳着来到寄宿生的房间。从动作上可见少年时的他当时感到无比开心,这也是他和继母之间的第一次交谈,让他记忆犹新。此时继母已走进他的心扉,也就是说他已经完全接纳这位母亲,并对她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此同时他也深爱着这位新母亲。从继母房间回来,他一个人静静回味着那份喜悦之情。大家夸赞继母时,他听到后非常愉快。街上的行人一直盯着继母看的时候,他内心既害怕又得意。“我似乎把母亲的死也当作过去的事,——至少有一点忘却。祖母绝口不谈死去的母亲,即使我和祖母两人一块的时候也不提”。作品中对死去生母的样子描写得苍白无力,体现他对死亡的厌恶和恐惧。然而,继母的到来治愈了他那软弱受伤的心灵。因此他把悲伤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转而对继母心生爱慕。事实上,继母在世时对他也一直跟亲生骨肉一样疼爱有加,志贺从来没因无血缘关系而排斥继母。

三、关于主人公的心境

1.寻找母爱的童年时代

志贺直哉有个叫“直行”的哥哥,不到三周岁就夭折了。祖父母认为孩子的死是年轻父母的过失造成的,所以志贺是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的。对此,当时母亲肯定心中极不情愿,却不敢公然反对公婆。在所有孩子当中,祖母偏爱他,祖母的爱取代了母亲,祖母娇纵的爱对他来说已占据一身,容不下其他。母亲与唯一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长时间得不到亲密往来,她必然会为此感到抑郁忧伤。这正是母爱得不到合理释放的悲哀。志贺觉得作为女人,母亲没有充分体会到做母亲的真正感觉,就凄然离开人世,自己在六十多年后的现在才领会到母亲的苦衷,因此母亲“实在是个悲惨的女人”。

2.脆弱的内心与逞强的外表

在未交给祖父母之前,生母对他百般呵护,可是这份不求回报的母爱却在志贺直哉十三岁那年戛然而止。虽然志贺直哉从继母和祖母那也得到了关爱,但是十三岁丧母这一事实依然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母亲的死对于幼年时期的志贺直哉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给他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志贺少年时期就渴望母亲的爱,虽然集祖母的娇惯于一身,但是他更想要得到的是母爱。一边回忆生母,一边追寻母亲的影子。人总是把自己软弱的一面深藏于心,为了保护自己外表却异常坚强。在化解与父亲长达十几年的矛盾中,两位母亲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尤其是对继母的感谢之情在志贺的书信中多有提及。多亏了母爱,志贺坚韧的外表最终被溶解、治愈。一个人缺少母爱的温暖,独自面对不时给予自己庞大打击的陌生世界,很容易感到恐慌寂寞,拼命想抓住一点点精神慰藉或寄托,填补感情的空虚。这就形成了对爱和关怀的强烈需要,志贺想在生活中得到母亲的监管照顾,无限渴望母爱的保护以解除其责任痛苦,这种渴望影响其一生⑤。

四、结语

生母健在时却被祖母所溺爱的志贺直哉,从小被迫与生母分开。生母去世后,他悲痛欲绝。当听说父亲要再婚,又焦急地盼望新母亲的到来。这巨大的转变正体现了志贺直哉内心深处对母爱的渴望,强韧的自我意识中也有脆弱的一面。在生母死后,他对母亲的形象理想化并残留在心中没有表露出来。尤其是继母到来之后,把对继母的爱慕取代了对生母的思念。诞生于新旧思想交替明治时期的志贺直哉,一边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洗礼,一方面又想要冲破旧思想的束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感到祖母的思想已经过时、落伍而想要从祖母的爱中独立出来。在新旧思潮的斗争中,他变得很微弱。因为软弱就会像动物的原始本性那样需要补充爱的正能量,而这正是母爱。祖母、生母和继母三者对他不同程度的爱的融合让他对理想中的母亲形象更加清晰。

注释:

①日本贵族子弟学校,内设大、中、小学部。

②日本地名,位于日本太平洋沿岸的伊豆半岛。有温泉,是旅游胜地。

③日本地名,位于日本神奈川县。

④日本一种戏曲流派。

⑤陈秀敏.日本小说之神:志贺直哉文学世界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289.

[1]志贺直哉.创作余谈[M].日本:改造社,1928.

[2]志贺直哉.爱读书回顾[M].日本:岩波书店,1955.

[3]志贺直哉.生母的信[M].日本:文坛春秋,1949.

[4]中村光夫.志贺直哉论[M].日本:筑摩丛书50,1966.

[5]南海.日本私小说之代表作:透视志贺直哉《母亲的死与继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

[6]陈秀敏.日本的小说之神:志贺直哉文学世界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

[7]张蕾.文如其人的小说之神——志贺直哉[J].大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语知识》,2007.8.

猜你喜欢

生母继母祖母
生母认女剑指弟弟婚房:此情不堪哟此心可悯
生母
生母
祖母
继母的“法宝”
祖母家的夏天
祖母尚能倚门望(节选)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