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2015-01-06梅书雨高英楠谷茜茜彭焱1
梅书雨+高英楠+谷茜茜+彭++++焱1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具体对210名中职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并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等,发现:①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中的友谊、家庭、学校、自由、学业满意度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显著正相关(r=0.115—0.224,p<0.05);友谊、自由满意度与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显著负相关(r=-0.110,p<0.05; r=-0.109,p<0.05);友谊、家庭、学校、自由满意度与父亲拒绝与否认因子显著负相关(r=-0.107—0.137,p<0.05)。②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极其显著正相关(r=0.116—0.397,p<0.05)。③友谊、家庭、学校、自由、学业与母亲拒绝、否认因子显著负相关(r=-0.113—0.226,p<0.05);友谊、家庭、学校、自由满意度与惩罚、严厉因子显著负相关(r=-0.117—0.243,p<0.05),可见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职生 父母教养方式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一个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心理学参数。所谓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1]。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不断的探讨和研究,目前的研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研究影响幸福感的主观因素,该取向主要从人格、自尊、归因等方面;另一种是研究影响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主要集中在人口学变量、生活事件。其中对家庭因素,尤其是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较少涉及,讨论不深。有专家表明,亲子关系是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预测指标[2]。父母的教养行为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的目标定向的行为,又包括非目标定向的教养行为,诸如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3]。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父母教养方式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对子女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4]。
1.对象来源与方法
1.1对象来源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210名中职生,回收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95.7%。其中男生109人,女生92人。
1.2方法
1.2.1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简称:EMBU)[5]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我国学者岳冬梅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EMBU进行了修订,该量表考察了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整个量表包括6个父亲因素和5个母亲因素,分别为FF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2:父亲惩罚、严厉;FF3:父亲过于干涉;FF4:父亲偏爱被试;FF5:父亲拒绝、否认;FF6:父亲过度保护。MF1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2:母亲过分干涉、保护;MF3:母亲拒绝、否认;MF4:母亲惩罚、严厉,MF5:母亲偏爱被试。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
1.2.2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又名: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7]是2004年由张兴贵编制的用以测量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量表。该量表结合国外已有的生活满意度量表,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构建我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理论维度。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见,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中职生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与中职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父亲拒绝否认与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2.2 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母亲过于干涉、过于保护除环境满意因子和学业满意因子外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拒绝与否认与环境满意无相关,与其他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惩罚与环境和学业满意无相关,与其他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3. 讨论
3.1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中职生的总体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过于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父母亲多理解、关心孩子,孩子体验到的正性情感就较多,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感就强,主观幸福感就高。这种结果显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和理解可以提高子女对生活的满意度,并持续作用于子女离开家庭以后的集体生活,这一结论与王欣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8]。王金霞,王吉春的研究结果同样与本研究一致[9]。相反,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体验到的幸福感则较少,在这种关系中,父母过于严厉或拒绝,与孩子缺乏沟通,亲子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疏远,因而孩子在家中体验到的更多是孤独和冷漠等负性情绪,因而幸福感会降低。结果表明,父母越是想过多地干涉、控制孩子,孩子将体验到更多的不幸福及紧张情绪。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内心具有很强的成人感,因此心理上希望摆脱成人的控制,并对一切干涉他们的外在力量予以排斥,此时父母若仍然一味地将子女置于从属支配地位,结果很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反情绪和反抗行为。所以,在这一阶段,父母若更多地给予温暖和心理上的理解,减少亲子关系中的控制成分,青少年则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及松弛情绪。
4.结语
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体验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方向、程度的相关。中职生的总体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过于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因此, 在家庭中应注意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避免紧张困扰; 学校与社会应积极配合。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 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10]。家长应根据子女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养行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J].1984,95(3):524-575.
[2]Leung J P,Leung K.Life satisfaction,self-concept and disapproval on delinquent behavior in adolescent[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2(3):431-436.
[3]Nancy Darling,Laurence Steinberg.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3):487-496.
[4]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325-327.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83-8.
[6]王敬样,等.初三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0,(6):30-32.
[7]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8]王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44-345.
[9]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1-304.
[10]余小芳,雷良忻.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69-270.
基金项目:
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310081036。
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X2013074。
通讯作者:彭焱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J].1984,95(3):524-575.
[2]Leung J P,Leung K.Life satisfaction,self-concept and disapproval on delinquent behavior in adolescent[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2(3):431-436.
[3]Nancy Darling,Laurence Steinberg.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3):487-496.
[4]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325-327.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83-8.
[6]王敬样,等.初三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0,(6):30-32.
[7]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8]王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44-345.
[9]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1-304.
[10]余小芳,雷良忻.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69-270.
基金项目:
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310081036。
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X2013074。
通讯作者:彭焱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J].1984,95(3):524-575.
[2]Leung J P,Leung K.Life satisfaction,self-concept and disapproval on delinquent behavior in adolescent[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2(3):431-436.
[3]Nancy Darling,Laurence Steinberg.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3):487-496.
[4]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325-327.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83-8.
[6]王敬样,等.初三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0,(6):30-32.
[7]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8]王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44-345.
[9]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1-304.
[10]余小芳,雷良忻.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69-270.
基金项目:
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310081036。
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X2013074。
通讯作者:彭焱